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鄉建院是一個為鄉村建設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並協作落地實施的專業機構。過去十年,一直以做村域鄉村建設協作服務為主,協作過很多知名美麗鄉村示範村案例,如信陽平橋郝堂村、武漢江夏小朱灣,還有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岢嵐縣宋家溝等。2018年,鄉建院開始協作地方政府探索鎮域鄉村振興模式。今天重點介紹由鄉建院彭濤副院長率隊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協作的鄉村振興之樹林召試驗。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樹林召鎮林原村遊客中心

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

1、中美關係出現了“拐點”,外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走到了盡頭。

2、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般性製造業出現了“拐點”,勞工工資大幅下降,農村人口城市化的既定目標落空。

3、城鄉比較優勢出現了“拐點”,農民問題轉化為市民問題來解決,更不經濟。

4、主流價值觀出現了“拐點”,喜歡鄉村的人越來越多,逆城市化和城市化並存提前到來。

5、城市資產價格和資金利率出現了“拐點”,追求農村資產資源資本化收益潛力巨大。

二、戰略目標

1、以鄉村振興,促進國民經濟內循環系統的建立和完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2、以鄉村振興,讓5—6億人口在鄉村實現有品質的生產生活(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寬裕)。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策略選擇

重點在以下兩方面下功夫,戰略目標才能實現。

1、大幅增加廣大農民收入,特別是財產性收入的增長。

2、大幅增加廣大農村居民可支配現金流,特別是財產權的融資和變現。

沒有廣大農民群體收入的大幅增長與可支配現金流的突破性增長,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或者說,任何沒有增加農民收入及可支配現金流的鄉村振興舉措,都是“耍流氓”。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增加農民收入及可支配現金流的瓶頸

—、農戶家庭五大收入增長瓶頸,農民的收入由五大部分構成:生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務性收入,政策性收入。

1、生產性收入的瓶頸:由於農產品生產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增產不一定增收或導致減收,農業生產由追求數量增長收入轉變為追求價值和價格增長收入,只有小農組織化水平及定價權不斷提高才能增收,因此,組織無效成為小農追求生產性收入增長的瓶頸。

2、經營性收入的瓶頸:由於單個小農戶不是有效市場主體,不斷從經營領域被強勢主體排擠出來,因此經營性收入一直是下降的。小農組織化水平低、且金融服務短缺,是增加經營性收入的瓶頸。

3、增加財產性收入的瓶頸:小農戶有財產,但由於小農組織無效和為小農財產權服務的金融無效,所以小農追求財產性收入無法增長。

4、政策性收入增長的瓶頸:每年各級財政對三農的轉移支付是增長的,但很少帶來農民實際收入的增長。因為農民“組織無效”與“合作金融無效”,承接不了財政轉移資金,大量財政資金轉化為私營企業的資本金或現金流,財政轉移支付反而加速了小農的邊緣化和貧困化。

5、增加勞務性收入的瓶頸:農村新增勞動力是下降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導致既有勞務性收入下降。要新增勞務性收入,要靠勞務者組織起來為自己勞動,發展集體經濟與合作經濟——追求生產、經營、財產、政策性收入的全面增長。這受制於組織無效和金融無效。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二、增加農民可支配現金流的瓶頸

現代社會,任何市場主體都得靠獲得可支配的現金流發展壯大,農民的五大收入增長,都靠可支持現金流的增長助力。農民有數百萬億或千萬億的沉默資源資產,但不能變成可支配的現金流,這是由於組織無效+金融無效,導致產權無效和信用無效所致。因此,農民幾乎就只能靠出賣勞動力過日子,這是無法振興鄉村的!不能增加農民收入和可支配的現金流,鄉村振興的宏觀和微觀目標都不可能實現。要想增加農民收入及可支配現金流,必須突破雙重瓶頸:組織無效+金融無效。

組織無效和金融無效的根本原因可以分為下面兩點。

1、組織無效的根本原因。“四權”不統一,在中國農村的大地上,只要堅持四權統一(產權、財權、事權和治權)的村社組織,一定是有效的村社組織;四權不統一的村社組織,只要向四權統一邁進,也一定會越來越有效。所以,

四權不統一,是組織無效的核心原因。

2、金融無效的根本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農村產權制度是村社集體所有制下的小農家庭均包制,小農家庭承包權再派生經營權。在堅持集體所有制不動搖的前提下,只有一種金融能支撐小農的承包權和經營權的抵押融資,這種金融就是村社內置合作金融,沒有第二個選項。

鄉建院大量的實踐證明:只要村社內置合作金融了,金融就會支撐承包權和經營權抵押融資,農村的沉默資源資產都可以死錢變活錢了!所以,金融外置於村社組織之外,是農村金融無效的根本原因,也是農戶產權無效和信用無效的根本原因。

突破組織無效和金融無效的最佳辦法是什麼?鄉建院十幾年來,在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了幾百個村的實驗——在政府種子資金的引導下,在黨支部的主導下,在既有村社內置資金互助社,把農民再組織起來、把三資再集約經營起來、把讓農戶的承包地、房宅等都能死錢變活錢活化起來,推動村社逐步走向“四權統一”村民共同體。

村社內置金融,一舉兩得——金融有效和組織有效同步實現。主體性=組織有效+金融有效=產權有效=信用有效=服務有效=治理有效=發展有效……。上述,就是鄉建院四兩撥千斤之鄉村振興模式的密碼。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鄉村振興之樹林召鎮實踐探索

過去十幾年,鄉建院以村莊為單元的鄉村振興探索有了數百個案例,一個村莊整合資源搞發展的空間和規模是有限的,為了更大幅度增加更多農民的收入和可支配現金流,探索更有普遍意義的鄉村振興模式,鄉建院一直希望以鄉鎮為單元做實驗——更好的回應建立內循環的戰略目標。鄂爾多斯市和達拉特旗兩級黨委政府將靠近包頭黃河大橋南的樹林召鎮設立為農村產權改革試驗區,邀請鄉建院協作樹林召鎮黨委政府探索鄉村振興“樹林召實踐”,一拍即合,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已經初見效果。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一、“樹林召實踐”的雛形

我將鄉村振興“樹林召實踐“概括為“一個體系,兩個平臺,三個突破、四個升級”。

1、“一個體系”

“一個體系”,即創建黨領導下的“村社一體”的“一村四社”及聯合社基本組織體系。其中,“一村”是指行政村及集體經濟組織,“四社”是指其內部的資金互助社、土地合作社、房屋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也可以叫“一村四部”或“一社四部”。農村基本產權制度、基本經營制度和基本治理制度和“一村四社”基本組織制度是一個整體,統稱“一村四社”基本制度體系。其中,基本產權制度即在集體經濟組織控制下的三權分置產權制度,這是基石。基本經營制度即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主導下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基本治理制度即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在“一村四社”的基礎上,再以鄉鎮為單位把“一村四社”聯合起來,形成“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這個“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是更廣泛的把農民組織起來,是更大規模的整合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是更高水平的活化農村沉默價值!

2、“兩個平臺”

“兩個平臺”,即“樹林召鎮農村產權交易所”和鄉建院“鄉村壹家”線上產權交易服務平臺。

這兩個平臺是一體化的,互動且互為服務,共同為農村要素市場化服務。這兩個平臺為農村一切合法產權主體、交易一切合法產權產品、提供一切服務,包括確權、登記、頒證、轉讓、委託經營、審核、公證、監證、監管、金融、結算、擔保等服務。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3、“三個突破”

在國土空間規劃上突破——多村整合集體建設用地合作共建中心村、小鎮、產業園區和社區。建設有未來的村莊、小鎮和園區,面向未來建設村莊、小鎮和園區。

在農戶及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權利上突破——農民及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僅種莊稼,更要種廠子、種房子、種社區和園區、種特色小鎮和共享農莊,可以發展合作金融、合作保險,也可以開產權交易所、還可以進城開設超級市場,其他市場主體能做的,合作經濟和集體經濟都能做。

在農村要素市場化上突破——通過“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內部的“三級市場”交易制度創新,把各村社內分散的、沒有價值的、無法同外部有效交易的資源資產進行內部定價、合作整理、規劃、報建和初級開發,變成能入市交易的價值爆增的產權產品入市。在鄉村住房制度創新上,未來村和小鎮的農民住房和市民住房同權,市民也可以擁有在未來村及小鎮社區的居住權和房屋使用權。農民的承包權、經營權、股權、收益權等都可以入市交易,內置金融不僅為農民之間的產權交易提供服務,也為市民下鄉獲得農村產權及產權轉讓提供服務。

讓鄉村各種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讓城鄉真正實現融合發展。

4、“四個升級”

小鎮和中心村升級。集體建設用地的空間移動可以產生爆炸式的價值增長。因此在國家層面有佔補平衡、跨區域指標交易等等政策支持農民追求財產性收入增加。樹林召鎮通過“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內部的三級市場交易功能,把各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向中心村和小鎮集中、向園區和社區集中,統一規劃,實施中心村和小鎮升級計劃。鄉建院專門研發了未來中心村模型和未來小鎮模型。小鎮和中心村升級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基本公共服務升級、生態環境升級、消費升級、產權升級、收入結構升級、人口規模升級等等。這些升級是通過組織升級和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實現的。中心村升級和小鎮升級,會帶來農民收入和可支配現金流的爆炸式增長。

產業升級。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產業升級需要其基本經濟主體的組織化升級作為基礎,“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主導農業產業化——形成產業鏈的閉環和閉環內的服務的金融化,形成閉環並以內置金融為支撐——產品生態化、資本增密、品牌增密、技術增密、智能增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樹林召的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服務金融化水平己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是“一村四社”聯合社不僅只搞農業及農業產業化,還做社區和園區開發,也做金融保險產權交易,做其他經濟主體能做的一切經營!

服務和治理升級。在”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的支持下,為農村居民的服務必然升級,從生產到生活所需要的服務,都可以先服務後結算,服務的廣度,服務的規模,服務的品質都顯著升級。不僅買車、買保險可統一服務,甚至維修也可以統一服務。服務要做到把農民服務的離開村社沒法活的地步,讓所有農民都高度依靠村社的服務。服務升級了,服務好了,治理就自然升級了。無事權,就沒有治權。事權強大,治權就強大!

生態升級。生態文明價值觀主流化是大趨勢,生態升級了,鄉村的一切才是更有價值。“一村四社”聯合社體系建立,是一次組織升級,組織升級是生態升級的保證。按照樹林召鎮的統一規劃,升級不僅有自然生態,還有產業生態、居住生活生態等都應全面升級。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樹林召實踐的實現路徑

第一步:設立改革試驗區,做好頂層設計,成立由主要領導牽頭的改革試驗領導班子。

第二步:批准成立鎮級村投開發公司(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的股份合作公司),以村投公司為主體孵化一村四社聯合體系。

第三步: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把資源資產資金集中整合利用起來,讓“死”產權活化起來(三級交易體系)。

第四步:建立線上線下互動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系統,促進要素市場化。

第五步:啟動試驗區鄉村振興,城鄉融合規劃編制。以村投公司為主體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鎮域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總體規劃、試點村村莊規劃,根據發展需求逐步編制其他村莊規劃。允許試驗區內劃定集體建設用地方位,由鄉鎮統籌平衡集體建設用地;允許多個村社之間通過互換土地的方式,集中發展,共建中心村和實施鎮域整體升級發展。已經完成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試點村鄉村振興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政策配套基本形成。

第六步:實施四個升級。中心村和小鎮升級、產業升級、服務和治理升級、生態升級。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結語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提升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品質的根本舉措,更是擴大內需建立內循環、奪取“偉大斗爭”決定性勝利的關鍵舉措。然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千斤撥不動四兩”是普遍現象,樹林召鎮的試驗旨在通過改革創新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破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四兩撥千斤”的鄉村振興之法,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樹林召智慧。

李昌平:鄉村振興戰略及策略選擇,與樹林召實踐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