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昨天,拼多多(納斯達克證券代碼:PDD)發佈了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我看下來,認為這份報告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點內容:

1、拼多多2018年第四季度營收為56.5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9%;

2、拼多多2018年第四季度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2.726億,同比增長93%;

3、拼多多2018年全年實現營收13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2%。

從這三個數據看上去,拼多多在2018年的表現非常搶眼,並且給人感覺還有無盡的想象空間,因為拼多多從成立到現在還不到5年的時間。但是和其他主流的電商平臺一樣,拼多多的崛起和“假貨”兩個字始終難解難分,難道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我認為肯定不是的,因為我無論如何不會相信一個充斥著假貨的平臺能夠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竟然還能夠撐起一個接近300億美金市值的公司,這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既然不是“假貨”撐起如此強大的拼多多,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此,我想請大家稍微思考一下以下問題:

1、任何平臺賣假貨是不是都有機會成為拼多多?

2、為什麼是拼多多成功了?拼多多除了假貨還有什麼過人之處?

其實,從拼多多的發展歷程來看,拼多多是一家實力非常強勁的公司,過去幾年它的發展速度驚人: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拼多多早期在沒有投入任何廣告的情況下就在短時間內獲取了1200萬用戶,這一點與黃崢一開始創業做電商代運營公司時所積累的經驗是分不開的;2016年7月,拼多多獲得了騰訊的投資,從此拼多多正式成為騰訊大家族的一員,同時這也意味著拼多多獲得了微信的巨大流量入口和白名單。

2個月後,拼多多和拼好貨宣佈合併,用戶總量破億。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微信在這一階段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像58同城、攜程、藝龍、京東...都獲得了微信同樣的扶持,卻沒有看到這樣的發展速度,這裡面是有我們值得思考的東西的。

由此看來,說拼多多是一家實力強勁的公司並不為過吧。那麼拼多多是憑什麼能夠有這樣的發展速度呢?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五個原因: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第一:淘寶打假給了拼多多良好的發展機會

作為一個電商平臺,首先需要吸引到大批的賣家入駐才能夠產生買家消費的行為,這樣一個交易閉環才能夠完成,平臺的發展才能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對於拼多多而言,如何獲取到第一批賣家是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而在此時,由於阿里巴巴電商生態日趨完善,淘寶流量已達頂峰,阿里急需塑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在15年前後,阿里開始加大打假的力度,一些商家由於種種原因被清除出阿里電商生態。這些商家一時就找不到生存的土壤了,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就在這時,拼多多出現了,拼多多無一例外的接收了這一大批賣家,解決了自身招商的問題。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第二:拼團模式成就了拼多多

其實,團購這事兒並不稀奇,因為團購也就是所謂的拼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夠看到,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朋友幾人一起約著去逛商場,然後走進一家衣服店,你和朋友幾個人都看中了同一款衣服。就和老闆說,我們多拿幾件,老闆給個優惠價唄。這時,老版會裝作一副不情願的樣子說:好吧,那就給你們一個優惠價吧。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拼團實質上就是微型的批發。其實,拼多多之前已經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在做團購業務,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團和餓了麼在外賣領域的團購競爭。眾多入局者最終形成了千團大戰,場面一時非常壯觀。但是阿里推出聚划算,給千團大戰敲響了喪鐘,大批公司在聚划算的打擊下銷聲匿跡。只留下了美團和餓了麼兩傢俱備相當實力的公司。

拼多多這時候搞拼團能夠暢通無阻是因為千團大戰的結束,沒有人玩團購了,資本這時也非常冷靜,留給了拼多多非常大的空間。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第三:拼多多的“消費降級”

如果拿拼多多和淘寶、天貓、京東相比較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區別。阿里系的淘寶就像一個大雜燴,裡面魚龍混雜,但始終沒有觸達到廣大的4線鄉鎮人群;天貓和京東類似,主要針對一些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覆蓋面有限;而拼多多則不一樣,拼多多巧妙地避開了這些人群,主動去觸達那些藉助於微信剛剛開始上網的用戶,這是一片沒有人在做的藍海市場。

這時,微信的作用就非常關鍵了,一方面微信的用戶量逐漸接近十億,也就是說只要在中國上網的人群全部都被微信囊括在內,而微信這時最大的增長點恰恰就是那些4/5線城市乃至鄉鎮用戶。他們逐漸學會使用了微信,拼多多借助於微信就非常方便的獲取了這巨量的用戶。另一方面,微信支付作為一項基礎服務也給了拼多多良好的發展條件,因為拼多多不用在教育用戶網上支付以及網上購物。並且拼多多的低價商品非常適合於這些剛剛上網的用戶群體,這樣的搭配簡直天衣無縫。

拼多多的“消費降級”正式這些用戶的消費升級。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第四:微信社交電商的必然性

拼多多成立前幾年,正是微信急速發展的幾年,這一時期的微信用戶量呈指數級增長;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在不斷攀升,微信成為了智能手機上必不可少的應用軟件之一;隨著十億級別的用戶量形成,基於社交的新商業模式將必然誕生,社交電商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催生的。

拼多多非常好的利用了這一趨勢,接入微信後就一直致力於社交電商模式的探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拼多多APP中無處不在的分享、各種花樣拼團...藉助於這樣的趨勢拼多多順勢崛起了。

撐起拼多多的真的是“假貨”嗎?

第五、拼多多創始人黃錚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深刻認識

黃錚曾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大意是這樣的:假設能讓前端消費者多一點耐心及和其他人協調的願望,放棄一部分所見即所得、現在馬上要的衝動,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利用人和人推薦、人和人之間關係、興趣的相似點,做人以群分的歸併,把每個人個性化的需求歸集成有一定富裕度的計劃性需求。這種需求的歸集度也許沒有像沃爾瑪這種半年期的批量訂單那麼大,但也是夠讓工廠一條產線經濟地運轉。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把一個大的沃爾瑪訂單拆成50個小的批量訂單,後端的生產也就可以擺脫對沃爾瑪的依賴,改變原有授權產商全量計劃生產的模式,進而由幾十家有生產能力的廠商來市場競爭,這個按各種不同需求歸集的50個批量訂單。

如果能夠這樣做,那麼流通側線上高度市場化和生產側剛性計劃的矛盾也就能緩解。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計劃性的需求和更多市場的供給側相融合。前後端信息會更全面的打通,消除需求和生產的錯配,更是幫助我們傳統的生產擺脫對傳統類沃爾瑪商超的依賴,能在需求的差異化批量歸集中找到自身的差異化,實現真正的供給側變革。從剛性走向柔性,從同質走向有差異有特色,從滯後的計劃走向與需求同步的半市場化。

這些其實就是黃錚對於拼多多本質上的解讀,也就是說拼多多和淘寶、京東在本質上就不是一個物種,我們不能夠用傳統的電商視角去觀察這樣的一個新生事物。

總結一下:

拼多多並不是簡單的依靠“假貨”橫行而成就的平臺,它是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導致的結果。這裡面至少包含了阿里賜予的機會、恰到好處的拼團時機、拼多多的降維打擊、基於微信的社交電商的必然性以及黃錚深刻的思考,這些因素構建的價值網才是撐起拼多多真正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