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虧損所致,戴姆勒計劃再次提升北京奔馳股比至65%

近日有消息稱,戴姆勒準備重新啟動與北汽關於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的談判,戴姆勒計劃將其在北京奔馳的股比從49%提升至65%。關於戴姆勒增持北汽股份的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8年和2019年都曾有過這種說法。

由虧損所致,戴姆勒計劃再次提升北京奔馳股比至65%

而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股比談判,或是疫情導致的虧損擴大所致。

股權變更對雙方的影響

首先,在2018年,我國確定將全面開放汽車合資公司股比限制,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戴姆勒之所以能夠幾次重談股份比也正是基於此,上面我們也說過,由於疫情導致戴姆勒利潤持續下滑,為了扭轉局面也促使其向北汽開源。據戴姆勒2020年Q2財報顯示,其營收下滑29%至302億歐元,息稅前利潤虧損7.08億歐元,淨虧損更是達到19.06億歐元。相比之下,戴姆勒在北京奔馳同期權益業績則達到3.64億歐元,甚至較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

由虧損所致,戴姆勒計劃再次提升北京奔馳股比至65%

如果實現了對合資公司北京奔馳的控股,戴姆勒可以在財務報表中將其營收併入,提高整個集團營收規模。以2019年北京奔馳營收為例,戴姆勒可併入超過220億歐元的營收。與此同時,股比的提升也將讓戴姆勒集團拿到更多的利潤分配。

而對於北汽來說就沒有這麼樂觀了。眾所周知,北京奔馳是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2019年業績報告,北汽股份去年營業收入為1746.3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奔馳貢獻了1551.2億元人民幣,佔比超過88.8%。與此同時,北京汽車2019年毛利潤374.87億元,而北京奔馳毛利達422.15億元,對其貢獻度進一步提升至112.6%。

由虧損所致,戴姆勒計劃再次提升北京奔馳股比至65%

2020年內,北京奔馳強勢依舊,但北汽集團其它板塊不僅未見新突破,甚至個別板塊還遭遇滑鐵盧。其7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下滑約84%,年度累計銷量同比下滑超78%。此前,北汽新能源車板塊可謂是北汽集團除北京奔馳以外,表現最為突出、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分。旗下新能源車板塊市場表現乏力下,或在業績上進一步加劇北汽集團對北京奔馳的依賴。

由此來看,北京奔馳的利潤如此豐厚,戴姆勒肯定希望通過提升股比來獲得更多利潤。但是北汽集團自然不會輕易出讓自己的利益。雙方之間估計會有一番明爭暗鬥。

是否會淪為代工廠呢

因為合資車企而賺得"盆滿缽滿"的自主品牌也有不少。而這些車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旗下的自主品牌幾乎完全依靠著合資品牌在"續命"。那嚴重依賴奔馳的北汽,真的也要淪為代工廠。

第一個增持股比的華晨就是這樣的,2018年,寶馬集團官方宣佈,以36億歐元的價格增持華晨寶馬股份,交易完成後,其在華晨寶馬的股份比例將由50%提升至75%。

由虧損所致,戴姆勒計劃再次提升北京奔馳股比至65%

而依賴寶馬的華晨汽車已經到來日子過不下去的程度,據瞭解,2019年度華晨中國利潤達到67.62億,同比增長16.18%,似乎還不錯。但是細看其中的利潤來源,就會讓人覺得心驚膽戰,在整個67.62億的利潤之中,華晨寶馬貢獻了76.26億元,也就是說,除掉華晨寶馬貢獻的利潤份額,華晨其他業務虧損了8.64億元。事實上2011年至2018年,華晨寶馬每年貢獻利潤額為17至55億元,在華晨集團淨利潤佔比從94.9%至119.6%不等。

而華晨汽車在2019年年度銷量僅為4.82萬輛,較2018年的10.24萬輛同比下滑52.9%。據相關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華晨中華僅僅賣了3186輛。這個慘淡的數字實在讓華晨中華難以支撐下去。

隨著2022年的很快到來,華晨在華晨寶馬的股權將由現在的50%縮減為25%,華晨寶馬這臺造血機器也將大幅縮減給華晨的造血,所以它將徹底淪為寶馬的“代工廠”。

其實,回顧在對外開放中崛起的中國現代汽車工業,最開始也確實算是"代工廠",大家美名其曰"用市場換技術"。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拿出了廣大的市場,但多年過去之後,真正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企手中。於是,這也出現了一種大家不想看到的情況,就是國內品牌嚴重依賴於外國品牌,甚至三大件的核心技術,學不到,也拿不來,缺少自主化的創新能力。這種尷尬的狀況在國企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比如東風、一汽等大型國有企業,它的自主品牌其實是非常羸弱的,基本上是屬於依靠著操辦合資企業"躺著賺錢"。

總結,如今的北汽集團,自身的光環其實大部分也是依賴於奔馳。但嚴重的依賴帶來的後果便是話語權的影響力逐漸降低,拿出了市場又沒學到技術,這可謂是現實版的"賠了夫人又折兵"。離淪為代工廠的日子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