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拉扯大,但是,也有部分孩子長大後,卻不願意贍養自己的父母。隨著“空巢老人”的數量與日俱增,很多老人雖然有孩子,但是卻和沒有沒什麼區別。

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隔壁家的一對老夫妻,家裡有3個孩子。孩子們商量父母的養老問題時出現分歧,要麼不願意照顧老人,要麼就是找各種藉口推託,於是便約定每家輪流照顧老夫妻半年。看似孩子們非常孝順,但這種住一段時間就搬走的養老,會讓老人覺得自己在“流浪”。每到要輪流都下家時,孩子們都會早早地幫老人收拾好一切,老人好似包袱一般被孩子們丟來丟去。

這種“假孝順”模式非常流行,大部分都覺得這樣既贍養了老人,也非常公平,兄弟姐妹們輪流照顧,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過大的壓力。但卻忽略了老人的心理感受,人老了之後往往更需要得到關愛和陪伴。

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曾經就出現過很多父母到法院告自己的孩子,說他們沒有盡到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本來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卻鬧到要打官司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其實孩子是否孝順,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關係。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孝順孩子呢?

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1.給孩子樹立正確榜樣

有的父母自己就不孝順孩子的爺爺奶奶,要麼對老人大吼大叫,要麼對老人十分嫌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看著自己的父母是怎麼對待他們的父母。久而久之,父母的行為刻印到了孩子腦海裡。從而,他們也覺得不孝順沒有什麼不對。長大後,他們也就學著,用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

百因必有果,父母因為自己從小就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最後只能自食惡果。父母要想讓孩子對自己孝順,他們就應該從自身做起,對自己的父母孝順一點。如果自己本身就是不孝子,還如何奢望孩子成為孝子呢?

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2.生活中多關心孩子

有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不孝順,多半是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如果孩子從小在父母的打罵之中長大,等到他們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後,一定會逃離這個充滿悲傷的家庭,不會去孝順刻薄對待自己的父母。

所以,父母如果想讓自己老有所依,就應該好好養育孩子,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責任,多關心照顧孩子。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成長,這樣孩子長大後也會用愛來回報他們。

3.教育孩子尊敬老人

有的孩子小的時候就對老人十分不尊敬,經常對他們出言不遜,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行為。可是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這種行為後,竟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對待每一位老人,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應該尊敬他們。這樣,等到孩子們長大後,才會贍養父母,盡好做子女的義務。

一種“新型孝順”模式流行,子女都在模仿,父母在“流浪”

父母們都不希望孩子在自己變老後嫌棄自己,把照顧自己看做一種負擔。因此,父母更要好好教育子女,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孝順父母的好榜樣。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大,孩子長大後反過來照顧年邁的父母,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鳥類尚且知道反哺,作為人類這種高級動物,更應該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