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众所周知,时势造英雄,在中国近代的革命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好汉,他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作出了不懈努力。

当提及这群人的时候,人们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副气势汹汹的少年形象,但实际上却有这样一个“大胡子”中校,他被授予荣誉称号时已是77岁高龄,被评为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中校。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而且他那一把白胡子,在军队里特别显眼,是什么能让他这么“特别”呢?生于1878年的蒋维平是河北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便出来谋生,做徒工。然而,最长的时间是在一家药店当学徒,为他以后从军当药师打下了基础。

二十出头就应召入伍,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手下服役,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以一身胆量也当上了北洋军中官一职。大约30年后,他离开了军队,于1930年返回家乡。年纪大了的他准备享受“退休”生活。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件打破了平静,中日关系已陷入紧张。而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蒋维平明白这一点,他愤然地重新投入抗日斗争中。由于年龄限制,他当时参加了宋哲元的军队,担任军务主任。而且这支军队不久就被解散,蒋维平不得不回到家乡继续经营自己的西药店以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他心中仍有报国的热血,他盼望能有一天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余生都献给祖国。碰巧,1938年,八路军冲入平西,正好经过他的家乡。那时他已经60岁了,早就听说了八路军的事了。而且现在自己亲眼见识了为人民服务的队伍,精神振奋,严于律己的形象让他印象深刻。于是,他马上关掉药房,带上义子蒋志刚和一些必备药品,申请加入八路军。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对于这两个“怪人”父子,八路军很吃惊,他们行进途中,不失时机地加入抗日,也了解国情。可是这个“大爷”白发了,还有大把胡须,有“仙风道骨”的感觉,为什么还要来当兵呢?

蒋维平不仅有军人的经历,而且医术高超,可以配制多种药品。尽管八路军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但实际上,八路军迫于日军的封锁,断绝了药品供应,伤员的及时救治是一个问题。因此,他获准加入八路军,担任救国会主任。不久,他的医术就征服了战士们,他不仅有当过徒弟的经验,而且自己还研读了大量医学典籍。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在药厂用完了药品之后,他还能在路上不停地寻找新的中草药,还亲自上山越岭搜寻。他凭自己深入民间搜集的300余种药方,为八路军途中遇到的病症进行治疗。随后,1941年春,部队进驻陕西省,病员较集中,药品也迟迟不能供应。蒋维平已经年迈,还亲自带领40多人四处寻找药品。虽然他还没有实验设备和生产工具来做药,但他发挥了智慧,自己动手研制药。

他凭借从各家各户群众中收集来的芒硝,用土法精炼分解,最后制成自己独创的硫酸钠,就像所需要的药物一样,效果甚微。其“绝活”中还有治疗毒疮的“特效药”,蒋维平将蜂蜜、猪油和天然中药调和在一起,对治疗疮疡有奇效。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根据统计,军中常见的病毒感染等疾病,都是用他的“土方”治好的,对我军的贡献非常大。一九四二年,由于天灾、陕北军队因物资短缺而遭受重创。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迅速作出决定,部队开展生产自救,进行开垦和耕作。

一时间加入军队的青年小伙有了情绪,20多岁的青年好胜,没经历过辛勤耕耘的农活。但蒋维平是军中的“老手”,劝服了这些不满的青年。同时,他也利用自己的经验,向战士们传授农业知识。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一九四三年春,蒋维平手下有一百多名青年战士,在他的带领下,开荒生产。大家都以满腔热情地开始生产了。在教授生产要领时,他不厌其烦,亲自察看指挥,什么地可以垦,什么地方可以平田,什么地方可以灌溉水源,什么地方土壤肥沃原来他脾气很坏,经常说脏话,很有乡土气息。

这些小战士不但把他当老师,还当作爷爷。一九四三年,七十九个农场垦荒四百多亩,不仅实现了当年生产自给,还上交二万八千公斤公粮。如此好的“战绩”,大大解决了革命迫切问题,使军队渡过了难关。他还被选为1943年劳动英雄模范。

他本是医师,参加过清军国军,60岁加入八路军,解放后当上中校


蒋维平是最后一位死于医院工作的人,他毕生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始终坚持对病人的治疗。对他来说,完全没有“退休”,这就是他毕生的信念。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用医学知识治疗伤员。用农艺技术指导部队生产。在军队需要他的任何地方,他都会挺身而出。

最后,在77岁的时候,他获得了中校的军衔,并被授予三个等级的独立和自由勋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