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选择性"失聪",总把话当耳边风,是不是只有吼才能引起注意

一位妈妈怀疑家中孩子听力出问题,带到门诊找医生检查,医生对孩子进行听力检查后发现听力完全正常。妈妈困扰极了:"既然听力没问题,为啥我常常跟他讲话,他都没听见?"

孩子选择性

  其实这位妈妈遭遇的问题,好像大多数家长都经历过,孩子明明听力一切正常,却总是对我们说的话自动过滤。于是乎,很多家长抱怨"真怀疑他是故意不听的"、"我说的话在孩子看来就是耳边风,风过无痕"。甚至还有家长实在拿孩子没办法,于是在网上发帖求助:8岁男孩总不听家长的话,都当耳旁风,是什么原因?

孩子选择性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如何是好?

打破僵局,改变沟通方式

  有的家长很困惑,感觉自己轻言细语跟孩子沟通,总被孩子无视,好像只有自己生气了,怒吼一声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于是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和孩子沟通就得以"怒吼"为主。

  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别人在我们耳边喋喋不休地讲诉我们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说一些并不中听的话时,我们这些"大孩子"也会选择性地关闭耳朵。不是因为我们听力有问题,只是因为你说的话我不想听。

孩子选择性

  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习惯于"选择性失聪"的孩子,他的家庭结构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妈妈喋喋不休,爸爸管教缺位。(爸爸妈妈角色也可能互换,但是概率较低)

  对于妈妈来说,她的管教得不到队友支持,也得不到孩子的反馈,于是她只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力量。可是,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努力了却没有收获,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当我们已经发现这样做没有效果时,就要立刻改变自我,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孩子选择性

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听懂"很重要

  有妈妈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故事,爸爸对着两岁的女儿讲了若干人生大道理,最后孩子get到的点和爸爸的初衷差之千里。

孩子选择性

  这让我们知道,和孩子说话,不仅要有"沟",还要有"通",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孩子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当那些家长抱怨自己说的话被孩子当耳旁风时,你不难发现他们喋喋不休的内容其实很无力,甚至捕捉不到爸爸/妈妈说这些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孩子压根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那么他如何听话?如何照做呢?

  尤其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他们只有"听懂"了大人的指令,这个指令才能准确反馈到动作上。家长喋喋不休地指令轰炸,往往会让孩子陷入忙乱中,他听不懂,自然也就不会照做。

孩子选择性

做孩子平等交流的伙伴,向他们提供帮助

当孩子把我们说的话当耳边风时,我们应该立即停下来反思我们刚才输出的那些语言对孩子的行动是否有指导价值。如果我们的话表达的意思只是变着法地责备孩子无能,对他没有实际帮助,那么孩子"关上耳朵"甚至可以说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时候,他需要的不是你的批判、责备,而是引导和帮助。

  当孩子不愿听你说话时,不妨试试,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关切地询问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他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探寻解决方案。当你愿意和孩子站在一起,和他一起去攻克困难时,你对他来说就是"自己人",他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当然也就愿意倾听你的意见了。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听我们说话,而是我们说话的方式,把他逼到了墙角,让孩子站在了和我们敌对的一面。

孩子选择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对于孩子来说,

哪怕再正确再有用的建议,我们说多了说频繁了,不仅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还能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所以,当我们想要和孩子建立联结时,一定要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千万不要让你的唠叨将孩子推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