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草編制作體驗成熱門 地方產業集聚引領行業

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草編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 本報記者 盧 嶽


“挑出去、拉過來、往下壓,這三個手法連起來就是‘壓一’編法......”草編,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曾幾何時已被歲月遺忘在角落。但如今,無論是潮人彙集的時尚賣場,還是其樂融融的親子手工坊,草編已經被越來越多人重新關注和了解,巨大的市場需求也讓這一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秘書長徐谷寶在接受消費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草編、蠟染等少數民族工藝品蘊藏著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讓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消費需求相結合,是整個少數民族用品行業為之發力的方向。


“草編”成文旅熱門體驗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包括北京王府井、西單商場等商圈的不少高端禮品店內,頗具傳統民族氣息的草編產品售價不菲,草編帽、草編包等琳琅滿目。“草編工藝品技術考究又蘊含中國傳統的美感,尤其受到高端消費者和國外遊客的青睞。”一位銷售人員表示,近年來隨著消費市場品質升級,這類蘊含傳統文化的少數民族工藝品開始走熱,店內一件高端草編作品的售價可達數萬元。

除了草編成品走俏外,親子DIY及旅遊市場的草編制作體驗也開始頻繁進入到消費者視線。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眾多商業綜合體內,草編、木作、扎染等受到商家和消費者追捧。利用閒暇時間與孩子共同完成一件草編作品,讓孩子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工藝技藝有了進一步認知,成為親子市場中家長們的新選擇。“孩子製作過程中不但體驗到了民族手工藝的複雜,更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作品雖然和少數民族的草編作品品質相差甚遠,但還是非常有意義。”一位家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儘管工業自動化的飛速發展一度讓包括草編在內的費工費時的手工藝逐漸遠離消費者視線。而如今,在品質消費及“慢生活”概念的驅動下,這些蘊含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精髓的手作市場開始回溫,更成為越來越多行業重要的營銷點和發力方向。記者注意到,國內不少熱門旅遊地體驗當地傳統的“草編”技藝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2019年4月,徐行草編首次受邀前往上海大世界參加全國非遺傳承人展演,不同門類的草編精品並伴有草編體驗,受到了遊客歡迎;同年7月,四川省非遺特色草編體驗基地——龍泉驛區柏合鎮“柏合草編工坊”正式掛牌成立,把草編文化從手藝人手中帶到消費者身邊,在發揚傳統工匠精神同時,更營造出當地文化新名片;而有著“中國帽業名城”“中國編織帽之鄉”的浙江溫嶺,如今更被譽為“草編第一村”,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前去體驗。


草編品牌彰顯“硬實力”


少數民族的老手藝如今煥發出全新活力,離不開地方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堅持。記者瞭解到,以溫嶺為代表的少數民族草編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今更遠銷歐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帽業名城”“中國編織帽之鄉”可謂名副其實。2018年底,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發佈了第一批浙江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溫嶺草編”作為編織扎制類別的一項入選。疫情之後,溫嶺狠抓產能,目前當地生產的草帽出口創匯金額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作為溫嶺草帽的“領頭羊”,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不僅牽頭起草了《草編帽行業標準》,成功將“溫嶺草編”申報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將傳統的中國“女紅”送入了國際市場,在沃爾瑪、瑪莎等五大超市的賣場裡賣得風生水起,更是Zara、H&M等國際服飾品牌的長期供應商。浙江凱佩詩雅工貿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開拓日韓、歐美等市場。其負責人說,草帽是時尚快速的消費品,客戶比較注重產品設計、品質與工藝,他們每週都會推出幾十款新樣。有了差異化的產品,就等同於留住了客源,加深了後續的合作。

“如今,溫嶺帽業在行業發展過程中,逐漸摒棄了單一生產草帽產品的傳統理念,發展和延伸到草、紙業工藝品行業。”業內人士表示,日本、荷蘭、瑞士、美國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帽業經銷商均在溫嶺有長期商務代表。“溫嶺草編帽企業不再滿足於貼牌合作,而是更多地傾向於打造自主品牌。”記者瞭解到,1997年舜浦帽業就在國家商標局註冊了“高龍GL”商標,成為溫嶺最早註冊的商標之一,此外,企業還通過《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定》,在18個國家成功註冊了“高龍GL”商標。


發力“老手藝”融合“新需求”


作為少數民族用品的官方組織,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也始終在為推廣少數民族傳統工藝、促進相關產業發展上進行著不懈努力。中國少數民族用品協會秘書長徐谷寶在接受消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草編、蠟染等少數民族工藝品蘊藏著精湛技藝和傳統文化,讓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消費需求相結合,是整個少數民族用品行業為之發力的方向。

“我國優秀的草編作品廣受國際市場青睞,這是傳統文化、民族用品國際化發展趨勢的重要體現,而當前國內草編產業的復甦也是整個行業的巨大機遇,”對於草編等少數民族傳統工藝,徐谷寶秘書長指出,“傳承”工作不僅僅是對傳統工藝和文化的繼承,更應將“老手藝”賦能新思維、新活力,將傳統產業與現代消費市場和消費需求相結合,這是民族傳統用品從業者的發力方向,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用品產業必須牢牢抓住的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