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刘正福先生


昨晚,刘正福走了。我愕然。不相信。

他喜欢写诗,却缺乏诗人的坚守;他痴迷书法,却没有书法家的桂冠。

然而,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留下的微信文字却永远刻在我心里。

哭刘正福先生

刘正福每天在工作室里奋笔疾书。

我俩聊书画。他写道——

“在北京见过曾翔几次,一起吃过饭。人很随和,没有什么架子。在中国搞艺术,大凡都从传统入手,然后走出传统。有的人,字写的非常漂亮,还将漂亮作为艺术的标准,故一辈子都因缺乏个性而走不出传统的樊篱。无论书画,由不像到像容易,又从像到不像难。比如颜平原,黄鲁直,他们是从学二王出来的,如果一直像二王,就不会有后来的颜真卿和黄庭坚。因为几百年的约定俗成,颜黄二人的字,被归为了传统一类,而实际上在当时,包括一大批极具个性的书家都是被称为‘另类’的。比如,杨凝式、徐渭、郑板桥、金农,等等。最开始,曾翔是以印步入书坛的,印成名之后,又以书法名。仔细观察,曾字主要强调线条与字的结构,线条功夫相当扎实。如果将他的字,用传统的结构和现在的线条重新排列,那是非常有古意的。但他的探索未必会得到认可。在这方面,我认为,王镛做的比较成功,其书,画,印,均可独步艺坛。”

他绘声绘色地捧他、晒他老师李明的作品:

"曾有很多人问我,李明是谁?干什么的?我都会说,李明是搞书法和研究书法的。在当代书坛,李明的书法,属于后来居上,俨然新锐大家!好与不好,可以认真的看一看。读一读。在我们湖南,对一个人赞不绝口,都会说:”咯真是下不了地!"我曾问过李明老师,你们老家湖北话怎么讲?他说:”我地个乖乖!或者:"我地个二啊!"

哭刘正福先生


我们也相互吹捧,庚子开门第一天,他书“祈福”两字,我回复:“不算蛮好,但也不孬。”

我画兰花,他点赞:“一种图像,两个境界。雅俗之间,又不能以雅俗论。二者皆妙耳。”

哭刘正福先生


他让我倣李可染的一幅人物画,装裱挂在工作室,告诉我:“朋友们都讲,意境好,线条扎实,题款“没有结果”尤其出了新境界,既讲出了人生的无奈,亦暗示着明天还得继续。”


我俩聊文学、聊诗歌——

“聶鑫森,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师,静而豁达,内敛而宽博。读其小说,如临清溪,似品佳茗。聶老师记忆尤好,所闻之事,无不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晚生惟有祝福!”

“猪年的冬天和鼠年的春天都不寻常,让人猝不及防,踉跄一个接一个。寒冷裹着病毒裹着疫情,当然,也裹着温暖,裹着众志成城!诗可抒情,也可励志。还可以温暖与慰藉人的心灵。朋友胡鹄的诗便是如此,由内而外所发出的激情,在这个冬春之际,不仅仅只是燃烧……,还有那浓浓的人文情怀。”

疫情肆虐时,他怕我寂寞,向我推荐电视剧《天道》,说此剧是根据他认识的武汉作家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七天后,我说三年来,第一次坐在家里看神片。《天道》果然有味,对白尤有哲理。他马上说“我这里有书,如需要,可一阅。”停顿了几分钟,又留言——

哭刘正福先生


“你在家。我送过来。我到大路边门口,打电话,你出来拿一下。哦。出门到门口,应该没事的。病毒是不可能在空气中存活的,五秒钟都不能,加上戴了口罩,除非你没戴口罩,正好感染者打喷嚏,正好你又吸进去了。这个叫飞沫传播。还有就是手的接触,你正好在外面乱摸,正好又摸到了刚刚停留了二秒的病毒,然后又用手抓东西吃到了嘴里,或吃了不该吃的野味。如果,空气都传播的话,那全世界都麻烦了。小心防范,不是要我们如临大敌一样。只是人多的地方少去,常戴口罩,常洗手,不乱吃东西。就一定没事!!”

见面时,他告诉我,送书是借口,就想聊聊天。三五几个朋友,泡一壶热茶,围炉闲聊,缅怀,感叹,都可以,那是另一番滋味。

哭刘正福先生

刘正福临的帖

这次聊天,他说他最近因免疫系统下降,引发了淋巴发炎,前不久住了六个疗程的院。我知道他经常通宵练字、作诗,长期黑白颠倒,生活无规律,劝他健康生活,不要熬夜。推荐他试试针灸。扯到生命脆弱的话题,他调侃自己“只做‘痛苦的人’没有做‘快乐猪的命。’“如果我死在你头前,我不要你参加追悼会,那是假屁眼!你为我写篇短文,我就死而无憾了。”我说你比我小八九岁,想到哪里去了。唉,没想到,一语成谶。

书看完了,我说要还给他,他说“还是我來拿吧,你难得送。我方便。”那是4月17日。

7月7日,运动、仲吴、若穗、湘波、李勇等道友来访,早上我留言“仲吴回来了。大家好久不见了,今天下午到我家聚一聚?”时近中午,不见正福回音。打他手机,响了三通后,他才告诉我:“老病犯了,我在医院。”我赶紧问他住哪个医院,明天我来看你。他连说“不要来,不要来,千万不要来。问仲吴他们好。你们好好聊天。”我见他声音微弱,嘱他保重,他说﹕“不碍事的。不碍事的。”

7月11日晚10时20分,道友彭卉轩电话告诉我:正福走了。明天早上火化。正福留下遗言:不唠叨朋友们了。一切从简。

我脑子嗡了,悲痛到现在还转不过来。

予与正福交,垂四十年,中途予客桂林二十年,音讯中断。近两年问教尤多,今天早晨枕上打油一首,诗以哭之,不足尽悲怀也。

相交四十年,君容在眼前。

犹闻咳唾声,珠玉常伴眠。

鼠年世态急,君去伴音弦。

援笔焚支香,泫然结禅缘。

庚子五月廿二日 三江抱云楼主 莫鹤群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