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一個品牌在中國能夠擁有兩個合作伙伴能說明什麼?首先證明品牌影響力大,其次也代表著旗下車型眾多,比如大眾、豐田和本田,它們在中國市場真正取得了1+1〉2的效果。也有的品牌即便在車型中眾多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一個品牌,比如奔馳、寶馬和日產,它們認為集中力量才是取勝之道。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不過要問中國市場上哪個品牌最"奢侈",我想大部分朋友會聯想到馬自達。提到馬自達在中國市場投放的車型你會想到哪些,昂克賽拉、阿特茲、CX-4、CX-5還是瀕臨退市的CX-8?如果將剛剛推出的新車型CX-30算上,共計6款車型,這還不及大眾的一半,可是馬自達還要將本就不豐富的車型分配給中國市場兩個合作伙伴,這也就導致很多客戶明明想買昂克賽拉卻進了一汽馬自達的店,明明想買CX-4卻進了長安馬自達的店,真的非常的尷尬。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既然有兩個合作伙伴,那麼就應該平等對待,在CX-4上市之前馬自達確實是怎麼做的,可是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近年來,馬自達將新車型全部投放給長安馬自達,這不免讓人產生一汽被冷漠的感覺。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近日中國電力招標網消息顯示,長安馬自達J59E純電動小型SUV車型項目已進入設備物資採購階段,該車也將成為馬自達在華投放的首款純電動汽車。在CX-8、次世代昂克塞拉和CX-30後,馬自達已經連續將四款產品給予長安而忽視了一汽,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這種現象,網上眾說紛紜,在我們查閱大量資料後,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雙方的合作模式。一汽與馬自達特殊的合作模式,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一汽馬自達發展之路的坎坷。打從一開始,這段關係就既不對等也不純粹。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2005年,馬自達通過與海南汽車的一場合作,成功搭上了一汽集團這條大腿。但二者的最終目標卻並不一致。馬自達希望藉助一汽集團龐大的資源及渠道,發展和延伸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但已擁有大眾和豐田兩大合作伙伴的一汽集團,初衷則希望藉助馬自達的技術來培養新創立的自主品牌——奔騰汽車。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據悉,2005年一汽集團和馬自達汽車成立合資公司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初期銷售公司股權比例為一汽股份5%、一汽轎車70%、馬自達汽車25%。雖然在2007年,馬自達對銷售公司增資,增資完成後,一汽馬自達銷售公司股比結構為一汽轎車56%,一汽集團4%,日本馬自達株式會社40%。但銷售公司不具備整車生產資質,一汽馬自達旗下車型是由一汽轎車代工生產,一汽馬自達負責銷售。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看出區別了嗎?馬自達和一汽集團之間還隔著一汽轎車,而且僅僅是一家銷售公司而已,也是為何一汽奔騰能在馬自達6的基礎上,推出了這麼多衍生車型的原因。也就是說馬自達負責提供技術、平臺及部分零部件,一汽向馬自達繳納技術轉讓費、品牌使用費等,提供馬自達產品銷售渠道,並負責在奔騰工廠生產。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而同年,在福特與長安的戰略牽手中,被福特控股的馬自達也順利脫身,馬自達很快又與長安於2007年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長安馬自達也成為馬自達在中國唯一一家擁有生產、採購、研發、銷售的整車製造企業。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其實為了爭取到更多利益和話語權,15年來,馬自達沒少與一汽集團博弈,甚至還有所妥協。坊間盛傳,共線生產的奔騰B70曾與馬6"搶零件"、"搶市場"。此後,因新車導入、技術轉讓費的分歧,導致技術合作協議到期後沒能及時續簽,使新車錯過最佳投放時機。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不過好消息是,2020年6月1日官方消息顯示,一汽集團在調整了對一汽馬自達的管理關係,與日本馬自達合作主體由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變更為一汽集團公司,一汽集團將持有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60%的股份,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則持有合資公司40%的股份。簡易理解就是,一汽馬自達現屬於一汽集團子公司,不再是一汽集團旗下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從管理關係來說,一汽馬自達在內部得到升級。這也意味著,一汽馬自達今後將與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一樣成為獨立的子公司,負責新車研發、生產和銷售,從此不再寄人籬下,看人眼色。對於一汽馬自達獨立,以下是我們的觀點: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1、 當下之急首先解決阿特茲和XC-4的異響問題

馬自達主打操控,但並不能因為運動而忽略產品的品質。異響作為最讓消費者頭疼的故障之一,深受大家的痛斥。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根據網上車型故障統計數據,從1月1日至8月10日阿特茲投訴量已經高達1232宗。阿特茲投訴除了歷史悠久的轉向系統異響外,車身異響、中控臺異響、天窗異響等成為投訴的重災區。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除了阿特茲外,一汽馬自達旗下的2020款CX-4也在榜單中,位居榜單第三,投訴量較6月有所增長,投訴的問題與阿特茲大同小異,投訴最多的車型仍然是2020款,投訴最多的也是車身附件電器異響的問題。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雖然此前一汽馬自達官方曾發佈說明承認異響問題的存在,並表示會對部分2020款阿特茲反映的"異響問題"進行妥善解決,對於該說明車主並不買賬,大多車主表示維修後異響問題依舊。雖然相比於發動機漏油、變速箱抖動等核心部件問題,異響對於車輛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異響真的煩人,而且一汽馬自達方面也一直找不出解決的方法。

一邊是一汽馬自達深受消費者投訴的遭遇,一邊是長安馬自達不斷地推出新款車型的情景,同樣的是馬自達為何差距會這麼大呢?怪不得長安馬自達的銷量會節節攀升。

所以說盡快解決當前大量的異響問題是一汽馬自達必須認真對待的事情,畢竟口碑對於一個品牌實在太重要了。

2、 一汽馬自達該引入什麼車型?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打開一汽馬自達的官網,在首頁便可以看到全系車型,除了大家熟悉的阿特茲和CX-4外,還有MX-5車型,僅有三款車型一定是無法支撐起一個品牌的銷量,況且無論是阿特茲還是CX-4都屬於細分市場的小眾車型,更不用提在路上難得一見的MX-5了,所以說在解決完異響問題後,一汽馬自達應該認真的考慮下一步該引進什麼車型了。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在CX-30、CX-5、CX-8都在長安馬自達的情況下,一汽馬自達其實能夠引進的車型並不多,所以我建議首先引進阿特茲的旅行款,雖然旅行車在中國市場的需求並不大,可是在兩廂車普遍減少的情況下,阿特茲旅行版或許會成為一個奇兵。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其次,一汽馬自達可以考慮將2.5T發動機引入,如果換代阿特茲能夠裝配這臺發動機,一定會有不少粉絲會為之傾狂,在控制好成本的情況下,它的銷量會超過別克君威、日產天籟,對於一輛小眾的車來講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最後,一汽馬自達還可以引入小型MPV車型,在大眾途安L、別克GL6等對手出現疲軟的情況下,以馬自達的影響力或許會給消費者提供一臺不同感覺的MPV,相信一定會有忠粉會為其買單。

僅靠CX-4和阿特茲苦苦支撐 馬自達為何重長安而輕一汽?

總結:既然是合作,就應該開誠佈公,本著友好、友善、共贏的態度,為了一個目標,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高品質、高技術的好產品,這樣長久以往一定會在消費者心理形成良好的口碑。同時希望大家能夠給一汽馬自達一些時間,讓它們解決當下的問題,只有心無旁騖時才能做好其它事情。不過從目前來看,品牌淘汰的速度已經非常明顯,留給一汽馬自達的時間不多了。在大家身邊還有哪些主打操控的品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