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大營上、黃兒營村起源

追溯大營上、黃兒營村起源

關於大營上、黃兒營兩村的由來。據傳,南宋時期,金兀朮入侵中原,行軍到此,安營紮寨,一處在大營,即今大營上村;另一處在二營,即今黃兒營村。在解放初期“黃二營 ”改為“黃兒營”

完顏宗弼,漢名叫兀朮(?~1148)即金兀朮(音wùzhú),也作斡啜,斡出、晃斡出等等。完顏宗弼是金朝女真族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位有著影響的人物。而來自清人錢彩的通俗小說《說岳全傳》問世以來,在歷史小說、戲劇、評書中不斷出現完顏宗弼的形象,金兀朮已成為我國人民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金兀朮是何時攻佔寧晉的?

北宋,地方政權實行州、縣兩級建制。在州上朝廷設監察機構“路”。寧晉屬趙州。大觀三年(1109年),趙州改稱慶源節度,寧晉屬之。宣和元年(1119年)慶源節度改為河北西路慶源府,寧晉屬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十二月慶源府、寧晉陷落,次年撤退;八月,北宋名將韓世忠、王淵堅守慶源,金兵久攻不下,繞城而過,犯寧晉。宣和九年(1127年)十二月,趙州、寧晉陷落。因此,金兀朮安營紮寨大營上、黃兒營兩村的時間當在宣和七年和宣和九年左右。

金兀朮為何要選擇大營上、黃兒營兩村安營紮寨?從康熙《寧晉縣誌》所附寧晉縣境圖可以看出,大營上、黃兒營地處寧晉泊即大陸澤北部邊緣,滏陽河、滹沱河合流處,古為水陸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蓋因"滏陽河系直隸運鹽要道。向由寧晉之黃兒營一帶。與滹水合流。至天津入海。"

請看《嘉慶實錄》卷之一百九十四:  

嘉慶十三年。戊辰。夏。四月。

○又諭、溫承惠奏、查勘滏陽河淤阻情形、請挑穵水佔糧地以資行運一摺。滏陽河系直隸運鹽要道。向由寧晉之黃兒營一帶。與滹水合流。至天津入海。今既據溫承惠委員查勘黃兒營一帶、因滹水泛漲。日久淤高。難以挑復。自應另籌運道。以利民生。著即照該督所請、將現在水佔之耿家莊等處。分段挑穵成河。俾商艘民船不致阻滯。其所需工料銀三萬九千八百二十餘兩。亦著照所請知會長蘆鹽政、於本年秋後、將商捐銀兩照數撥發。選派幹員。帶同誠實商人赴工挑穵。一切夫料工價。俱由商人自行經手。仍著該督派委道府大員駐工督率。其河身所佔地畝應納錢糧。俟造冊具題時加恩豁免。 

關於金兀朮安營紮寨而成村的歷史,鄰近的辛集市也有:

留雙營: 相傳金宋交兵時,曾在此留下兩個營盤,故名留雙營。

大營: 相傳唐時此村名桂林鄉。金宋交兵時,宋兵屯軍於此,扎大營,遂改名大營。

四七營: 相傳金宋交兵時,該地駐宋兵二十八營,後該地建村,稱二十八營。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改為四七營。(四七即二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