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他自己的畫

俞致貞仿畫,網友:幹嘛仿?他自己的工筆花鳥畫就夠漂亮了

文/菩寫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這位畫家是中國畫壇著名的工筆花鳥巨匠,不僅在女畫家中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就算混入眾多男畫家當中,其畫功畫技也是巾幗不讓鬚眉。她,就是俞致貞。

俞致貞先生的各種名號和頭銜就不提了,我們今天只介紹她的作品。她曾拜於非闇、張大千為師,把中國工筆畫玩到極致,其中以花鳥草蟲為主,是中國畫壇不可多得的大師。

俞致貞不僅勤學,也勤練,常常把名家的畫拿來臨摹仿畫,以此更好地觀察名家筆墨,成為一種自我鍛鍊和突破的途徑。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我們來看看俞致貞的仿畫,其實仔細看,二者之間還是有差距的。韓幹的畫,用色內斂雅緻,人物的臉型和身形都很豐潤,神情也很自然鬆弛。而俞致貞的仿畫,人物線條比較僵硬,色彩上有了新文人畫的感覺,再看馬尾,似乎短了一些,沒有韓幹畫的馬尾那麼蓬鬆細膩。

要說畫功,無可厚非。但總感覺俞致貞的仿畫沒有那種古樸之風,也沒有原作那種圓潤之美。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再來看看俞致貞仿張大千的畫,新作和舊作確實一眼就能看出。新的東西,在色彩和紙張上,似乎都顯出了“浮”。而張大千筆下的蕉葉,線條細緻入微,色澤不張揚。人物豐腴,猶如敦煌壁畫中的仕女般傳神美貌。

但是我們看俞致貞的仿畫中,蕉葉的顏色高調而奪目,其中的線條沒有體現出來,而仕女眼略小,身材略瘦,臉蛋上的緋紅深了些,顯得像是唱戲的。張大千的仕女是青衣,俞致貞的仕女卻是白衣。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俞致貞仿趙子固的水仙圖,更是有一定的差距。俞先生的水仙葉片很寬,頂端是圓形的。趙子固的水仙,葉片是尖細的。我個人認為,既然是仿畫,就要仿真、仿像。而俞先生這種仿畫的技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仿了一個大概,從中自由發揮。這也許體現出了俞致貞先生不受拘泥的性格吧。雖然它看似成為一種差距,卻有著獨特的個性,我覺得不叫仿,應該算是一種借鑑,有木有?

有網友說:俞致貞先生幹嘛仿別人的畫?她自己的工筆花鳥就足夠漂亮了。於是我搜集了一些俞致貞先生的工筆畫,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這些唯美精緻的工筆花鳥圖,沒有浮誇,沒有俗氣,有的是雅緻、玲瓏、趣意、淳樸,彷彿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春天、一個園林、一個古典的世界。從有些畫中我似乎還看到了陳老蓮的影子:沒有繁複的背景、雜亂的花葉,整幅畫面僅僅一朵花就足可以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工筆巨匠也經常仿別人的畫,對比原作看出差距,倒不如她自己的畫

我個人認為,在繪畫領域上,如果要拔尖,首先得考慮自己的畫是不是清新脫俗,是不是具有與眾不同的美感。是不是有點“小眾”,有點“冷門”,有點“炫目”,有點“靈力”。而這“靈力”,便是繪畫的終極要項——天賦。

說白了,天賦還是排在第一位的。多少學美術的人拼盡氣力也無法達到那眾人矚目的境界,為什麼?就是因為天賦的問題。或許有天賦,卻缺少那麼一點點,也就是那麼一點點,就形成了永遠無法企及的差距。

話說回來,俞致貞先生的仿畫和她自己的工筆花鳥圖,哪個更美?其實我覺得網友說得不太對,俞先生的畫雖美,但是不經過仿畫、臨摹,就學不到前人的精髓。你看,俞先生的畫中,有很多都能看出使用了前人的技巧,學以致用,這就是“仿”的結果啊。

(圖片均來自網絡;文字由作者原創,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