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唐詩去賞月

跟著唐詩去賞月

微光作者手記:


如果說我對看世界還有什麼願望,

大概就是想把李白杜甫蘇軾詠唱過的地方走一遍,

世界那麼大,

而最美的山川水月就在從小誦讀的詩詞歌賦裡,

聽說下一個中秋國慶喜相逢要十一年以後。

所以,你準備好隨心飛去看月亮了嗎?


最喜歡賞月的詩人在唐朝


《全唐詩》總共49000多首詩裡,寫到月亮的,有5377首,佔了11%。流行的《唐詩三百首》中,涉及月亮的詩,81首,佔比高達27%。

中秋普及於漢代,作為中秋盛事的賞月,卻是從唐朝開始的。


跟著唐詩去賞月


據《唐逸史》記載:有一個叫羅公遠的神人,曾在中秋夜將柱杖拋向空中,化成銀色的大橋,邀請唐玄宗登橋到月宮遊覽,月宮精光奪目,寒氣逼人,廣廷內有數百仙女在練霓裳舞。據說玄宗正是因為這次遊覽,才寫下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因為有這樣的皇帝,也就有了這樣浪漫的朝代。唐朝的詩人們都是眼睛裡有星星,心裡有河山的人。


跟著唐詩去賞月


詩仙李白是所有詩人中最喜歡賞月的,他最愛的月亮是他的精神故鄉峨眉山的月亮,這一輪峨眉月,從群山中躍出,照亮滄海、黃鶴樓、還會被風吹到長安去,直到秦川,“與人萬里長相隨”。


跟著唐詩去賞月


他還把這輪最愛的月亮送給了好友,願明月能見證他到帝都講學的盛景——“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而最美的願望,莫過於一切繁華落盡後,兩位好朋友還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雲殢吳越,君逢聖主遊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跟著唐詩去賞月


李白擁有天地間獨一無二的才華,也是世上最孤獨的天才。月亮和月亮能照耀到的山川天地,大概是他最好的朋友。

他的月亮在天山,是蒼茫而憂傷的——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關山月》


跟著唐詩去賞月


他有時候總要跟明月舉個杯,對個話,嫦娥玉兔和吳剛已經是他的老朋友了。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四首》


跟著唐詩去賞月


天才總對月亮發出一些天問,比如人不能到月亮上去,那月亮你為什麼老能跟隨我呢?白兔沒完沒了地搗藥,也不理你,嫦娥你寂寞不寂寞?月亮你不是從海上來的麼,怎麼白天就消失在雲裡了?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跟著唐詩去賞月


天問沒有答案,月亮也沒有答案,我們所能看到的李白的月亮,是喝著酒唱著歌的月亮,一半在九天,一半在酒杯的月亮。


要看曠世絕美的江月舞臺劇,只有《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一個知名度不高的詩人,既沒有軼事,也沒有花邊,卻留下了一部看月亮的曠世鉅作《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先生給這首詩的評價極高:“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歎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可謂:孤篇橫絕,壓倒全唐。


跟著唐詩去賞月


在《春江花月夜》裡,我們能看到最壯觀的江月:澎湃的潮水,連綿的江畔,月光掠過樹影留下的一地銀光。在這個江流、江天、江畔、江樹構成的舞臺上,月亮是最美的線索,它有時候是孤月,有時又是撒在花林裡的碎銀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跟著唐詩去賞月


在江天月色裡,我們能看到來自靈魂的提問: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生苦短而江月長留,當初看月亮的人一代代從江邊走過,月亮在等待著什麼人。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跟著唐詩去賞月


在花開月滿的樓上,我們看到了比張愛玲筆下的憂愁還要深的閨怨和思念:
白雲悠悠之下,漂流的遊子不知身居何處,不知什麼時候回家;

一輪江月在樓上徘徊,照在許久不用的妝臺和捲簾上,太亮了,把離愁照得明晃晃的,揮之不去。


跟著唐詩去賞月


思念只能寄託於同樣孤獨的明月,希望遊子也能看到那樣的光,想起自己的家。可惜即使是魚雁也無法將月光裡的思念帶給不知何方的遊人。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跟著唐詩去賞月


從江的這頭升起,到江的那頭落下,月亮彷彿是這個世間所有離別的人的見證,有多少遊子月夜趕路回家,生怕錯過了時節;有多少不能回家的人守著孤舟,看著落月長江,把離人淚化成月光照耀的斑駁樹影。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跟著唐詩去賞月


一場離別的劇目在西斜的月光中落幕,觀者亦是行者,撣撣衣袖,繼續趕路,春江花月夜的美最終指向著歸來。


海上的明月,是我的故鄉


如果讓我推薦一個賞月最好的地方,那一定是海上。

你如果見過月亮從海上升起的那一瞬間,才會明白宇宙間人的渺小,才會知道哪裡是歸途。


跟著唐詩去賞月


唐代詩人張九齡是廣東人,他見過大海上的月亮。於是在晚年被幽禁在荊州時,寫下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跟著唐詩去賞月


這是寫海上明月最好的詩句。浩瀚無邊的大海,在月亮升起之前是暗黑的,沒有一絲光亮的,漸漸地,你會看到靠近天的地方有紅黃色的光亮升起,慢慢地變亮,最後騰地一下從海的一邊掙脫出雲海,就像是從海里誕生的美神,踩著波浪,走上天際,將海面上的一葉扁舟照亮,讓我看到渺小和偉大。

跟著唐詩去賞月


月亮,是從海里生出來的。

此時的月亮是明亮的,是柔和的,是上帝視角的。你不由得去想,如果人類來自大海,那麼月亮誕生的地方應該就是我們的原鄉吧。


跟著唐詩去賞月


又是一年月圓時,無論是李白的峨眉月,亦或是張若虛的春江月,張九齡的海上月,都是一輪思念的月。

誰讓那月色溫柔,如夢如幻。

它的光跨越千年,不增不減,所指之處,便是滄海一粟的人生裡那條回家的路。

本文由微光物種原創。更多內容可在微信公眾號“微光物種Live ID:found-light”上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