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人一定要愛這點什麼

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

特別浮躁,

許是高中三年壓抑久了,

心裡憋著一股勁,

總想幹出一些大事。


參加學生會、社團,

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

唯獨沒有好好學專業課。


大概是因為太愛看三毛的作品了,

也太喜歡她這個人了,

總想有她那樣的才華,

過那樣恣意的生活。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看過她的很多作品,

最喜歡遊記,

她去過很多偏遠的國度,

洪都拉斯、哥倫比亞,

這些地名我都是在她的書裡

第一次瞭解到。


我知她是語言天才,

除了普通話、浙江話、閩南話,

她還會西班牙語、德文、英語,

以及撒哈拉本土語。


所以,上大學後,

我報了日語班,

可五十音圖還沒記全,

就堅持不下去了。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那時我連英語都沒學好,

就急著要學日語,

結果分散了精力,

四級只是飄過,

六級考了三次。


再說到專業課,

因為我把大部分的時間

都花在參加各類比賽

以及做內容上了,

所以也只是勉強沒有掛科而已。


不過我也不是特別在意,

畢竟,數學不是我自己選的專業。


我在高中分科的時候,

就質疑過這樣的分科,

為什麼要分文理呢?


理科讓人邏輯嚴謹,

文科讓人富有情感,

本就不應該是涇渭分明的。


後來,隨著教育改革推進,

高中生不分文理科了,

這真是一件很好的事。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說回到大學期間,

我又不打遊戲,

課程又不多,

我卻忙得跟陀螺一樣。


雖然也分散了精力,

但我覺得,

參加活動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經歷。


2014年我就開始接觸公眾號了,

這個號是2015年註冊的好像,

早早開了留言功能,

後面新開的號很多沒有留言功能。


在喜馬拉雅沒有霸佔音頻市場時,

我就接觸了:荔枝、一刻、蜻蜓、Echo

這些音頻內容平臺。


朋友帶我入門,

學了AU會剪輯音頻,

做了100多期節目。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那時我們沒有靠做內容賺錢,

剪輯的經歷讓我對

內容的完整性有了理解,

配樂的經歷讓我對

內容的審美有提升。


這對後來我參加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


最重要的是,

我知道了什麼東西適合自己。


其實我沒有做過精確到年月的

職場規劃,

也沒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職業定位。


但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和內容有關的事:

寫稿子、寫故事、做課件、寫商業策劃。


這些工作我做起來,

雖然也沒有那麼信手拈來,

但我能在付出努力後有成效。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從初中到現在,

我唯一堅持的事,

就是碼字。


我沒有上過專業的課程,

本科接受的都是基礎學科的教育,

只是在夾縫中野蠻生長。


我希望能寫點什麼,

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希望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鳴。


我也不是老天爺賞飯吃的人,

對於熱點不敏感,

不熱衷於打造爆款文,

因而我也不算是一個新媒體工作者。


但我是一個內容工作者,

不管本職還是兼職,

都離不開文字、內容、創造。


當過繪本課老師,

對我來說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經歷。


讓我對另一項內容:圖畫

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有繪本《白雪公主》之前,

只有白雪公主的童話,

沒有白雪公主的形象,

先有了繪本,

才有了電影。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電影中的畫面切換,

在繪本中也早就有了,

透視遠景切換,

從封面、到環襯、扉頁,

每一個步驟都為呈現更好的體驗。


對於小孩子來說,

看到一副全藍的畫,

會聯想到大海、天空、宇宙,

甚至是超人的披風等等。


而大人們,

會摸不著頭腦。


大街上的人群裡,

幾乎沒有文盲,

卻處處是圖盲。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雖然豐富的經歷會

帶來計劃外的收穫,

但專業的培訓也是需要的。


在報名了教師培訓的課程後,

我又學到了很多。


教育是一門學科,

並非我記憶中那般刻板,

無數人也在為達到

民主的、科學的、靈活的

教育目標,在做努力。


現在,我越來越明白,

遠離熱點,

內容也能做好。


無論是課件、商業書,

還是PPT、教程視頻,

都是內容創造。


在這個要和機器搶飯碗的時代,

多鍛鍊自己的創造能力,

總是沒錯的。


心中有海,不趕浪潮


踏實做手裡的活,

不要被泛娛樂化,

不要被市場和環境倒逼,

不要讓自己隨波逐流。


心中有海的人,

從不追趕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