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高草龍王寺

從西昌西部新城出發經太和鎮、過李家坎、到裕隆街、再至高草街從上街口向西行穿越成昆鐵路複線後約2公里轉彎抹角就到一一一西昌高草龍王寺了。

西昌高草龍王寺

龍王寺位於犛牛山腳下的高草鄉諶堡村一組。在龍王寺山門前村民休閒、鍛鍊、娛樂的小廣場上兩株千年參天古樹(皂角樹、朴樹)需兩三人才能牽手國起。在古皂角樹下是龍王寺抗戰紀念碑和中國國民革命軍第31集團軍西昌屯墾營遺址碑。

西昌高草龍王寺
西昌高草龍王寺

站在龍王寺廣場上向東遠眺,上通成都下連昆明的成昆高鐵複線色近在眼前,蜿蜒曲折的西昌母親河一一安寧河像一條銀色玉帶由北向南不息流淌著,安寧河平原盡收眠底。

龍王寺紅磚碧瓦、周邊生態植被好、竹林成蔭、古樹參天,藍天白雲、鳥語花香。上了幾級臺階走進山門小院內,千萬老古柏樹生機盎然、樹葉鬱鬱蔥蔥。左右兩邊偏殿內供奉著菩薩與佛像。一間大廚房做飯作菜能供幾十桌信男善女在會期特別是每年農曆6月12日"龍王會"食用。古柏樹的後面正殿的前面正中安放一個長條型大鐵鑄燒香爐專供人們點燒香焟之用,香菸繚繞、緩緩上升非常壯觀。右邊一個高約2一3米鐵製的焚化冥幣化錢爐。又上幾級臺階才進入大殿。映入眼簾是高大的龍王、龍母塑像正中排坐,兩邊大小佛像十多尊,大殿中間四根立柱分別塑有四條蛟龍,栩栩如生、各式各態、活靈活現、騰雲出水、氣勢磅礴。左邊懸吊古鐘一口,右邊安放紅色牛皮大鼓一個。

在藍天白雲和金色陽光的照耀下,向西遠眺犛牛山脈蜿蜒起伏、群山相連。龍王寺空氣清新、遠離城鎮噪音、使人心曠神怡,好似人間仙境。

據村民講述龍王寺的傳說:"相傳明代萬曆40年(1612)間,南海龍王到西天朝拜如來佛祖,雲遊轉回南海之際,騰雲駕霧路過此地時,俯首一看不禁為這裡的美景驚呆了,便託夢給這裡的人們要下榻在這裡並要修建行宮保祐這方黎明百姓風調雨順、安居樂業。鄉民得夢後備足建材並選定寺址。將其建材搬放妥當,那知第二天大早眾工匠到寺址一看驚呆了,所有建寺材料自動到了現在的寺址上,兩址相離500米。新寺址是龍王親自選定的並決定就在現寺址是建龍王寺,工匠和鄉民們積極努力投工投勞。魯班仙師得知了親自來幫忙併派徒弟趙巧協助建修,農曆6月12日在龍王紀念祭奠日建成竣工了你說神不神,便取名"龍王寺"。這天十里八鄉的信男善女都來朝拜。

南海龍王行宮建成後,保祐這裡黎民百姓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深受人們讚譽,玉帝知後大悅,特命太白金星君召見南海龍王去天庭受獎。那知南海龍王一走,它經常批評、教育、管教的兩個小侄兒(逆龍)十分嫉妒,伺機報復陷害南海龍王,並要加害這裡的黎民百姓。哥弟倆相邀約使法在安寧河東西兩岸變兩座山。哥哥變成現在蛇頭山在西岸,弟弟變成馬鞍山。哥弟倆都又變成"地爪龍"鑽進山作邪術要兩座山向中移動阻斷安寧河使上游(北)成海成湖淹死上游黎民百姓並淹毀良田房屋,下游(南)無水流淌、大旱三年寸草不生,旱死人畜、莊稼。百姓見兩山慢慢移動,驚恐萬狀便到龍王寺燒香禱告。龍王在天庭得知後,使再託夢給人們:帶上鋤頭、釘鈀等去挖山"。哪知頭天挖了第二天又長滿。人們不分白天黑夜的挖,挖了九九八十一天終於挖出一條水桶粗的“地爪藤"。經南海龍王辨認就是兩個侄兒的化身,龍王把這事稟報玉帝。玉帝非常憤怒下令:這樣的害人精打入地獄,永世不能翻身。龍王託夢給人們打造九九八十一根銅釘和八八六十四根銀釘,釘在"地爪滕"左、右兩邊,頓時釘眼鮮血湧冒,染紅山地經過四四一十六天才把兩條"地爪龍“釘死。山不動,水照流。安寧河暢通了人們又過上泰平的日子。被挖的山叫"挖斷山",挖斷山痕跡至今清晰可見。

當年為了感謝龍王恩賜的福祉又多次擴修規模宏大龍王寺,後因種種原因龍王寺被毀。上個世紀90年代善良的當地人們又多方籌集資金在原址上重建了現在的龍王寺。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歷史時光拉回上世紀的1939年秋,一群特殊不平凡的人們來到高草諶堡村龍王寺周邊開荒種田地、養牲養畜他們是一一中國國民革命軍31集團軍警衛營的官兵和烈士家眷及部份殺敵有功的傷殘榮譽軍人。

1938年初,日本帝主義軍隊佔領了我國南京後,對南京人民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燒殺。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殺害我同胞南京人民30多萬人。又企圖佔領徐州並打通南北交通主幹線。3月中旬,日軍大舉向徐州滕縣、臨城、棗莊、臺兒莊一帶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強力進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為阻擋日軍的進攻,對津浦鐵路北部日軍採取強攻;南部採用了防守的戰略方針,在南京臺兒莊等地圍截日軍,與日軍進行了激其慘烈的巷戰,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鬥,中國國民革命軍以傷亡五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三萬多人並剿獲了大量日軍輕重武器裝備。這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一次最大的勝利,極大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和鬥志。由於湯恩伯指揮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團。在臺兒莊戰役中指揮有方,廣大將士誓死拚殺作出巨大重要貢獻。1938年6月8日,第二十軍團長兼軍長湯恩伯任為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為了31集團軍前線將士安心殺敵,鼓舞士氣,為保證陣亡將士家眷、傷殘軍人的安全、告慰陣亡將士的再天之靈、減輕國民黨政府的負擔,湯恩伯總司令報軍委會和國民黨中央政府及蔣介石委員長批准。派趙志文少將旅長負責成立"31集團軍眷屬籌第二陪都西昌籌備處和屯墾營"與國民黨西昌行轅對接聯繫工作。

西昌處於四川及大、小涼山中心地帶,是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又是四川的第二大平原,地大物博、出產豐富、氣候宜人。1938年底國民政府由武漢遷都重慶後,1939年內定西昌為戰備第二陪都。

1939年秋,湯恩伯總司令派自己警衛團中第一警衛營心腹愛將申啟雲任營長、副營長劉雲富調集四個連的兵力護送烈一上家眷傷殘軍人,從陝西漢中成固縣出發全部到成都後交由85軍付軍長陳大慶(後升任29軍軍長)負責。由成都經過了長達1個月的休整,補足兵員和物資。由成都出發至雅安分兩批經過一個多月長途拔設、千辛萬苦、忍機捱餓、翻山越嶺終於到了西昌。

這批家眷和傷殘軍人中有:湯恩伯總司令的兄弟湯恩華的夫人(湯恩伯的胞弟媳)兩個侄子一個侄女,羅團長的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等等。

31集團軍申啟雲營長率領的警衛營和高級軍官眷屬到昌後,在西昌設有"眷屬籌備處"、警衛營(屯墾營)部屯墾處、秘書股及財務服、農業股、總務股。營部在太和鄉(太和鎮)六堡國民學校(羊耳坡初級小學)沈家衙門內,一連駐裕隆的星宿村和長村甘露地,二連駐太和大、小麻柳、西漂(鬥牌)及小廟焦家村官槽子(安寧河河壩、葉家河心),三連駐高草諶堡龍王寺。當年這些地方人煙稀少,荒山荒坡及河壩地是廣種薄收、干時旱溼時澇又經常受安寧河洪水沖毀。

警衛營變成屯墾營後廣大官兵、眷屬傷殘軍人們克服困難、開荒造地、改天換地、發展種養殖業,為國分憂、支持抗戰、自產自足並逐年餘糧上交屯墾處統一調運到抗戰前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10月份,民國政府將屯墾營(後屯墾農場)機構撒銷。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親自坐飛機來西昌接走大多數所屬人員,剩下的30多人在西昌結婚安了家,有的在戰亂中失去親人無家可歸。湯恩伯總司令將剩餘人員集中住入高草諶堡龍王寺,由屯墾營營長申啟雲具體負責管理,其編制移交當年駐防西昌的國民革命軍79軍98師接管。

警衛營在龍王寺開墾的幾百畝土地,接留下軍官級別分配最多分30畝。裕隆星宿村,長村的移交給國立西康省技藝專科學校,其它各點的交給當地政府處理。

西昌高草龍王寺

(龍王寺諶堡村)

現在當年警衛營的官兵基本全部歸隊了,第二代子女也都70一一80歲高齡了,現在龍王寺的人們是第三代人。龍王寺警衛營官兵的第三代趕上了改革開放,浴沐著改革開放的春光,享受著改革的紅利,當多屆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發揚祖輩墾荒的優良傳統。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經商做生意、種植大棚葡萄,烤煙、核桃、玉米制種等等經濟作物,收入顯著提高,家家戶戶基本上是洋房和別墅,生活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比取祖輩來發生天翻地覆們巨大變化,但願龍王寺警衛營老兵們的後代在幸福小康路上奮勇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