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鬱亮想“討好”95後年輕人

55歲鬱亮想“討好”95後年輕人

鬱亮一向追求均衡感,不論是日常跑步還是治理公司。但現在,他的邊界以他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打破了。萬科能贏得95後的喜歡嗎?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米娜

頭圖攝影|鄧攀


“你自己做過的最討好年輕人的事是什麼?”


“我有文身,算嗎?”鬱亮話音剛落,立刻引來臺下一片尖叫。10月17日,鬱亮一襲黑色運動裝亮相,胸前的四個紅字“筋廠製造”格外醒目。


“文身BOY”——那個財務出身、一向以踏實、細膩形象(王石語)示人的“亮仔”身上,又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標籤。身為一家管理萬億資產規模的頭部公司董事長,他卻將自己的身段放得無比柔軟。確切來講,這些年來,是他主動把自己捏成了各種樣子。


別的不說,跟搖滾樂隊合作,穿潮流廠牌,宣言“永不妥協”,甚至“自曝”文身,反正同齡人認為“離經叛道”甚至許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的事兒,他都幹了。


55歲的鬱亮正努力學習與年輕人對話的新技能。從萬科企業話事人到運動“型男”,再到努力與年輕人交圈兒的形象“顛覆者”,一個鬱亮,兩個鬱亮,三個鬱亮,每一個都能放進不同形狀的容器裡。


當初萬科提出要做品牌年輕化時,內部爭議很大。鬱亮記得,具體到開會通過相關文案時,大部分人也都是反對的,擔心會引發後遺症。還有反對者覺得,大公司就該有大公司的樣子,怎麼能搞成這樣?類似的意見,鬱亮也能理解。


萬科為什麼開始“討好”年輕人?鬱亮用“普通行業”來定位如今房地產行業的生存境地。過去房地產行業有點特殊,一度被定義為支柱產業,承擔經濟增長重任。但現在,房地產行業的土地紅利、金融紅利都在消失,管理紅利興起,行業將回歸為國民經濟眾多產業中的一個普通行業。


“越古老的行業越有可能創新。房地產行業怎麼保證常做常有?”鬱亮的建議是:第一,適應環境變化作出調整,同時不斷進化。進化會誕生新的物種,又蓬勃發展。


“所有人都喜歡進化,但進化最大的代價是死亡。沒有舊物種的死亡,就沒有新事物的茁壯成長。”鬱亮說,一個企業需要代際傳承,才能使新生代進化成功。萬科搞珠峰培訓計劃,就是為代際傳承做準備。


55歲鬱亮想“討好”95後年輕人


適應新變化的體質,讓萬科屢次先於競爭對手攪動潮水方向。有意思的是,當鬱亮談及“你會給寵物貓設計房間嗎?”“去店鋪裡捏方便麵”“盒馬鮮生新物種”等話題時,你很難將萬科與那個造房子的傳統地產商印象聯繫起來。


一個大膽的、與新動向緊密接軌的萬科“鬱時代”正變得豐盈起來。


“95後”萬科


誰也沒曾預料到,濃眉大眼的萬科竟也“出圈”了。


趁著36歲生日,萬科請來一批00後流量名人給自己代言,宣稱“萬物皆可萬科”,還跟喜劇人張子棟拍攝品宣影片《一根筋》,與新褲子樂隊合作改編單曲《手扶拖拉機斯基》為《就是不妥協斯基》。歌曲上線後,上榜微博拿下全流域熱搜TOP6,復古disco編舞也被網友效仿。


“毫無疑問,萬科未來的品牌一定會得罪90年以前(出生)的人,甚至要得罪95年以前(出生)的人,我們只對‘95後’放電。”鬱亮穿著帶有“筋廠製造”字眼的“黑T”現身,觀感又潮又酷,這顯然是品牌輸出的有意為之。


既然要讓年輕人對萬科“有感覺”,那就先從品牌年輕化方向著手。


領導人展現出來的氣質總是與身後公司的戰略選擇息息相關。在“如何討好年輕人,尤其是95後”背後,36歲的“中年萬科”也下足了功夫。


“我們越做越大後,就越強調各方面的均衡性,所以一定要說一個能讓所有人都不引起歧義的品牌口號,還要表達我們的理想。”鬱亮說,“最後我們拍板定下(萬事皆可,就是我們)。既然沒壞處就先試一試,結果試了還不錯。”


前不久萬科內部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95後對萬科品牌無感。這讓鬱亮深感緊張。“現在的年輕人對萬科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沒感覺’。”一絲不甘的味道從鬱亮的話語中飄出,“你討厭我也行啊,可你心中沒我。”


鬱亮還讚許了一個案例,儘管聽起來有些荒唐。


“昨天我聽說,有一位新員工來萬科入職報到,第一天就離職了,為什麼?因為他入職報到時,竟然沒人接,就回去了!這也太有個性了!”說到這兒,鬱亮的聲音提高了,“也許我們這代人包括70後、80後,父母都教育我們要學會忍耐,但這代年輕人,他們不會忍。”


在鬱亮看來,不願意“忍”的這代人恰恰最有希望,因為他們有主見,能夠為原則而堅持。“這代年輕人身上的創造性比我們強得多,受教育程度比我們高得多,所以他們是最有希望的一代。”鬱亮說,“我們就是想表達一個態度,今天的年輕人是最優秀的。”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現在的萬科團隊早已是年輕人的天下。鬱亮透露了一組數據,“萬科有50%的員工是‘90後’,25%的員工是‘95後’,員工平均年齡在32~33歲之間。”


“年輕同志也不要太得意,老同志還老當益壯。”在鬱亮的期待中,萬科最希望建立的是冠軍組織,尤其在新業務中,年輕員工與資深員工相互配合,業務會做得非常好。萬科把組織設計成冠軍組織的機制,就是為了“保證每個在場上的人必須是最好狀態的人,此外還要強調最好狀態之間的組合”。


“迴歸普通行業”


2020年是鬱亮在萬科工作的第30個年頭,事業生涯堪稱“一根筋”的他,再次明確表態:萬科準備在房地產相關賽道上,沿著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方向往前走,“一根筋走到底,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萬科準備在房地產行業“一根筋”地發展下去,“討好”對自己無感的年輕人也在策略之內。


倒是網上時不時出現些言論,比如“萬科鬱亮非常不看好房地產這個行業”“行業沒機會了”,讓鬱亮有些苦惱,甚至表示要“澄清”。他還談到一個網上傳言:馬雲說也不看好這個行業。有一次,鬱亮跟馬雲見面,忍不住跟他求證。“我問他,你有沒有說過,他說沒有。”


鬱亮坦言,很多人說萬科經常“嚇唬”大家,提出“活下去”之類的說法,其實只是想真誠告訴員工必須有危機感,“很多人把‘感’字拿掉了”。不過,這也印證了“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奇葩說》裡馬東的這句名言,如今放在鬱亮身上也不算違和。


鬱亮用“普通行業”來定位如今房地產行業的生存境地,就像製造業一樣。


鬱亮稱,中國絕大多數製造行業早就進入管理紅利時代,既不靠關係,也不靠槓桿,業務做得好,關鍵就一條:有好產品、好服務、有競爭力。同時,中國製造業企業的成功,伴隨著大量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在管理紅利階段,企業不能再依靠槓桿,而要靠全面競爭能力獲取競爭優勢。


一個信號是,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傳達了重點房企融資新規: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房地產業內將其稱為“三道紅線”。


鬱亮認為,“三道紅線”政策的影響力不亞於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意味著房地產行業遊戲規則的重大改變,“今年以來所有開發商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線,將以前所有的東西歸零”。


不過,鬱亮同時認為,房地產作為普通行業仍有發展空間。經過多年高速發展,老百姓居住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但還沒徹底解決。“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被滿足了,所以(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主要是在質量提升方面,而非在數量上。”鬱亮說。


哪些需求沒被滿足?鬱亮舉了兩個例子。


比如,過去租賃住宅在房地產行業裡面是被忽視的,而租賃住宅也是解決居住問題的很重要渠道和方式。再比如,環境變化導致商業新業態不斷出現,很多大型綜合體已經取代了傳統購物中心的概念。“都說受到電子商務衝擊後,線下零售很不好,結果出現了盒馬鮮生和永輝,行業進化了新物種。”


萬科長租公寓BU首席合夥人兼總經理胡冬華透露,2005年萬科就開始與政府探索租賃業務,2016年泊寓正式誕生,2017年長租公寓被列為萬科集團核心業務之一。截至2020年10月,萬科泊寓房間數已達到134836間,進入33個城市,開業365家門店,上半年營收10.5億元。


萬科集團合夥人、高級副總裁兼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表示,長租公寓是一個比較難算賬的門類,如何降低項目綜合成本,北京萬科通過獲得集體土地來解決這一問題。截至目前,北京萬科拿走了北京市場上30%的集體租賃用地。


“萬科物業一定會上市”


北京紅梅望京小街,一條在居民眼中髒亂差的五環商業街,經過萬科的升級改造,成為集辦公、購物、休閒、生活、藝術的望京新地標。小街業戶由原來的小業主升級為keep、唱吧等獨角獸企業。這也是北京市首個由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國際化商業街區項目。


這樣的操盤變化,源自萬科北方區域“發現新城市”戰略的落地。劉肖表示,有別於三五年前,中國的城市建設正進入三大時代:城市更新時代、租購併舉時代和產城融合時代。


萬科北方區域的觸角已擴展到城市更新、長租公寓和科創園等板塊。過去一年,在上述三個城市新趨勢中,萬科都實現了“從0到1”的變化。“明年這樣的變化可能是從1到10。”劉肖說。


萬科在自身戰略層面的思考和動作,正成為行業層面的風向標。


繼2015年全面市場化後,萬科物業業務版圖已經逐步擴張到商寫及城市領域,旗下有萬科物業、萬物梁行和城市物業等板塊。2020年5月,萬科集團合夥人、物業BG首席執行官朱保全表示,萬科物業已確立CS社區空間、BS商企空間、US城市空間“三駕馬車”的新規劃,物業調整為公司業務層內容之一。


萬科與戴德梁行於2020年1月份正式交割的合資公司——萬物梁行,主要業務包括商業物業(簡稱:PM)及資產管理、綜合設施管理(簡稱:FM)等,萬科集團物業BG合夥人、萬物梁行董事長李慶平對中國FM市場持有較高期望,並認為國內先進製造業、TMT等行業龍頭企業迅速發展是FM業務的新機遇。其透露,繼萬科物業、萬物梁行之後,未來萬科物業還將發佈有關城市服務方面的品牌。


李慶平稱,萬物梁行成立不足一年時間,業務範圍已覆蓋149城、拓展新項目超140個,共服務項目超1140個,管理面積超1億平方米,“商寫物業領域規模在大中華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且還在擴大”。


“萬物梁行追求的是薄薄的雪、長長的坡,為廣大相關方提供最好的服務。”李慶平稱,用數據和技術驅動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管理,是公司的核心能力之一。這樣的發展模式選擇,類似於亞馬遜和小米,“把雪拍薄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能力。”


鬱亮透露,萬科物業一定會上市,只是時間還沒確定。在萬科的設想中,未來能夠上市的業務都會讓其上市,但時機要拿捏好。“目前我最擔心的是,大家在資本熱潮中迷失了初心。”半年前的萬科2019年度業績會上,鬱亮曾表示,等到大家都認可萬科物業“城市服務商”的身份時,萬科物業才會考慮上市。


如今,在萬科眾多非地產業務中,萬科物業表現最為亮眼。截至2020年6月底,萬科物業累計簽約建築面積6.8億平方米,已經接管面積5.2億平方米,物業規模行業第一。僅在2020年上半年,萬科物業就實現了66.98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8%,其在集團中的佔比,也由去年的3.5%增加至4.6%。


2020年,萬科對外亮相5個BG(事業群)及8個BU(業務單元)。BG包括南方、上海、北方、中西部區域及物業服務公司,BU包括印力、物流、長租公寓、海外、冰雪、梅沙教育、企業服務及食品。2020年半年報中,萬科首次對外披露了除地產開發、物業管理之外各個板塊的營收。


“從整體戰略佈局來看,萬科今天在房地產相關賽道方面的佈局相對完整,也基本看到曙光。”鬱亮評價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