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说起古代神话,我们知道中国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还有希腊神话,如“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丢卡利翁奉神旨造人”,人物如宙斯、雅典娜,以及《圣经》里面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等等。但是说起北欧神话,我们却知之甚少,事实上,有些人物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已经有看到过,如美国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雷神》就有北欧神话的影子,只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借鉴了北欧神话而创作出来。

为何人们对北欧神话如此陌生?原来北欧神话源于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此神话最早的传述者所编的著作《大埃达》出现在在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但不知何种原因,这本记录了北欧神话故事的书籍见知于世的时间很晚,直到17世纪《大埃达》才被公布出来,比希腊神话的出世晚了一千年光景。

不但如此,《大埃达》的传说中的编辑者萨蒙德及其公布者勃利尼奥夫.斯维因松都是基督教中人(基督教和北欧神话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神话体系),他们对不同于基督教体系的神话学说自然不会热情地为之宣传,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有扭曲北欧神话的嫌疑。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由于基督教势力的入侵以及打压,阻碍了北欧神话的传播和发展,因此当今所传的北欧神话是未完全成熟的半成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欧神话已经不是古时原汁原味的东西,而是增加了许多其他的色彩,所以北欧神话也就不能完全算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原始信仰的代表,自然也不受人们特别是考古学家的注意,也就很少为其做宣传或研究了。

虽然北欧神话没有希腊神话发展得那么灿烂,却也是欧洲文学的源泉一脉,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就和这特殊的神话有血脉的渊源,北欧神话不能正确地反映原始北欧人的信仰,但在文学上,北欧神话却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而这,也是正是本书作者茅盾写下此书的目的之一。

茅盾写此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供给文学上的关于北欧的一些古典,所以这本书偏重于记述北欧神话故事,而不是解释北欧神话。但在我们看来,这些故事虽然有些老土,但也同样生动有趣。

01 北欧神话和中国神话之差异

由于原始的北欧人生活在冰岛、挪威等地,特别是原始的冰岛人最初看到的自然现象就是巨伟的山川、惨淡的太阳光、北极极光的耀亮、时常卷成巨浪的大海以及高大的冰山,恶劣的环境让生活在此地的原始人饱受痛苦,因此,短促的夏季、温暖的太阳和植物的荣茂在他们看来弥足珍贵。就是在这样寒冷和温暖的强烈对比中,他们将寒冰和霜雪称之为恶势力,而热与光明称之为善势力。善势力与恶势力不断地斗争着,从而造就了北欧神话的骨骼。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北欧人创造天地的故事和中国神话有点类似,他们同样以为最初宇宙是没有地,没有海,没有空气,没有人,一切都是在黑暗中,有名为“万物之主宰”的力存在着,后来经过冷热的交替作用,代表着恶势力的伊米尔出现了,因为他是寒霜所产生的,所以称之为冰霜巨人。

既然有恶势力,那肯定就会有善势力与之作斗争,代表着善势力的祖神布利(意为生产者)出现了。伊米尔和布利各生出子女,两方人马战斗了很长时间,势均力敌。直到布利的儿子包尔(意为生产)娶女巨人贝丝特拉为妻,生了三个儿子:奥丁、维莱、维伊——相当于精神、意志、神圣,最后才分出胜负。

奥丁等将伊米尔杀死,诸神将他的肉塑成大地,血和汗成为海洋,骨头造成了山,牙齿成了崖石,头发成了树木百草,颅骨成为天体,脑子改造为云。看到这里,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个创造天地的故事和中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看来,无论是北欧人古还是中国古人,对天地的创造都有类似的思维,那就是由巨人的身体创造出天地万物。当然,北欧神话和中国神话的不同之处在于,北欧是将恶人作为创造万物的基础,喻为善势力战胜了恶势力,而中国人普遍认为盘古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还有,北欧神话说日月蚀是天狼吞食之故,和中国神话的天狗食月不谋而合;女神去人间游玩,脱下衣服到水中洗澡,有人藏起女神的衣服可以强迫她为妻,这和中国神话“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也极为相似。

同时,北欧神话并非单纯地讴歌神的无私或伟大或不食人间烟火,诸神当中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而正面人物的性格也不是全是由褒义词组成的,他们之间也有背叛、欺骗、杀害,更有父子残杀,兄弟相残,夫妻拔刀相向。另外,北欧神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神也会死,“有生必有死”,是北欧神话的基本思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前面提到奥丁等诸神都是神种和霜巨人种的混血儿,他们是善和恶的混合体,诸神不是纯种的神,因此,他们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因为诸神身上埋藏着死的根源(霜巨人伊米尔被杀死),所以,神也有死去的一天。而中国神话的神几乎都是向善的,为民造福的,他们是长生不老的,法力无边的,除非是入了魔道,他们才会由善转恶。这一点北欧神话和中国神话有很大的差别。

看习惯了中国神话中的神贴的都是好人的“标签”,再来看北欧神话的神,思想上会有一些冲击,而这,正是中国神话所缺少的一种观念,那就是无论人还是神,其实都会有善和恶的想法,不可能绝对的消除,而有正有邪才是人生的常态,只是看人们如何把握这个度。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02 正义与邪恶的混合体——奥丁

北欧神话的众神之王是奥丁,他参与了杀死冰霜巨人的斗争,他象征了宇宙间无所不在的精神,是空气之人格化,他是智慧与胜利之神、贵族与英雄的保护者。由于他喝过密米尔的“智慧之泉”,他的智慧无人匹敌,但是为了得到“智慧之泉”,奥丁也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这个泉的深处,未来之事也映得分明,奥丁喝了泉水,对未来也了如指掌,但这并非是好事,因为他看到了诸神将来不可逃避的劫运——“诸神之黄昏”即世界末日终会到来,因此,他每天都很忧心忡忡。

虽然这个奥丁是众神的领袖,但他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也同样阴险、狡诈,生活中对亲人、朋友、陌生人也充满着欺骗和背叛。比如,奥丁为了得到女巨人古恩露的仙酒,他用了种种方法,先是变成蛇,再变成英俊的神,使古恩露为之坠入爱河,等取得了古恩露的信任后,她将仙酒拿出来给奥丁喝一口,结果奥丁却将所有的仙酒都吞进了肚子里,然后飞走了。

又例如,奥丁为了让死亡之海的女预言者说出光明神巴德尔命运的吉凶,不管不顾地用卢恩咒语唤起了这位长眠的女预言者,又假装成一个凡人套她话:巴德尔死后谁为他复仇,得到的答案是:奥丁必须娶地之女神琳达生下的儿子瓦利才能为巴德尔复仇。于是,奥丁使用了种种手段以达到娶琳达为妻的目的,但琳达始终不肯答应嫁给他,奥丁便用卢恩文字的神咒水,将琳达弄晕,还把琳达的手足绑起来,强行让琳达做他的老婆。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在北欧神话中,并没有非白即黑的说法,所有的神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不但是奥丁如此,弗丽嘉这位众神之后的性格也同样有卑劣的一面。她是婚姻及母爱之神,但她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金珠宝石。有一次,她偷了奥丁的真金像上的一块金子,又金像打碎,奥丁查出来之后,负气离开神殿阿斯加德,由此给世界带来了7个月的灾难。

03 阴险的洛基

贯穿整个北欧神话的神是洛基,这个前期善良,后期黑化的火与恶之神,其实是灶火的人格化,因为火能为人造福,也能给人带来灾祸,所以他的行动是善恶参半,但最终洛基在恶的路上愈行愈远,邪恶战胜了为善,洛基成为了阿斯加德的叛徒。

当洛基是善神的时候,他象征了“生活的精神”,当他是恶神的时候,他象征了“生活的诱惑”。因此,人们常常将他和雷神索尔放在一起对照,索尔是北欧人活动的象征,洛基是消遣的象征,“活动”和“消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消遣如果不能有的放矢就会堕落,因此而养成了游手好闲的恶习。

洛基所代表的恶并非一开始就是大恶,他一开始很不起眼,而且不大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的腐蚀着人的思想。洛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做小恶,又不易让诸神觉察,他之所以能为诸神所容纳,也正是这个原因。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洛基私下有很多暗戳戳的小动作,比如他暗算索尔,偷了索尔的妻子希芙的头发;他不守信用,答应给鹰四分之三的牛肉却不肯放手,被鹰抓住,结果洛基答应了鹰一个苛刻的条件,骗取春之女神伊敦恩及其青春之苹果;洛基妒忌光明神巴德尔,于是设计让黑暗神霍德尔杀死了巴德尔;另外,由于众神害怕霜巨人的后代杀上阿斯加德,他们打算再建造一座城堡,但建筑师要求以日月及美神弗蕾雅为报酬,洛基想出了一个诡计使得建筑师的要求无法实现,由霜巨人化身的建筑师一怒之下,差点杀了诸神,幸好雷神索尔回来将其锤死。

然而,洛基最大的恶在于,他在尤腾海姆与女巨人安吉布达(意为愤怒之身)结为夫妻,还生下了三个妖魔孩子:一是芬里尔狼,一是死亡女神海拉,一是海蛇尤蒙刚德。而这三个孩子正是毁灭诸神的关键人物(他们参与了诸神之黄昏的战斗并且是站在神的对立面)。

洛基就是这样,不断地给诸神惹下麻烦,但依然自由出入阿斯加德,像极了小说中的反派人物,诡计多端且每次暗算别人都能得逞,他却逍遥法外,让人恨得牙痒痒。

诸神明知道洛基为人狡诈,却不采取行动,还给予了他最大限度的宽容,直到洛基却盗走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光明神巴德尔,代表纯洁和天真的化身,诸神才知道洛基的可恶,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事实了。这就像是人类惰性的放大——总以为做一点小恶无伤大雅,于是疏于改正,却不知以小见大,最终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04 北欧神话讲的是神,揭露的却是人性

北欧神话说的是神,但重点在于揭露人性。由于诸神之间除了善也可以有欺骗、掠夺、杀戮,且手段层出不穷,中间更夹杂着人性的妒忌、贪婪以及懒惰,比恶势力有之过而无不及,意喻着人性的两面性: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在善恶之间的思想斗争中,谁占了上峰,谁就主导着这个人的行动是行善还是行恶。这让人不由地想到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以及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这两种说法人们至今争论不休,而北欧神话则更像是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体。

《北欧神话》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人生不是非善即恶,神也是如此

但北欧神话的诸神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那就是他们不惧挑战,不惧恶势力,诸神们明知道他们最终会毁灭于“诸神的黄昏”,但只要有战,召之即来。这是人性/诸神的闪光之处——勇敢、拼搏、力量,面对困难,不后退不找借口,积极应对。

05 结语

北欧神话的整体结构是由鼎盛走向衰落然后灭亡最后重生,如此的循环复始,仿佛是自然界万物的轮回。不过,由于基督教的入侵,北欧神话只走到了奥丁领导的诸神的死亡,而重生后的维达诸神却尚未开始便被基督教的信仰衔接上去了,因此,原本可以演绎出更多关于北欧诸神的神话故事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认真一读茅盾的这本《北欧神话》,他用了极其简单明了的语言,重现了远古时代的北欧神话故事。这一部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著作,给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百姓带来一丝的希望——经过烈火的炼狱,最终会获得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