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创业者在猫耳山下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炼油厂,之后建设的国内第一套大型乙烯装置竖起了我国现代化石化工业的里程碑。半世纪,燕山不老,创业者将青春乃至生命融入这片土地,用拼搏、奉献、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燕山石化的辉煌,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八方英豪大会战 荒山秃岭建炼厂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会战职工进驻施工现场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满足首都和华北地区对燃料油的需求,国家决定在北京建设一座炼油厂。根据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国务院确定选择炼油厂的厂址必须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炼油厂的厂址选定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镇坟山村一个狭长的山坳里,并将厂名定为东方红炼油厂。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兰州炼油厂安装公司首批参建人员步行进入坟山村

1967年8月炼厂建设开始破土动工。从祖国各地汇集到这里的工人、农民、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的号召,以“为毛主席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迈气概,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的大会战。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在猫耳山下的荒山野岭出现了第一批车厢房,筹建处领导和工作人员全都住在这狭窄的车厢房里

焊接炼塔必须首先给钢板预热,没有厂房,工人们便用苇席围起来挡风;没有加热炉,就用破油桶改装成火炉。焊接时,胸前烈火炙人,背后冷风刺骨,工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焊接任务。


冬天运输大件,坡陡路滑,为了保证完成任务,运输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手拿方木钻到车下为车轮“打眼儿”,车走一步,人挪一步。


按照总图布置,炼油装置和装油站台安排在两个山沟里,中间有一道山梁。建设者用铁锤钢钎加炸药,昼夜苦干3个月,硬是把这横卧千年的顽石拦腰斩断,建起了一条长120米、宽20米、高17米,可以架设40多条管线的“明堑”。


工地上不仅工作条件差,而且生活条件苦:职工的住房有两种,一是透风漏雨的泥巴房,二是冬天似冰窖、夏天赛蒸笼的车厢房;进城的班车是拉水泥、砂石的翻斗车,以后换上解放牌卡车就成了改善之后的“客车”了;人均月收入不足40元,既无奖金,也无补贴;职工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67 年 8 月,东炼工地正式破土动工平整场地,进行土石方工程

工地上施工人员最多时达1.4万人,建设者们用两年时间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炼油厂——东方红炼油厂。1969年9月,炼油厂一期工程的三套主要炼油装置——常减压、催化裂化、减粘装置及其配套工程全部建成投产。炼油能力达到250万吨/年,向国庆2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国庆20周年天安门广场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炼油厂的彩车,标志着首都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


108吨炸药大爆破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68年9月20 日装油站台 108 吨炸药大爆

在燕山石化炼油厂的建设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破,这就是为建设炼油厂的装油站台而实施的108吨炸药定向爆破。


要把炼油厂炼出的成品油运出去,需要建设一个与铁路相连的装油站台。装油站台要在一个布满花岗岩的荒山上取得一块5500平方米的平地,削平三个山头,填平三道峡谷,总工程量达50多万立方米,工程要求在不足一年半时间里的内完成。


承担场平施工的土石方小组多次查阅相关资料、请教科研单位,并邀请专家杨现场指导。通过对各种爆破方法的分析对比,决定采用百吨级以上特大药量定向爆破的方案。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明堑工程石方开凿

按照爆破方案的要求,需要在山头上开挖10个10米深的竖井和两个平洞。担任开挖任务的80名复转军人和100名民工,靠人拉肩扛毛驴驮,把施工机具运到山头上,手握铁锤钢钎,连续奋战60多个昼夜完成了任务。并经过爆破专家的严格审查,决定将填药量定为108吨,分三个阶段起爆,每个阶段间隔两秒钟。


1968年9月20日中午2时,随着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三朵巨大的蘑菇状烟柱携带着砂石直冲云天,三个花岗岩山头被掀了个“底朝天”。“爆炸成功了”,人们欢呼着,跳跃着。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爆破后排石清渣

爆破成功后,一场清碴填谷的“人民战争”打响了。人们白天上班拼命干,晚上挑灯加班干,用双手、用推车搬走并回填了50万立方米的砂石。


1969年9月,装油站台工程胜利完成。9月30日,炼厂第一列“油龙”在一片欢呼声中从这里正式启程。


顺丁橡胶成套技术获殊荣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胜利化工厂建厂指挥部召开“为实现‘十一’橡胶投产动员暨祝贺 206 号塔胜利落成大会”

橡胶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必备的基础原材料。我国科研人员独立自主地开发出了中国式的顺丁橡胶生产技术。1970年利用这一技术建设的第一个橡胶生产厂——胜利化工厂开始在燕山石化动工建设。经过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万吨级顺丁橡胶装置就建成投产。1971年4月6日,胜利化工厂生产出第一批顺丁橡胶。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建设中的顺丁橡胶生产装置

由于所采用的国产技术只是经小试成功的技术,建设万吨级的生产装置尚无先例。装置投产后,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逐渐暴露出来。氧化脱氢装置在进行丁烯氧化脱氢过程中,塔盘、管道、冷却塔和换热器设备常常被一种自聚物堵塞。开车仅半年时间,就被迫停产清理达11次之多,很多设备也因堵塞严重多次更换。聚合装置的聚合釜和管线内挂满了橡胶,把聚合釜和管线堵死。开车几天就要停下来清理,而清理一次需要三四天。由于上述问题导致生产装置不能长周期持续生产,而且造成外排污水不合格,产品质量不合格。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顺丁橡胶生产线

为使我国自己研制开发的顺丁橡胶技术不断完善,公司成立了顺丁橡胶攻关会战指挥部。全国8省市13个科研、设计、生产单位抽调的30多名专家,与橡胶厂的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组成4个“三结合”的攻关会战小组。


在技术上他们讲究科学、严细认真,仅为解决聚合釜挂胶问题就进行了数千次小试,数百个单釜和几十个周期的中试试验,积累了数万个数据。在工作上他们勇于拼搏、艰苦奋斗。1975年年初,单体装置创造了连续运转5个月的纪录,聚合装置创造了连续运转8个月的纪录。1976年,顺丁橡胶年产达到1.5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胜利化工厂生产的第一块顺丁橡胶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争抢出胶喜报


自1979年起,燕山牌顺丁橡胶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产品远销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顺丁橡胶成套技术已向国内两家工厂转让,并实现了工业化。1978年,该项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国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成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73年8月29日,北京石化总厂召开 30 万吨乙烯工程破土动工大会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工人们在现场进行设备预制

我国的石化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落后,直到燕山石化公司乙烯装置投产之前,我国的乙烯年产量不足6万吨。


为了改变我国石化工业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步伐,1973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圈阅、周恩来总理批准,燕山石化公司开始建设从国外引进的我国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配套工程。这一工程包括30万吨/年乙烯(含丁二烯抽提)、18万吨/年高压聚乙烯、8万吨/年聚丙烯、4万吨/年涤纶聚酯、6万吨/年乙二醇、15万吨/年脱烷基制苯制萘6个引进项目和国内配套的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76 年初,工人采用斜拉吊装的方式进行设备吊装

当时这一工程是我国石化工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从规模上看,仅建设主体装置所需要的钢材就达21万吨、水泥44万吨、木材19万立方米。装置的工艺管线长达1307公里,供排水管线462公里。从技术上看,工艺条件十分苛刻,有的地方高温、高压,有的地方深冷、真空。裂解炉炉温为1200℃,而乙烯深冷分离的最低温度为-165℃;高压聚乙烯聚合压力高达2650公斤/平方厘米。就是这样一项工程,广大建设者在“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这一响亮口号的鼓舞下,只用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通一平、设备基础、地下管道、系统工程、设备安装、工艺管线安装、装置扫尾、投产等8大战役。至1976年6月17日,一期工程各套装置全部实现了投产一次成功,产出合格产品,创造了我国建设大型引进装置的成功范例。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76年5月5日,石化总厂召开乙烯开车动员誓师大会

裂解装置开车投产,这在中国化工企业尚无先例。为了做到开车一次成功,年轻的工人们开展了百次练兵活动,人人做到工艺流程百问不倒,个个做到百次模拟操作无事故。在整个开车过程中,先后开起了11台裂解炉、15台精馏塔、103台换热器、6000多台件仪表、几万个阀门,驱动物料通过了30万米的管道,无一操作事故。这套世界上第一套以轻柴油为原料的乙烯装置,从投料到生产出合格乙烯只用了9天零15个小时。外国技术人员称赞这是世界第一流的开车水平。


参加乙烯会战的设计单位有11个,施工单位有16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800多个厂家为工程赶制配套设备和零部件。北京市组织了14个工业局和7个区县的300多个单位承担了供电、电讯、勘探、运输等任务。


3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使燕山石化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石化联合企业,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石化工业的技术水平,把我国石化工业推进到现代化的新阶段。

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工程被称为中国石化工业现代化的里程碑。


乙烯会战中的“五朵金花”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被誉为“五朵金花”的五名女焊工(自左至右为焦淑清、佟慧琳、孙黎芬、董艳英、刘惠英)


30多年前,在燕山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工地上,曾经传诵着一个“五朵金花”的故事。这“五朵金花”就是当时燕化建筑安装公司承担乙烯球罐焊接任务的五位年轻的女焊工孙黎芬、佟慧琳、黄艳英、刘惠英、焦淑清。


乙烯球罐是储存液体乙烯的带压容器,乙烯工程要配套建设4具球罐,每个容积2000立方米,设计温度-30℃,压力为21千克/平方厘米,选用低温高强度钢板,板厚40毫米,每具罐由66块瓜瓣型钢板组成,全部由日方提供半成品,由我国现场组焊。根据日方的工艺要求,焊前钢板要预热验的焊工才能担此重任。而我们担任焊接任务的是一群年轻焊工,其中还有5位女焊工。


为了胜任焊接任务,她们开展了艰苦的练兵活动。焊工的功底是:腕力、蹲功和眼力。为了练腕力,她们在手腕上吊上几斤重乃至十几斤重的砖块;为了练蹲功,蹲下去几十分钟不能站一站。她们的胳膊练肿了,手腕累得拿不起一双筷子,但是她们硬是挺了过来。经过刻苦的训练,她们终于通过了考核,取得了上岗证书。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球罐焊接


8月的北京,烈日炎炎。焊工们身处野外,上晒下烤,还要钻进球罐内为预热到120℃的钢板施焊。闷热而不流通的空气,刺眼的电弧光,呛人的烟气,砂轮打磨的粉尘,所有这些都令人难以忍受。每当她们钻出球罐,脸是黑的,口腔内、鼻腔内挂满铁锈,咳一声吐出的痰都是黑红色。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群年轻的姑娘们竟连续工作了

180个日日夜夜,没有人请过一天病事假


球罐的赤道带是焊缝最长的一条,也是质量要求最高的关键部位。日方焊接专家乔本亲自指导焊接。只见球罐内烟雾缭绕、电弧光交相辉映,在5位姑娘的“描绘”下,“五条彩龙”逐渐显现出来。忽然,乔本闻到一股焦糊味,仔细寻找发现孙黎芬脚上的鞋底和护脚冒烟了。其实孙黎芬早就知道自己的鞋底被钢板烤着了。但是,焊接工艺要求,一条焊缝在没有焊完之前是不能停顿的。为了保证质量,她忍着剧痛仍然按照规定的速度工作着。此情此景,把乔本感动得五体投地。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4具球罐基本建成

她们最怕的是耽误工期、影响质量。为了在工作中不去厕所,她们竟然强忍干渴少喝水。为了减少上下班时的途中耗时,她们在工地上铺几块草袋子就地而卧。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娘子军和她们的战友们,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计划10个月的任务,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在工程结束时,日本专家恭恭敬敬地向她们鞠了一个90度的大躬,表示对5位女焊工的深深敬意。


中国石化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90年10月1日,中国石化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前身)作出《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向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学习的活动》的决定,在全国石化系统掀起了学燕化的高潮。燕化公司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后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85年到1990年是公司对上级实行投入产出包干的时期,也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企业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资金十分紧张、设备日益老化、技术储备不足、减利因素剧增等一系列困难。加之,公司地处首都,受到土地、动力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外延发展受到限制。而在同一时期,大庆、上海、齐鲁、扬子四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已陆续建成投产,我国的石化工业由燕化的“一枝独秀”变为“群雄争霸”的新格局。面对新的形势,公司在科学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深化改革、系统优化、改造挖潜、内涵发展的战略。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6年间,公司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经营机制为动力,以推进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管理为支柱,在内涵发展上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使公司逐步实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转移。即,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了由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的重大转移;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的重大转移;在企业改革上,实现了由单项浅层次的改革向配套的较深层次改革的重大转移;在技术进步上,实现了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向改造、创新以至出口技术的重大转移。其间,在公司没有建设新的生产装置,而原油和动力、运输成本都大幅度增加的条件下,连续6年实现利税都超过18亿元。与前6年相比,公司增加利税2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利税4.5亿元,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名副其实的先进单位。


中国石化总公司认为,燕化公司取得的成绩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集中体现,燕化的经验是全面的、系统的。因此,在学习燕化的决定中提出:


学习燕化,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学习燕化,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学习燕化,坚持“振兴石化、科技先行”的方针,推进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学习燕化,坚持严格的科学管理,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经营的优化管理。学习燕化,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努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学习燕化,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


以上就是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结的燕山石化的6条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在当时对国有企业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普遍的历史指导意义。


乙烯改造树样板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乙烯装置新区正式破土动工

燕化公司从1992年开始对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行重大技术改造,改造后使其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年。燕化人称其为第一轮乙烯改扩建,又称“希望工程”。


施工工期从批准可行性报告到1994年9月开车成功,历时27个月零18天,比控制工期提前了13天;总投资27.22亿元,比概算节省了7600万元;工程质量优良,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投产一年就超过设计能力,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即国家优质工程奖;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75.3%。这一工程的管理经验被评定为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载入中国首次公布的《中国企业新纪录》。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即将建设完成的裂解新区

燕化的第一轮乙烯改扩建,用不到28个月的时间,不足28亿元的投资,使年乙烯生产能力增加15万吨,与新建一套15万吨/年乙烯装置相比,工期短一半,投资省一半,效益增一倍。


第一轮乙烯改扩建之后,燕化的乙烯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增加到45万吨/年,合成材料生产能力由45万吨/年提高到65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由100万吨/年提高到140万吨/年,增加了30多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完善了供电、环保等公用工程,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部刷新历史最好水平。每吨乙烯耗轻柴油降低239.1千克,每吨高压聚乙烯耗乙烯下降11.42千克,乙烯能耗下降44千克标准油/吨,高压聚乙烯能耗下降35千克标准油/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94 年7月19日,燕山石化召开乙烯改扩建工程决战动员大会

从1999年开始,燕化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乙烯装置的第二轮改造。这次改造,乙烯生产能力由45万吨/年提高到71万吨/年,新建2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国内第一套3万吨/年丁基橡胶装置和国内第一套脱硫型水煤浆示范炉。同时对深加工系统的乙二醇、苯酚丙酮、间甲酚、SBS、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等装置进行扩量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改造。1999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6月开工建设,2001年10月建成投产。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图为裂解装置全貌

自 1994 年 9 月 22 日至 1995 年 9 月 13 日早 8 时裂解装置乙烯产量达到 450133 吨提前 9 天突破 45 万吨设计能力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这次改扩建工程,有8项国际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为国内首次采用。由中国石化和美国鲁姆斯公司合作开发的10万吨/年单台液体原料裂解炉(SL-1型炉)在燕化一次投料成功,其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SL型裂解炉已成为中国乙烯装置的代表性核心设备,已有20多台用于中国石化新建或改扩建的乙烯项目中。


连续两轮的乙烯改扩建,不仅提升了燕化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而且为我国其他石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享誉全国的燕化开车队


作为我国第一个现代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燕山石化公司除了为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外,还派出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赴兄弟石化企业支援新装置开车

。截至2006年,燕山石化先后为全国23个兄弟企业共派出开车工作队(组)72批、267人次。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扬子石化向燕化乙烯开车队赠送锦旗

1987年5月和7月,齐鲁乙烯和扬子乙烯装置相继建成。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部署,燕化公司派出开车队前往协助开车。5月13日,齐鲁乙烯装置的丙烯压缩机开始试车。讨论实施方案时,以马程华为首的燕化开车队与日本专家发生了分歧。日本专家认为,压缩机出口冷却器的水阀要全部打开,而马程华等人则根据长期操作经验提出:阀门不能开得太大,否则会引起离心压缩机喘振,造成严重后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开车领导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纳马程华的意见。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完全正确。日本专家大出所料,急忙记下各种数据。压缩机跳闸联锁后联锁不能复位,原因何在?双方又发生分歧,日本专家认为是调速系统一个孔板被堵;开车队却断定是调速系统一个电磁阀失灵。先按日方意见处理,毫无结果。再按开车队意见更换新的电磁阀,联锁系统马上恢复正常。5月30日,投料试车已进入第五天。中央领导同志和日本、美国的专家都来到现场。下午1点多,物料已进入乙烯精馏塔,操作却一直不稳,一次次取样分析,乙烯都不合格,在场的人都稳不住了。下午4点半,马程华站出来对操作工说:“我来,你们谁也别动。”他一会儿调调这个旋钮,一会儿动动那个仪表,连日本专家也被他弄得眼花缭乱。两小时后取样分析,乙烯合格了。


1987年7月,燕化开车队协助扬子乙烯装置开车。试车过程中,GA-107急冷水泵透平调速器日本专家调试了很久,怎么也达不到设计要求的5670转/分。燕化开车队的吕文占很快找出了症结。他告诉日本专家:转数上不去,问题不单在调速器,还涉及到进汽量,同时调速杠杆的速比也有问题。于是他用了3分钟的时间对此进行了调整,果然,机泵的转速上去了。在燕化乙烯开车队的帮助下,齐鲁、扬子先后创造了乙烯装置开车的新纪录。


由燕山石化炼油厂专家组成的开车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先后到大庆炼油厂、济南炼油厂、锦西炼油厂、中原油田南阳炼油厂帮助企业开工或提供技术帮助。九十年代以后,该厂专家还先后到新疆乌鲁木齐炼油厂、西安炼油厂、宁夏炼油厂帮助确定技术改造方案,审查新建炼油厂总体设计,到锦西炼厂新建35万吨/年糠醛精制装置协助开车……可以说,燕山石化人为我国石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8年11月,燕化炼油厂二催化装置实施全大庆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改造后,洛阳石化总厂炼油厂、九江石化炼油厂、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等国内厂家多次前来调研和考察。炼油厂应邀派出技术人员先后到长岭炼化公司和兰州炼油厂,对他们的催化装置改造提供技术指导。2006年,炼油厂技术人员多次到青岛大炼油参与装置仪表自控部分的技术设计审查等工作,受到了该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2006年5月至9月,燕山石化聚丙烯事业部工程师王金祥被公司派往海南炼化聚丙烯装置协助开车。王金祥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全部应用到海南炼化聚丙烯装置的开车过程中。他先后检查和发现了400多项问题,还对挤压造粒机在试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为海南炼化聚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做出了贡献。


企业管理最高荣誉——金马奖


1996年4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参加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和由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评定的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优秀企业家“金球奖”颁奖大会。袁宝华、陈清泰、张彦宁和老将军陈锡联、李德生等领导在热烈的掌声中,把“金马奖”、“金球奖”分别授予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等各优秀企业的代表和优秀企业家。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1988 年,化工一厂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 —金马奖

时任燕山石化公司经理的刘海燕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发言时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系统优化、内涵发展之路。1995年,燕化公司在原油实际加工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完成销售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实现利税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6%;实现利润11.5亿元,综合效益指数为201%,相当于上一年的2倍,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燕山石化公司之所以能

获取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实施了以建设“科技效益型企业”为战略目标的技术改造管理。1992年,燕化公司明确提出了要把燕化建成“科技效益型企业”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公司用不到28个月的时间和不足28亿元的投资,便实现了将3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扩大到45万吨/年的目标,比新建一座15万吨/年乙烯装置所需的资金和时间均节省一半,原有水、电、蒸汽等公用设施也发挥出巨大潜能。


二是总结并实施了以“十全十优”为内容的现代生产运行管理。1989年,燕化公司为进一步实施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挥联合企业的优势和潜力,实行了重大体制改革,将公司及各分厂两级法人变为公司一级法人,即“二改一”。该体制的建立,使公司在人、财、物,产、供、销各方面得以实施统一管理,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燕化公司的“系统优化、十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在生产能力没有增加且每年消化2亿多元减利因素的情况下,公司连续6年实现利税18亿元以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石化行业的“排头兵”。


三是实施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的人本管理。燕化公司认为,管理的关键是人,既包括对人的管理,也包括人对管理的参与。1992年,燕化公司党委适时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七个转变”的指导方针,其核心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更加实际、活泼、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职工忘我地投入到生产建设中。


科学的技术改造管理、现代的生产运行管理和真诚的人本管理,使燕山石化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并获得了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


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创造无限的水循环


燕山石化公司是北京市的用水大户,其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近几年,公司坚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创造无限的水循环”的理念,开源节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引拒济燕工程施工现场

一是开通“引拒济燕”输水管线。在北京市大力支持下,2004年建成了“引拒济燕”水利工程,用拒马河水替代密云水库供水3000万吨/年以上,并已实现向北京市部分地区反输生活供水4000万吨/年以上,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压力。


二是采用先进技术,开展污水回用,实施节水减排。2002年,投资1600万元,采用自主开发的污水回用技术,建成西区(炼油、橡胶)污水回用装置,设计回水量450吨/小时。2005年与2001年相比,吨油耗新鲜水从1.37吨降至0.66吨,外排污水由0.67吨降至0.38吨。2004年,又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东区(化工生产)污水回用装置,设计能力800吨/小时,在国内首次采用双膜技术进行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出水用于锅炉补水。目前,两套污水回用装置年回用水设计能力可达到1000万吨,占生产用水量的20%。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2002年9月建成的西区污水回用装置

此外,燕山石化还建立健全了节水管理网络,加强对公用工程系统的管理和考核,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进行统一配置,并在公司范围内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大大减少了新鲜水用量。2006年使用再生水693万吨,新取水量比2000年下降3516万吨。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新建的公司节水减排项目—— — 西区冷凝水回用装置

对于水资源的再度开发利用,燕山石化公司早在1993年就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石化地区污水回用成套技术”研究,并于1993年通过建设部的专家鉴定和验收,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八五”科技重大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燕山石化现拥有牛口峪、东区、西区和星城生活区4座工艺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6241吨/小时,外排废水优于国家和北京市排放标准。


SBS成套技术出口开先河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SBS 中试装置

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填补国内在橡胶生产领域的空白,燕山石化研究院从1979年开始研究开发SBS工艺技术。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在燕山石化建起了万吨级SBS生产装置,而且SBS的生产工艺技术已出口转让到发达国家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SBS 样品


在SBS的整个研制实践中,燕山石化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SBS工艺技术的开发在四个方面有了创新一是间歇聚合釜的技术创新。此项技术与国外同类反应釜相比,聚合效率提高了1.2倍,节电18%,整体技术达到当时国外同类溶液聚合先进水平。二是自动控制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牌号,能够对全过程实施全自动控制,达到了从进料、溶液聚合、溶剂回收等全过程的监视和操作。三是挤压脱水膨胀干燥机组创新。研究开发出可变速、大口径、多刀侧切新技术,适应不同产量、不同牌号的SBS生产专用机组。经装置投用证明,测控技术先进,启动、停机方便,易于操作和维修,造价仅为国外报价费用的五分之一,填补了国内SBS生产专用设备的空白。四是丁基锂生产技术创新。金属锂是最活跃的化学元素之一,遇到氧气就氧化,碰到水就爆炸。其生产技术一直被美国两家公司垄断,他们只卖产品,不卖技术。为了开发自有技术,科研人员土法上马白手起家,自己设计分散釜和选用齿状多折叶高剪切搅拌器,采用了定子冷却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快冷防粘的难题,使锂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变成锂砂。由于采用恰当的工艺条件,使锂砂分布均匀,达到不堵不挂、不结块的特殊要求,为锂系催化剂制备提供了前提。同时针对国外采取先浓缩后稀释再用的不足,采取就近封闭管道直接进入聚合釜的方法,无论是成套技术还是专用设备都为国内首创。


1997年2月,燕山石化的万吨级SBS成套工业生产技术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银催化剂国产化 国内市场唱主角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银催化剂中试装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世界的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所用的银催化剂,80%由英、美所垄断,国内装置更是全部依赖进口。燕山石化公司经过近30年的努力,依靠自身力量,先后研制并生产出7代YS系列银催化剂,科研开发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申请了专利。经过多年的应用证明,燕山石化YS系列银催化剂具有良好活性和稳定性,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科研人员在银催化剂生产现场讨论工作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银催化剂产品

1989年YS-4型银催化剂首次成功用于燕山石化6万吨/年乙二醇装置至今,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及燕山石化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的YS系列银催化剂,在国内EO/EG装置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外银催化剂生产商为了抢回在中国失去的市场,把最先进的高选择性催化剂推向了中国,并在中国市场大幅度降价,凭借其技术优势与价格战略,对YS系列银催化剂的市场形成了挤压态势。面对挑战,作为银催化剂国内唯一的产品供应商,燕山石化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加快科研开发步伐,不断推出新一代银催化剂,在技术上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燕山石化针对不同的用户,不同技术水平的EO/EG装置,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成功的市场营销模式。南到茂名石化,北到吉林石化,东到上海石化,西到新疆独山子石化,

燕山石化生产的银催化剂系列产品已先后在国内11套工业EO/EG装置上34次成功应用。目前,燕山石化仍在继续加紧高效银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以参与国内外EO/EG生产装置高效银催化剂的竞争。


一个个“革命加拼命”的故事

印证了50年来的石化奇迹

更构筑了中国梦、石化梦、人民梦的基石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前方依旧有荆棘与坎坷


50岁的燕山石化

正在整装待发

让我们共同携手

勇争第一 勇扛红旗 勇创一流

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她,中国石化成立后树立的第一个先进典型


燕山石化

50岁生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