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群眾無知,只會盲從


《曾國藩家書》:群眾無知,只會盲從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憑一己之力強行為大清續了幾十年命,不然早在太平天國時期,大清就亡了。

他早早地就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那個時代活著的聖人。

立德,他“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曾國藩工作不過十年,就做到了“省部級”,也就是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做到了省長一級的官。最後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立功,他滅了太平天國,為清王朝強行續命70年。

立言,梁啟超整理編寫寫的《曾文正公嘉言鈔》,現在還是暢銷書。而毛澤東評價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認為“曾公乃國人精神典範”。

《曾國藩家書》:群眾無知,只會盲從


《曾國藩家書》是他寫的一本書信集,裡面是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從清晚期流傳至今,其中的真知灼見仍影響著世人。在他的一封書信中(答覆褚一帆的)對他說:“群眾無知,只會盲從”。自然原話不是這個,原文是:

愚民無知,於素所未見聞之事,輒疑其難於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實並無真知灼見;假令一人稱好,即千人同稱好矣。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人民是無知的(在古代愚民就等同於大眾百姓),看見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事物,總是認為它難於上天。一個人放棄了,好多人也就放棄了。一個人(不是普通人,至少得類似於現在的公知,意見領袖之類的)覺得這事不錯,便會有更多的人覺得這事不錯。

庸眾無知,這個慘痛的事實,經常被人利用。殘殺數以千萬計猶太人的人都是人,都是有父母親人的人,可他們卻毫無人性,毫不手軟。日本核洩漏的時候,我們瘋狂搶鹽,現在肺炎的時候,我們又瘋狂搶板藍根……群眾無知,不知者不畏,有時候這種無知,會帶來極大的破壞。知識就是力量,無知是更大的力量,因為無知太平天國的士兵才會用宋版書包糖炒栗子(宋版書按現在的市價,一本千萬起),因為無知才出現了邪教。

這只是曾國藩告訴我們的一個方面,其實還有另一個方面的理解。如果把這種無知運用到好的方面,這無知就轉化成了善。如果每個人都盲從,都毫不猶豫地去做好事,去實踐真善美,去共同做一件偉大的事情,這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群眾無知,只會盲從”理解了其中悲哀方面的,是聰明的普通人。理解了其中好的可以利用的一面,是領導,是精英。

《曾國藩家書》:群眾無知,只會盲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