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长期掌握秦国军政大权,为何秦惠王一上台便能轻易除掉他

商鞅在秦孝公时期自卫国入秦,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就被秦惠王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长期掌握秦国军政大权,为何秦惠王一上台便能轻易除掉他

商鞅塑像

令人奇怪的是,商鞅此时担任大良造(当时为秦国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已10年,长期掌握军政大权,显赫一时,然而秦惠王一上台,便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他。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秦孝公在世时,一方面表现了对商鞅变法与执政的支持,表现了对商鞅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把商鞅摆在变法与执法的第一线,使其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地位,变法中守旧势力的仇恨与敌意都集中到商鞅一人身上,特别是商鞅为变法而同太子一派结下的仇怨,成为商鞅未来的致命威胁。

商鞅长期掌握秦国军政大权,为何秦惠王一上台便能轻易除掉他

商鞅立木取信

秦孝公病重时,曾提出把君位让给商鞅,而商鞅没有接受。这实际上反映了孝公在安排自己后事时对商鞅的试探。秦孝公一死,商鞅便丧失军政权力,束手待擒的事实也明白告诉人们,孝公对其后事是作了精心安排与准备的。

商鞅长期掌握秦国军政大权,为何秦惠王一上台便能轻易除掉他

秦孝公塑像

为自己继承人的前途考虑,由继承者除去商鞅却是有益无害的事,一方面可以使那些在变法中受打击的贵族出一口气,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提高惠文王的声望。另一方面,变法的完成已使商鞅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且德高望重的老臣是年少的秦惠王难以驾驭的,这是秦孝公不会看不到的。

因此商鞅被害表面是由秦惠王下令进行的,实际上时秦孝公生前秘密谋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