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渣作业:我认为的鲁迅最重要的年份及原因

1902年3月日本留学,鲁迅一方面受到日本人的轻视的眼光。另一方面看到的是中国同胞不成器的丑态。用八年的青春,从中国到日本,从仙台到东京,四处寻求生路。算是处处碰壁的经历,在这里接触了日本的思想文化,看到中国社会的现实,也形成了心里落差。


大一学渣作业:我认为的鲁迅最重要的年份及原因


1901年接触西方文学,了解西方思想文化,当他读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了解到西方进化论,由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比较单一。其基本思路是,今不如昔,表现的是对历史进程的悲观描述,这种历史悲观主义对鲁迅的精神产生重压。而当他接触进化论之后,他增加了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新认识,对于自己生存价值的新的判断,于是奋起反抗旧制度和创造新社会。他开始生发出拯救国民的热情,而不是默默忍受,产生奋起反抗的冲动,开始思考理性的人生,中国国民性所缺乏的诚和爱。探究国民性病根所在,开始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志向,作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了对于民众的轻蔑,也就是对于民众接受启蒙的不自信。鲁迅也并非是圣人,他在面对社会现状的同时,他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对于信仰的怀疑。现实中病态人心对他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陷入绥惠略夫式的绝望。鲁迅受到传统的伦理观念的影响和习惯意识的产生,由此形成一种甘于忍受的心境,但是在去到东京留学之后,他产生了更多的理想和抱负,渴望成为救国救民的一份子。即使受到外域思想的影响,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人传统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子里,他注定难以摆脱循环史论的影响,陷入社会的沼泽里,呐喊着,又彷徨着。


鲁迅的母亲在鲁迅日本留学的时候,却为他包办婚姻。实际上,给鲁迅带来了精神上的枷锁和重压,他同样是被旧社会伦理传统迫害的年轻人,朱安是可怜的,鲁迅又何尝不是受害者,他自始至终还是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鲁迅在结婚后又再次回到日本东京,计划创办杂志《新生》,因为缺少经费和稿件,遭遇流产,《域外小说集》滞销,使他的理想破灭,产生犹豫和怀疑的想法,也打压了他内心的希望,他的狂热日渐消减。这是鲁迅第一次想要通过创办杂志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却遭遇失败,也给鲁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更是加深了他内心的悲观主义。


‌ 他体现的是内心的一种虚无感,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挫折在一直折磨着他,更有心中不断冒出的“鬼气”在深深地试图腐蚀他的精神。鲁迅选择戴上面具,既乐观又悲观,可以说鲁迅的一生,都在和自己作斗争,是选择奋力抗击应对一次次的精神危机,剖析内心,还是躲在角落里沉默不语,他选择了前者,他的一生是矛盾的,也许要说鲁迅知道死之前,都没能战胜精神的苦难,但是在理想的一次次破灭,现实残酷的打击下,鲁迅依旧选择勇敢的站起来,他是孤独而寂寞的,他度过了一个有倍感痛苦却有意义的人生。


要说哪个年份对鲁迅的影响最大,其实每一个时期都格外重要,他经历越多,思想斗争也就越激烈,如果是孤立的看待某个时期,反而难以理解鲁迅的一生,他的思想,他的伟大。


大一学渣作业:我认为的鲁迅最重要的年份及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