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在西方火速上架和叶夫图申科的历史性骚操作

《方方日记》在西方火速出版、上架,无论如何争议、作者自己如何辩解,无论有无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副作用,在西方不少国家抹黑我们的大背景中授人以柄,提供理论攻击的炮弹,大

《方方日记》在西方火速上架和叶夫图申科的历史性骚操作

概是不争的事实。由此笔者想起了一个人,俄罗斯的叶夫图申科,他和方方在相当程度上有可比性。

叶夫图申科,上世纪苏联著名作家,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总共出版近40本诗集,他也获得包括别墅在内的许多奖励。1984年,他的长诗《妈妈和中子弹》发表,获苏联国家文艺奖,不久就获俄罗斯作协主席的头衔。1985年,叶夫图申科还曾经访华,受到中国读者的夹道欢迎。

叶夫图申科可谓“天生反骨”,一边享受政府奖励,一边吃肉骂娘,几乎在任何时代,他都牢骚满腹。斯大林在的时候对斯大林不满,1963年写成半自传性质的《一部早熟的自传》,因含沙射影、讽刺挖苦,只能翻到法国出版,在接受西方人的香槟美酒、美元之后,他的作品成了冷战时期西方攻击苏联的文艺利器之一。苏联很生气,取消了他的所有特权。赫鲁晓夫上台,否定斯大林了,叶夫图申科又翻白眼——在《斯大林的继承人》一诗中,他又怪话连篇:“我们已经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但是我们又怎么才能,从他继承者的心里把他搬走?”

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八·一九”事件爆发——戈尔巴乔夫被解职,叶利钦上台,大联盟瓦解。这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因特网、CNN和好莱坞等宣传工具向苏联输出西方思想,导致文艺思想界硝烟四起,而其中起里应外合、推波助澜作用的一帮苏联公知中,叶夫图申科是最为活跃的一个。他反对特尔巴乔夫,支持叶利钦解散苏G。向当局控告传统观念的联邦作家协会,要求查封其办公大楼。不久又带领人马到苏联作家协会全盘夺权。越到后期,所作所为越没有底线:跑到白宫大门前朗诵自己的诗歌,其中一首《八月十九日》的诗还被西方报刊四处转载。叶夫图申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公然宣称:“我就是要揭露、揭露、揭露,至于动乱给政府造成的混乱,国民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不是我的事情,我不关心”(原话见《图书评论报》1991年9月20日)。在他的鼓动下,苏联右派文人或以文艺创作的方式,或直接通过新闻机构和传媒,迎合西方,散布各种诽谤舆论,宣扬西方价值观,丑化国家体制和领导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毁掉了近一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叶夫图申科的这一通“历史性骚操作”,在搅乱民众思想上起到了西方敌对势力起不到的作用。苏联最后的结局对叶夫图申科来说也可谓“如其所愿”——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开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苦难岁月。而这个时候的叶夫图申科,已经有了“国际影响”,在西方文艺界也有了充分的人脉,就拍拍屁股去了美国,一直留在那里任教、写书和出书,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2017年4月,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在美国病逝,享年84岁。曾经的苏联文艺界一代枭雄,即刻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