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你找經紀人還是代理人?

買保險,你找經紀人還是代理人?

多年前,豆媽第一次想買保險的時候,也諮詢了很多保險業務員,其中有親戚、朋友、以及朋友推薦的銷售總監。

其實這些保險銷售人員也是分類的,我們可以稱為 “代理人” 或 “經紀人”,那麼問題來了,找誰買保險更好,代理人和經紀人誰更靠譜?

代理人VS經紀人,有什麼不同?+

我們先來看一看“代理人”和“經紀人”的定義有什麼不同。

豆媽直接引用《保險法》第五章中的法律定義:

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人的委託,向保險人收取佣金,並在保險人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

保險經紀人:是基於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依法收取佣金的機構。

從本質上來講,代理人和經紀人都是保監會備案的保險銷售人員,代理人只能代理銷售某一家公司的產品,而保險經紀人可以銷售多家公司的產品。

不能說誰就一定比誰好,這樣比較容易走極端,而且也不理性,不客觀。咱們今天只是聊一聊代理人和經紀人的區別。


關於代理人

90年代初,保險營銷員制度被引入國內,這種方式極大的調動了人們銷售保險的熱情,所以身邊賣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在最初的幾年,想做保險代理人是需要嚴格面試的,很多高學歷的人才能從事這份工作,不僅體面而且收入高,所以幾十年下來中國積累了一批專業的保險代理人。

可是隨著從業人員的增多,准入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一些新加入的代理人職業素養並不高,導致保險行業口碑越來越差。

通過代理人購買保險,你可能會遇到非常專業資深的代理人,也有可能遇到極不靠譜的代理人。

目前代理人銷售的大部分是保終身的儲蓄型重疾險,大多都是保險公司的主推產品,這類產品符合中國人愛存錢的特點,而且又有壽險責任,我覺得這類產品是沒問題的。

不過產品沒問題不代表每個人都能買,保險一定要適合自己才好。

很多收入不高的朋友如果也購買儲蓄型的重疾險,甚至返還型的重疾險,就非常不適合了。


豆媽給大家2點建議,通過以下2類代理人購買時,要謹慎:

第一類:親戚

我們和親戚有天然的信任感,難道親戚還會騙我們不成?倒不是親戚會騙我們,豆媽擔心大家由於親屬的關係,忽視了對保險產品的選擇。


保險是我們自己花錢買的產品,是長期的合同,所以一定要產品為先,親戚推薦給我們的產品,不一定適合我們。


第二類:新手

每個人都是從新手做起的,不是說新手賣的保險不能買,而是要關注新手是否具備專業技能。不專業的代理人很難給我們合理的投保建議,對於不專業的代理人,建議謹慎選擇。


關於保險經紀人


目前全球已有 6 個國家完全取消了代理人的佣金制,如芬蘭、丹麥、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挪威等國家,禁止保險公司向營銷員支付佣金。

在發達的國家保險市場有一個趨勢,就是向客戶收取保險諮詢費用。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加入保險經紀公司,做一名保險經紀人,包括很多代理人轉型成為經紀人。

保險經紀人最核心的優勢是可以提供的多樣化的產品選擇,不僅僅為一家保險公司服務,而是對接幾十家保險公司,客戶可以選擇的產品更多。

現在越來越多高學歷的朋友成為了保險經紀人,畢竟經紀人的模式推銷的味道不濃,而且更能從客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豆媽在業內遇到很多專業的保險經紀人,會為用戶量身制定詳細的方案,整體規劃還是很合理的。

怎樣的保險業務員才靠譜?

不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

年金險是很複雜的保險產品,很多業務員自己都不懂條款裡的收益類名詞是什麼意思,產品宣傳裡提到的高收益是確定的嗎?比如什麼是保底利率、中高檔結算利率、實際結算利率等等。

靠譜的代理人、經紀人會詳細解釋這幾種利率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一味拍著胸脯強調某款產品收益有多高。

一個靠譜的代理或經紀人,不會為了達成銷售,而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


會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特點,收入、家庭結構、需求都不相同。一個靠譜的代理人或者經紀人,會根據家庭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產品搭配

無論從保險經紀人還是代理人那裡買保險,購買產品的錢一定要花的明明白白,不要不客觀的因素誤導。

買保險,你找經紀人還是代理人?

保險行業由於信息不對稱,很多優秀的產品還沒有被大家熟知。

而我想做的,就是為大家推薦最新的、性價比最高的保險產品。

並且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保險知識,學會合理審視自己的風險,並且有初步的保險規劃能力。

保險是家庭財務規劃的基礎,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次小概率的事件(大病和意外),都可能讓整個家庭陷入困境。

只有我們學習和了解保險,保險才能為我們所用,為我們抵抗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