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后是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

腐腐腐腐腐女-


诸葛亮应该不会给刘备机会,合适的时机功成身退啦,关羽肯定还是镇守边关,张飞同样,不过马超就不好说啦,留着肯定是后患,黄忠年事已高,必高官没权


橙诺321


如果刘备得了天下,我认为他不会杀诸葛亮。朱元璋那么狠,不是也没杀刘伯温吗?(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诸葛亮是何等样人?冰雪聪明,谙熟为臣之道,深刻了解刘备的为人,不会让刘备抓住把柄,也不会让刘备起疑心。凭诸葛亮的品德,即使刘备死了,还要报知遇之恩,尽力辅佐幼主,一篇《出师表》写的满腔赤诚,催人泪下,这样的臣子,刘备忍心杀他吗?何况刘备素以仁义著称,即使有点虚伪,得天下后也不能拿诸葛亮开刀——没有真凭实据,这样的功臣他是不敢随便动粗的。翻遍中国历史,开国君主杀功臣的不少,但杀首席谋士的还从来没有。(至少从汉朝开始)相信刘备也不会破了例。

至于张飞,一个粗人,肚里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对刘备死心踏地,刘备更没杀他的必要,只要刘备对得起张飞,张飞是绝对不会背叛的。而且对于刘备来说,张飞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个人怎么可以对自己的臂膀开刀呢?刘备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说明刘备是很重视兄弟情谊的,即使得了皇位,没有实据也不会乱杀人,何况张飞这种心无城府的“粗人”。

而刘备杀不杀关羽,关键看关羽有没有造反的心思。关羽会不会造反呢?我认为不会。因为关羽义气深重。不然也不会在庙里享受一千多年的“香火”。关羽虽然傲气十足,只是对挑战者来说,他看不得别人下跪求饶,青龙偃月刀下实际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爱憎分明,信义卓著。不然也不会放走了曹操。因为关羽天天读《春秋》,绝对不会做出不义的事的,尤其是“造反”这种忤逆之事。刘备当然也非常了解自己的“二弟”,如此君臣无猜,就不会发生那些互要对方“项上人头”这种不愉快的事。

以上是按常理分析的,因为刘备没得天下,也没检验的可能。只能找个人对比。朱元璋杀得基本都是想造反的人,不知朱元璋是不是故意给他们发个免死金牌让他们堕落,反正罪证都是有的。没歪心思的徐达不是善终了吗?有时,也不能光埋怨开国皇帝杀功臣,其实好多都是该杀的。如果都像郭子仪那么低调,好多是可以善终的。可惜当局者迷,为名利所驱使,走了“飞蛾扑火”的道路。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而已,也并不比他们聪明。


绿叶小杏


很高兴能和你探讨这个问题:如果刘备真的打下了天下,会不会杀诸葛亮、杀关羽、诛张飞?

不会!没有一点这个可能。

为什么这样说?历朝历代开国君主在诛杀功臣时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有任何一个君王愿意在历史上留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恶名。一般只要不触及"骄、反、贪、大、怨、结"禁忌,都不会出太大事。

1,骄。

所谓"骄",就是骄傲意思。这种骄不是对同僚傲骄,而是目无君上,并因此威胁到了帝国利益和天子威信。单纯骄傲,眼有君王,那是自身性格问题,缺点谁都有,仅仅只是做人骄傲一点,还不足以被放大成江山稳固殉葬品。

汉高祖刘邦斩杀的7个异性王,哪个不是佣兵自重,狂妄之极,朋党勾结或意图谋反之辈?明太祖朱元璋所诛杀的蓝玉、李善长、常玉春、冯胜、傅有德、唐胜宗等一干淮西老臣,在下决心时,大多已蜕化成了威胁到帝国利益的骄兵悍将,或朋党之争毒瘤。越王勾践杀文种,康熙皇帝诛鳌拜也是这个原因。

2,"反"。

这个不用说,图谋不轨,意图篡位者,任何时候帝王都不会心慈手软,予以坚决斩杀。至于诛几族,那就看罪行和皇帝性格。

3,贪。

建国初期,就开始大肆贪污中饱私囊,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者,也会被开国君王杀一儆百。这种情况,不但封建社会无法容忍,就是现代社会也不允许存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鲜明个案。

4,大。

势力过大,拥兵自重,藩镇势力日渐做大,已经很难制衡,且人品又让帝王无法安睡的封疆大吏,削藩或铲除就成为一种必然。

5,怨。

心怀不满,牢骚满腹,妄议朝政而被帝王得知。

6,结。

诸侯或地方势力相互勾结,朋党营私,抱团取暖,抵制政令,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触犯到了上层建筑的禁忌,这时候,很可能就是座俑者悲剧开始。

还有一种较为罕见的情况,突然之间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清洗,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斯大林搞的"肃反",当然,作为汉代君主的刘备,也包括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做,因为斗争意识形态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刘备和这几人微妙关系和相处的方式

我们可以看看,以上必杀条件中,无论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都不在其中。不但不是这种必杀之人,且有很多开国功臣所不具备优势和护身符,那就是不仅仅和刘备情同手足,还始终对其忠心耿耿。这种发自内心的忠诚和感情超出普通君臣之间信任,带给刘备的始终是一种安全感。这样的心里体验,是任何帝王都在追求、渴望臣子们能够拥有的优秀品质。

当然,诸葛亮的刚愎自用、关羽的清高自傲、张飞的狂躁,有时或许会让刘备有点不舒服。但这属于个人性格上小瑕疵,不影响刘备的整体信任感和安全感。团队磨合了几十年,互相都已非了解彼此性格,也能用最好方式相处。所以,真当诸葛亮或关羽张飞谁出现点非原则错误,刘备也不会杀其中的谁,充其量给个闲职挂一段时间,气消了,该咋样还咋样。

不是刘备有多大度和重感情,而是这几个人都是千古不二人杰,能堪大用,既靠谱又让放心,完全不应该杀,更没必要杀。以刘备的聪明,会不知道"想做轿,就必须要有人抬轿"这么个浅显的道理?

刘备性格,所决了这几个人永远安然无恙

"狡兔死,走狗烹",固然是一种普遍历史现象,但历代君王对其采用比例50%都达不到。秦皇一统天下,没有搞过什么太大政治清洗;东汉帝刘秀再次一统大汉时,怀柔以制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对凌烟阁功臣一封到底;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确保开国功臣安度晚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大漠,黄金家族和所有势力友好相处。

刘备性格,尽管有狡黠自私的一面,但残暴嗜杀却不是他性格。而且,刘备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假仁假义伪君子。刘备从小就很仁义,这种仁义生长在骨子里。咱们用事实举证,携民渡江时候,曹操虎豹骑日行300,就在后面,非常危险。但刘备没有扔下灾民,自顾逃生。关羽死后,糜芳投了东吴,糜芳哥哥糜竺负荆请罪,刘备怎么说:"谕与兄弟罪不相及"。日后该怎么样对糜竺,还是怎么样对糜竺。

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提示,关羽死后,张飞昼夜痛哭,饮酒打人,被范疆、张达酒后刺死割了首级。刘备也近疯狂,尽起全国70万雄兵,只为给关羽报仇,为桃园三结义一个交代。结果,兵败而死白帝城。刘备和张飞,事实上都是为兄弟情而死,用自己行动对"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字,做了最真诚注脚。这种感情下,说谁背叛谁,谁杀谁,都是对"忠义"两个字的亵渎。

我们在宏观看看,自公元184年刘备24岁起兵,到公元223年去世,这39年里,滥杀过多少人?所以,不用怀疑,也根本不需要假设他会不会去斩杀自己左膀右臂。自毁长城的事,没人会去干,刘备是拥有高超政治智慧和博弈头脑的人杰,厚黑学高手。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刘备都不会去杀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从他对这几人后代也能看得出。他们关系,不仅仅靠的是权力维系,更多的还有一份"这一拜,生死不改"情结。

论鉴@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论鉴:为你分享更多的人生智慧.综合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