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單吉他手感和音色很奇怪?

喬喬


全單吉他比面單、合板都要高檔次,按理來說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於手感來說,每個吉他廠家,每個制琴師。都會有些許區別,有人喜歡薄點、有人喜歡厚點、有人喜歡扁一點。也可能是你彈習慣之前那支琴了,對於新琴不太慣。

吉他的音色主要來源於面板。正切:(如上圖,一豎一豎的,越直越好)通過木材截面的年輪來判斷。如果年輪和麵板材料表面呈60-90度交角,即可認為是正切。越接近90度的材料越好。你看下音孔圈那裡是不是跟上圖差不多。

密度:如上圖,音孔圈下面一豎一豎的木紋是不是捱得很緊,也就是木纖維與木纖維之間的距離,理論上講越密越好,當然也要結合面板的的彈性來看。音孔圈下面比較密,兩邊比較稀。如果是中間稀兩邊密,那確實會有怪聲音的現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面板裡面的音梁問題,檢查一下有沒有脫膠鬆動。工廠琴大多數是統一的音梁,網梁佔多數。手工作坊的琴大部分用扇梁,可以說有多個制琴師,就有多少種音梁。音梁對吉他的音色、音質這些都有很大影響。好面板加上好音梁才會出好聲音,缺一不可。

看一下琴絃,不同的琴絃音質、音色、手感都不同。

最後,如果你不太懂,可以拿著琴請懂的人幫你看看到底是哪裡問題。或者聯繫賣家協商處理,祝你好運。


手工吉他製作


沒有那麼複雜到值得長篇大論。全單只是說各個部位的板子都是一整個板做的,不是膠合板。但是沒有人能打包票,全單就一定是好的。一把垃圾板做的全單燒火棍,再怎麼全單,依然是燒火棍,聲音該垃圾就垃圾。而且手感也要看調,出廠手感一般未必適合自己,弦距,琴橋高度,指板彎曲,等等都是可以自己調的,更何況毫無標準可言的燒火棍。 買了便宜的垃圾全單,一般就這麼個結果,買了好的大廠名廠的全單還是這樣,那就得從你自身的審美和使用習慣找問題了。


混音師天職TimChan


看見其他人的回答,感覺還是有必要給你普及一下吉他方面的常識,省的被忽悠。

你的問題是說全單音色怪,有幾種可能。

一是這把全單琴沒有開聲,琴的狀態沒有達到巔峰狀態,這時候就需要多彈,一般雲杉的全單木吉他開聲比較快,正常使用一年以內就會完全開聲。開聲之前全單的音色真有可能還不如一些合板和麵單,因為木材的氣孔還充斥著很多雜亂的纖維,開聲之後木材氣孔暢通,纖維有序,琴的音色和音量就會有令人驚喜的提升。

二是你聽習慣了合板或者面單的聲音,聽到好一點的聲音體會不到。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清楚好壞音色的,最初接觸的什麼,時間久了就熟悉了,再接觸其他的東西有時候會對陌生的東西產生心理排斥,這時候會讓你對音色的好壞評判標準有影響,所以聽不出來,只能覺得怪怪的。

三是也有可能是你聽到的這把全單吉他真的不好。因為在國內,吉他製作的市場真的是混亂,別聽那些什麼制琴大師的吉他多好多貴,大多數全是扯淡的。我說的大多數還是悠著說,我沒見過真正厲害的制琴大師,那些不服的也別出來扯淡來,什麼一把他們的手工吉他賣幾萬幾萬的,真正懂琴的人有幾萬也不會買國產的吉他,都是自己炒自己,東西值不值這個價,自己心知肚明,掙點外行人的錢罷了。本來這個樂器就是西洋樂器,咱們永遠做不過那些本土國家,就像一個二胡大師,會買美國做的紫檀二胡嗎?簡直笑話。國內很多制琴廠流水線做出來的全單吉他比面單也強不了,他們的概念裡,只區分是整張木板還是貼合板,然後外觀做的漂漂亮亮的,高端的琴和低端的琴就區分出來了。這根本不是做樂器,是做傢俱。很多廠商做的全單連真正高端品牌的面單的尾燈都趕不上,就是吹噓的厲害,擾亂人們對吉他的認知。不是所有的木材和貼合板都適合做吉他,也不是所有的木工工藝都適合做吉他,taylor的面單吉他也幾千塊錢,聽起來比很多國內的萬元全單還要強。因為人家研究的是聲學,做的是樂器,不是傢俱。別光聽那些商家或者推薦吉他的老師說哪個哪個好,只有自己多聽多感受才能明白裡面的東西。

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補充一下,你說的手感的問題。吉他的手感直接影響這把琴順不順手,好不好用。一般就是琴絃的高度和琴頸的粗細。弦距是可調的,弦距過高的話,按弦會很吃力,非常影響彈琴體驗。弦距過低會打品,絲絲的聲音,也影響彈琴體驗。所以弦距一定要在一個合適的高度,這個你可以調節一下試試,大多數民謠琴都有琴筋,調節位置大多在音孔裡的琴勁位置。個別琴在琴頭調解。

至於琴頸的粗細,除了美產的木吉他之外,其他產地的吉他大多琴頸的粗細都符合亞洲人的手型,像日產、韓產、印尼產,這些都比較符合我們的習慣。而美產木吉他琴頸大多偏粗,如果你彈習慣了其他的琴,冷不丁彈到一把美產的木吉他,比如馬丁、泰勒這種,肯定會覺得琴頸粗的抓不過來,不過適應一下就好了,畢竟音色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