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真的益生吗?

益生元真的益生吗?

生活中经常听到益生元,那么到底什么是益生元?能否益生呢?益生元就是不被消化道消化,但是能够促进一种或者几种肠道有益菌生长,并且产生有益于寄主的物质,简单而又具体的讲主要包括各类寡糖,或者低聚糖(2-10个单糖分子),或者叫做功能性低聚糖。白砂糖是双糖,而所谓的益生元就是比白砂糖的糖多几个糖分子,当然多出来可能是半乳糖,也可能葡萄糖或者果糖。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那么能否益生呢?

人体内的微生物甚至从胎儿时期已经开始定居于肠道中,尤其是在出生后,更是大量定居,据估算定居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大约有1013-1014个,这个数字是人体细胞的1.3倍左右,是不是很惊讶?这些肠道的微生物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增加,营养需求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成人的肠道菌相对稳定,主要是以厚壁菌门为主,但是易受到环境和饮食饮食的影响,比如怀孕时,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影响母体的精神状态和营养吸收情况,所以肠道有被称为第二大脑。老年人的肠道以拟杆菌菌门为主,能够产生维生素B12,肌酸和肌酸酐。在研究百岁老人的肠道菌时,发现双歧杆菌,阿克曼氏菌属等菌落增加,可能与长寿有关。所以有人把肠道中的微生物群看做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产生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比如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经过肠道菌发酵后长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植物类黄酮要理性的修饰。肠道细菌还可以产生色氨酸,可以调节肠胃的蠕动。肠道菌还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很多物质,并且对此肠道功能正常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丁酸,影响肠道上皮的分化和增殖,并且调节肠道上皮的基因表达。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酸和丙酸,进入血液,是糖异生的底物。

肠道菌还可以合成一些人体必须的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等等,被大肠粘膜吸收。比如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的大豆发酵液中维生素B1的量明显增加。大肠中的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可以合成叶酸。维生素B12一直被认为是必须通过饮食才能得到维生素,但是肠道中的肠沙门氏菌,无害李斯特氏菌等可以在肠道内合成,当然合成的能力有限。

肠道菌落还可以合成一定量的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肠道中的菌群中的丙酸菌和拟杆菌属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韦荣氏菌等等可以合成维生素K2。肠道菌还可以合成维生素A,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视黄酸。

肠道菌可以转化胆盐,肝脏分泌胆汁,到肠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百分之90到95胆盐被肠重吸收,运送到肝脏,重新分泌。还有大约百分之5-10的胆酸被肠道微生物转化形成二级胆酸重吸收。参与的菌有拟杆菌属,真杆菌属,梭菌属等等。

产生吲哚衍生物:吲哚乙酸,吲哚乙酰甘氨酸,吲哚硫酸,褪黑素,血清素,5-羟吲哚等等,主要参与的肠内菌有生孢梭菌,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保护胃肠道压力诱导的损伤,调节前炎性基因表达,增加抗炎基因表达,强化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等等。

产生酚类,苯甲酰类和苯基类衍生物:苯甲酸,马尿酸,4-甲基酚,乙酸苯酯,丙酸苯酯,肉桂酰甘氨酸等等,主要参与的菌群有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等。这些物质有外源性物质的解毒等等。

肠道菌群的数量受到饮食结构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人类从黑猩猩进化到现在的人类,肠道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发现草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比肉食动物的要多,比如纤维杆菌属,主要是消化纤维素,人类肠道中的数量和种类比非洲大猩猩差的很远。

益生元真的益生吗?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肠道的健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的大。而益生元是肠道菌群所最喜欢的营养物质,人体消化不了,利用不了的纤维素和短链碳水化合物(益生元)被肠道菌消化利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饮食当中应该多使用能够产生益生元的食物如香蕉,大豆,蔬菜等等,对肠道健康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