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的重慶巫溪縣紅池壩鎮茶山村,群山環抱,五彩斑斕。
位於山腰的村子,寬闊的柏油馬路,整齊清爽的民居,在五彩秋色的映襯下,呈現出一派迷人的田園風光。
茶山村村民胡光元,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他在當地開辦了第一個“森林人家”,遊客來了,經營民宿,遊客走了,去李子園務工。半年時間,掙了3萬多元。“一家人在一起,比以前出去打工強多了。” 陽光下,胡光元笑容燦爛。
茶山村的變化,只是紅池壩鎮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紅池壩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曾經,產業發展面臨著“誰來種地”“地種什麼”“地怎麼種”“如何增值”等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當地人發了產業財、掙起生態錢、吃上旅遊飯。紅池壩鎮如何剷除“窮根”?
巫溪紅池壩鎮
1
“誰來種地”
連接巫溪縣城和紅池壩鎮的道路,猶如雕刻在深山峭壁上的一條細白的絲帶,險峻而絕美。
多年來,大多數村民一輩子困守青山受窮,日子過得緊巴巴。
曾經,紅池壩鎮13個行政村中有9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基數高達1333戶、5138人,貧困發生率26.8%。
為謀生路,常年外出務工青壯年勞動力5000人左右,留守務農人口多為婦女、孩童、老人。
誰來種地?企社引領,促進聯動發展。
雙手在葉片間上下翻飛,一根根嫩芽收入簍中……看著建成投產的新廠區,近千畝的茶葉基地,重慶龍鼎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俊躊躇滿志。
他以土地入股、租金保底、勞務取酬、收益分紅等方式,帶動農戶105戶,其中貧困戶50戶,實現了公司年產值200萬餘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專業合作社分紅30餘萬元、茶農戶均增收約3500元的多方共贏。
自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鎮已引進市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3個,培育種養大戶246戶,回引返鄉創業能人55名。
如今,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戶放棄了“單打獨鬥”,開始“組團出海”。
丁升詞是中崗村貧困戶,就讀於紅池壩鎮小河中學,家中有80多歲的奶奶和多病的叔叔,是比較典型的弱能家庭。
2019年,鎮上將其納入低保兜底,幫助他申請扶貧小額信貸,委託肉牛養殖公司統一購買牛犢進行代養,到期還本後,他得到1625元的分紅收益。
通過產業兜底,幫助貧困戶發展“補血”,為其生活“鼓勁”,給他們踏踏實實的獲得感。
2
“地種什麼”
“豬吃糧食人吃豬,家庭收入靠打工”一度是紅池壩鎮人的生活寫照。地種什麼才賺錢,才能留住人?
茶山村位於紅池壩鎮中山臺地,人口相對聚居,土地集中連片。過去,農戶各自為陣,分散經營著家庭承包的“巴掌田”“雞窩地”,生產效率低下,經常靠天吃飯。
只有打破了思想藩籬,才能找準前進的方向。
後來,鎮上引進重慶昌萬洋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業主,整體流轉土地實施宜機化改造,統規統建生產便道、玻璃溫室、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發展標準化李園400畝、茶園370畝、中藥材基地430畝,打造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
在破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難、產業規模標準上不去、傳統產業效益低等問題上,紅池壩鎮堅持以“三變改革”為引領,積極培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茶山、九坪、漁沙等生產條件較好人口相對集中區域,按照“確權不確界”“反租倒包”等方式,流轉土地9500餘畝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統籌產業規劃佈局,促進形成“小規模、大集群”產業格局,基本建成漁沙—金家果蔬保供、茶園—中崗茶旅融合、茶山—九坪休閒康養“三大產業組團”。
如今,完成蝶變的茶山村,正徐徐展開一幅秀麗的鄉村畫卷——“碧空如洗山似黛,暖風燻得李花白。亭舍步道散童翁,強農興村猶可待。”
如今,鄉村完成蝶變
3
“地怎麼種”
“過去大夥兒都不懂技術,只會種洋芋、紅苕、苞谷‘三大坨’,高價值的瓜果蔬菜種不好,也不敢種。”在鎮村幹部和技術專家的鼓勵幫助下,漁沙村一社社長李志賢成為最早嘗試發展特色種植業的村民之一。
2018年,他通過種植辣椒、生薑、西瓜等,一年收入3萬多元,當年就成功脫貧。
現今,他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本土農技指導員。這個身份,讓他既能學到農業實用技術搞產業,還能靠提供農技服務每年增收一萬多塊錢。
“從近期雨情和病蟲害發生情況來看,當前要搶晴施藥,做好辣椒猝倒病、立枯病和紅蜘蛛防治。”市農科院駐紅池壩鎮漁沙村第一書記劉吉振對著鏡頭說道。
作為一名果蔬專家,他早與當地幹部群眾“打”成一片。指導村裡果蔬基地建設2年多來,錄製上傳了7期技術視頻,主講技術培訓課10餘期。
類似他這樣的種植養殖技術專家在當地備受推崇,因為大家相信“科學種田才能高產高效”。
為幫助農戶“一專多能”發展,當地還聯繫了縣農廣校、文峰職高、恆易職校、騰飛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教師,將農技課堂開到了村落校舍、農家院壩、田間地頭。
近三年來,全鎮累計培訓農民7500餘人次,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結業證書”276份。通過根植本土的技術扶貧,發展壯大了產業振興的生力軍。
4
“如何增值”
“來了!來了!陳偉鴻和龍洋要推薦我們的茶葉了……”紅池商貿公司的劉俊琿顯得很激動。
為了這次央視財經攜手小滿金融給紅池壩鎮農產品帶貨,他足足忙活了半個月,從農戶家收購產品、篩選分級、包裝送貨,只為了幫大家將山貨賣的更多、更好、更遠。
今年以來,該鎮結合產品推介、外出參展、線上引流等方式,採取直播帶貨、以購代幫、以購代捐等措施,實現消費扶貧335萬元。通過農業與電商“聯姻”,為農特產品插上“互聯網”翅膀,飛出大山、走向市場,讓“土貨”變成“潮貨”。
為打消農戶“產品沒銷路,豐產難豐收”的疑慮,紅池壩鎮黨委政府持續在產業“接二連三”上下功夫,促進產加銷一條龍、農旅貿一體化發展。
在龍臺村5社,53戶村民自發組織開展人居田園環境綜合整治,通過“畜禽入圈、柴禾歸位、瓜豆上架、蔬菜成行、衛生上榜”扮靚家園,併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經營“金竹柳舍”鄉村民宿。
自2019年8月開業運營以來,10個月時間收入近100萬元,帶動2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餘元。
如今,紅池壩鎮堅定不移走“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農旅融合發展之路,7個農旅融合示範片即將全面建成,運營華僑城巴渝民宿、雲中客棧、橫擔山莊等民宿酒店3家,發展鄉村旅遊接待戶30戶,共計床位360餘張。成功創建“紅池雲鄉”AAA級旅遊景區,獲評“重慶氣候養生地”“網友最想去的十大氣候宜居宜遊鄉鎮”稱號。“春品茶賞花、夏避暑摘果、秋收藥採蜜、冬民俗戲雪”的四季農旅融合格局正在形成。
截至2019年底,紅池壩鎮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減貧1304戶、506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42%,建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9809元,基本實現“鎮有主導、村有支柱、戶有主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作者:巫溪縣紅池壩鎮人民政府
來源:上游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