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美拍,作為曾經短視頻行業的老大哥,已經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在最近它進行了短暫的技術升級,強調了自己的興趣社區的定位。那在最後,抖音、美拍誰又會贏得這一局短視頻之戰呢?


2018年開年至今,短視頻們依然酣戰。從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瘋狂撒幣,到抖音在春節期間用戶暴漲,再到近期監管整改問題爆出,戰況可謂跌宕起伏。

在這個普遍選手都高舉高打的戰場裡: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視頻行事風風火火,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有美拍,昔日的老大哥在進行短暫的技術升級後,甚至沒有像外界猜測的一樣,換掉自己的雙列feed流設計。

而在產品團隊最近一次接受採訪中,美拍重新強調了“興趣社區”的定位,看似對勁敵是不痛不癢的回應,實際上兩大陣營所走的路風卻是大相徑庭。

產品截然不同的畫風態度,折射的都是整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所呈現的“內容效率”與“內容質量”的平衡問題。抖音為代表的速食陣營血氣方剛,而美拍步子邁得更穩一些,方向也更為堅定。

大數據及算法的導向性,決定著內容的命運。

AI的長足進展,使得大數據挖掘能力更強。但是,智能算法大多是一個集中式信息輸入過程,機器的學習能力是建立在已往經驗之上。AI的價值一方面名曰精準推薦,一方面又存在著用戶訴求變化難以權衡的矛盾。

對於一個新生的短視頻平臺而言,最初的理念引導決定著平臺內容的調性,而平臺越往前走這種調性就越難改變。因此,短視頻的未來之爭又可以說是算法與內容調性之爭。

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今年春節,抖音短視頻成了最大的贏家,抖音在DAU達到3000萬後,其日活增速依然強勁,和美拍當年剛出道時持續蟬聯APP STORE榜單首坐一樣,抖音像生命力強勁的藤曼一樣伸展到世界各地。在同等級別上,抖音的最大競爭就是快手。

90後用戶佔比超80%的快手,對其印象最深的是“生活,沒有高低之分,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的口號,最為戳中廣大用戶的內心,頻頻登上各類TOP榜。

而抖音一開始的人群定位就是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從“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到“記錄美好生活”。顯然抖音的調性也變成了“記錄”為主,意味著更加貼近生活和平民化,卻似乎有搶佔快手市場之嫌。

在抖音野蠻生長的背景下,美拍顯得處於下風。但在我看來,這或許就是美拍主動的選擇。美拍已經走過了抖音要走的路,已經過了用戶增量期,用戶量相對穩定,反而有了更為清晰的產品態度。可能與抖音最大的不同是:抖音是用戲劇式的“表演”博人關注,而美拍則是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思維來界定社區邊界。

我們可以看見美拍的首頁推薦內容裡,並不是所有內容都符合“有爆點”、“強轉發性”的模型,更多是美妝、美食、手工這種題材相對日常,但是符合用戶“興趣”需求的內容,讓用戶看美拍時總能收穫點什麼。

這種內容的整體調性,美拍是在美圖的基礎上通過幾年的算法積累而達成的共識,無疑對於一二線城市的高淨值年輕女性吸引力更大,而這又是抖音短期內難以超越的。


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快手的“生活”、抖音的“表演”都是為了最大化用戶數量增長,藉助全民參與的方式,抖音快手即便不需要費力做UGC,也能極大地提升內容效率。但是,最近頻頻發生的事件也暴露了這種野蠻生長的缺陷。我認為:內容安全是系統工程,每個平臺肩負的壓力都很大,我們需要給行業更多的信心和時間去克服。

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泛娛樂資訊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在政府部門的監管之下稍有起色。

有報道稱:截止4月6日,今日頭條旗下所有短視頻產品光問題視頻就有10318條,封禁低俗擦邊問題直播達5000餘次。

快手CEO宿華更是發文道歉,表示將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算法,優先推薦個性化的更符合用戶興趣的正能量作品。有內涵敗給了“低俗LOW”反映的也正是“用戶流量讓位內容質量”的勝利。

正如宿華所反省的:“個性化”、“興趣”與“正能量”會是短視頻發展的未來。在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邏輯下,內容升級是所有依靠野蠻路徑發展起來的平臺,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但這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是積極的。


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經歷過美拍的崛起、快播的沒落、抖音的火熱以及快手的整頓後,我們發現互聯網裡流量的獲取似乎並沒有那麼玄乎,但是“打天下”與“坐江山”終歸是兩碼事。市場裡並沒有絕對忠誠的用戶,尤其是在替代成本幾近於零的短視頻領域,笑到最後的總是那些對平臺內容定位清晰、規劃明確、管理到位的公司。

用戶的需求總是在變,而算法的推薦又使得用戶的閱讀模式趨於標籤化,一方面用戶更傾向於挖掘自己內心的需求,另一方面用戶也希望能夠有所收穫。因此,行業競爭終歸是要回到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關係經營上來。

首先,用戶間的弱關係是影響用戶不忠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當內容同質化的時候表現的更加明顯,優質內容的持續性輸出,在沒有可靠的商業模式激勵的前提下,是顯得較為疲軟的。

有分析人士稱:從AppAnnie發佈的IOS熱門APP榜單中可以看出,IOS應用的用戶對優質內容表示出了極高的忠誠度。



其次,用戶與用戶、用戶與平臺之間的強關係一定是建立在某種利益價值之上的,要麼,能夠商業回報;要麼,能夠收穫成長,強黏性的建立最好是兩者兼而有著。對於內容提供商而言,讓用戶保持興趣比在同一興趣的社區中創造內容,成本要大得多。

因此,建立強關係鏈條是各行各業的出路。就短視頻行業而言,泛娛樂資訊的內容效率與垂直領域的內容質量進行真正結合,也是一件極考驗智慧與能力的事情。美拍提出“興趣社區”也算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了,畢竟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以強社交關係留住用戶,無異於為參天大樹鞏固水土。

在這點上,我還關注到一個有趣的小事,就是在美拍完成升級後推出的“I like美拍”活動。許許多多的用戶紛紛在美拍公眾號上留言,說美拍陪伴了自己大學4年;說在美拍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美拍找到了愛侶。對於一個產品來說,或許用戶的情感是比流量和流水更值得炫耀的事情吧。


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泛娛樂與垂直品類的鏈路打通,或是內容創作的出路。

打通泛娛樂與垂直品類的鏈路,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像抖音、快手這類化定位在泛娛樂的“生活”角度上的模式,就相對要難一些。問題就出在發展過程中,這類產品有可能會遇到“劣幣驅逐良幣”的危險。而單純依靠算法推薦,時間一長就有可能屏蔽掉用戶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繼而出現馬太效應,我並不看好這樣一個產品能擔當起行業優化的使命。

相對而言,美拍依賴美圖成長起來,確實有著先天優勢。但是若論美拍承擔起這個使命,還為時尚早,因為美拍的用戶群又過於侷限在女性這一群體中,即便擴張也是需要長久的時間與大量的精力。當然,不能排除美拍有這樣的野心與追求,因為美拍確實是一個很善於進行資源整合與架構規劃的團隊,而且現在也在做著這樣一件事。

抖音的火熱,中間確實帶著諸多的運營思維,抖音的“海草舞”就有“劇毒”,而發起的話題也是在聚合興趣,其社交平民化的特點確實實現了短視頻社交平臺“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用技術驅動挖掘用戶的興趣點,簡單直接是他的優勢,要享受娛樂,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是,話題參與的低門檻也就限制了平臺吸納精準流量的能力,熱度一過未必能夠留下很多人,這樣一來,商業模式也就略顯模糊。



而美拍的策略實際上是引導現有盤子的用戶“綻放”自己,在綻放中尋求歸屬感。其中,執行的過程用的是全產業鏈的系統化思維。

譬如:在舞蹈領域,美拍集合平臺優質資源,並用一系列的舉措整合舞蹈領域上下游資源,明面上打造強識別的舞蹈短視頻標籤,通過推薦算法匹配與用戶相契合的視頻,並且預測與培養新的興趣,通過內容分發,將基於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聚合起來,強化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黏性。內裡還通過“M計劃”成為鏈接達人與品牌商家的紅娘。

因此,行業鏈路打通的根本點在於能夠找得到一個價值點,並且做深做透整個產業鏈。相較於大海撈針的泛流量,吸納精準流量做生活圈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抖音的算法,美拍的社區,誰能贏得短視頻內容升級戰?


相關專業人士認為,人格化帶來的持續TO C能力才是2018年短視頻領域洗牌的重點。內容創作最根本的是影響C端的內容,商業運作反而次之,而短視頻內容層面最大的難題就是——持續性的輸出用戶感興趣的作品。商業運作與內容質量的關係,對內容創作者而言恰恰相反。因而,這就涉及到內容創作的激勵機制。

MCN的戰略合作已經不為大家陌生了,BAT巨頭都在內容創作領域做過這樣的決策。MCN最大的好處是規模效應,能集合行業資源提供更系統化的服務,從而為創作者持續輸出內容提供保證,但有所區別的是:這種機制能夠保留創作者的相對獨立性。

微博、美拍已經啟動了MCN計劃,相信未來有更多平臺會嘗試這種模式,提高對內容生產者的管理效率。

美拍與當紅新寵抖音的比拼可能不能再看用戶數量,硝煙瀰漫的短視頻江湖裡,美拍用“綻放”的方式聚合興趣體創造生活的美好,而抖音用“宣洩”的方式記錄生活的美好,二者的高度與走向留待行業繼續探討。一招解決企業運營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