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復甦滯後於生產復甦,CPI回落,PPI新低,警惕通縮風險

5月12日,統計局發佈4月物價指數。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3%,較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重回“3時代”,超出部分機構的預期,說明整體物價出現了下降,但同時也證明了整體消費的萎靡。

消費復甦滯後於生產復甦,CPI回落,PPI新低,警惕通縮風險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4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也出現了持續的下降,從3月份的-1.5%下降到了4月份的-3.1%,創造了自從2017年以來的最低點。

消費復甦滯後於生產復甦,CPI回落,PPI新低,警惕通縮風險


原因有三——

一是受到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影響。4月CPI漲幅回落1個百分點,主要受食品、能源價格影響。

二是國際上受疫蔓延影響,外貿易訂單大幅減少,產業鏈供應鏈均出現問題,除醫藥等行業外,產能過剩嚴重,企業開工不足。部分外貿產品轉而謀求國內市場。

三是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但疫情仍有反覆,消費恢復明顯滯後,特別是旅遊、娛樂、服務等行業。

消費復甦滯後於生產復甦,CPI回落,PPI新低,警惕通縮風險


5月11日央行網站發佈了《2020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廣義貨幣(M2)餘額209.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環比、同比分別增長1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

一方面,M2在大幅增長,另一方面,需求不振。未來我們面臨的,可能是通縮,消費不足,導致價格下降,會讓廠家的市場利潤下降,從而帶來更大的失業風險。

消費復甦滯後於生產復甦,CPI回落,PPI新低,警惕通縮風險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說: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疫情後日益強烈的報復性消費的需求,和口袋裡沒錢之間的矛盾。

結合之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我們該明白為什麼國家要把“保就業”放在重要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