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批: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2019年12月3日,CCTV-2,再次曝光報道了水滴籌業務員在線下“掃樓式籌款”!

傷了無數在平臺上真心的獻出愛心和想真心幫助那些真正的看不起病的病人好心人的心!用主持人的話來說:用慈善之名,消費了茲善人之心!

水滴籌:本是一個很好的平臺,為那些困難的和看不起病的家庭,解決了一些因治病產生的經濟負擔!通過平臺,損款人,捐贈到平臺,然後受捐人再從平臺進行提現!這樣對捐款人也知道自已的捐贈款是捐贈給了誰,是做什麼用途,用在哪裡!可是從新聞報道來看,我們好多善良的捐贈者都有種受騙者感覺。不僅僅對平臺對受捐者的資料審核不夠嚴謹,而且對於捐贈後的款項用途不夠透明!原則上講,捐贈款只能專款專用,只能用來支付病人治病相關項目的支出,而不能用作它用!可是平臺對於受捐人,提現後的用途並沒有進行約束和後續的跟進回訪;同時把捐贈款每一筆用處,支付明細進行公示!

對於善良的捐贈者來說,其捐贈款項是為了給需要的人治病所用!並非是留給病人之外的人用,如其父母,子女,愛人等或是用作其消費支出!如果做不到專款專用那也就違背了捐贈者的本意!既然,你是一家籌款平臺,那麼就有責仁和義務對捐贈者的每一筆款項負責到底,如果做不到,或是做不好,那建議就別再做這個公益平臺了!免得讓有些不懷好意的人鑽了空子!

同時水滴籌應是一家公益平臺!既是公益的,原則是說應是非盈利機構!而讓其業務員在線下進行“掃樓式籌款”,有KPI績效考核!那麼這些員工的提成的工資又是從裡來的,是不是也是從捐贈者款項中來好像公益的茲善機構,基本上都是”志原者“志原者是不收費用的即使支付費

慈善和生意還是有界線的!: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央視批: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看到這裡,對平臺的贏利方式有點沒有想通!那麼平臺又是靠什麼來贏利哪?那讓我們再接著向下看

10月21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場主題為“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現場,水滴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鵬表示,水滴公司旗下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水滴籌截至2019年9月累計籌款達235億元,近2.8億人參與救助,產生了超過7.5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水滴籌是水滴公司旗下的大病籌款平臺,但水滴公司的業務並不侷限於此,除水滴籌外,還包括水滴互助、水滴保兩大業務。

企業先用水滴籌平臺,作為流量入口!而一但平臺流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又再引流到其另外的兩個商業平臺:水滴互助、水滴保兩大業務!

2016年9月,水滴公司收購了一家擁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的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上線“水滴保”,開始向用戶推薦保險產品,同時銷售體檢、基因檢測、線上問診等健康服務。2017年初,水滴集市上線,水滴公司開始向電商方向發展。以水滴籌為主線,水滴互助、水滴保及水滴集市為增值渠道。至此,水滴公司的商業模式雛形顯現。

央視批: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和訊科技曾質疑水滴公司,借公益之名,行保險之事。掌握巨大的流量後,水滴籌開始為水滴保進行導流,從而為水滴公司產生利潤。公益眾籌只是水滴公司的表面,保險業務才是水滴公司的內核,從本質上來講,水滴公司是商業性質,並非公益性質。

水滴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贏得了資本青睞。據人民網報道,2019年3月,水滴公司完成近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投、創新工場等跟投。6月12日,水滴公司完成超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騰訊公司、中金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機構跟投。

央視批: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與此同時,創始人沈鵬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據天眼查,沈鵬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其父是中國人壽平邑縣支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也是縣裡的第一批保險業務員。

天眼查還顯示,水滴公司的運營主體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1億元,由沈鵬持股99%,冉偉持股1%。截至目前,沈鵬實際控制22家公司,涉及保險、藥房、投資等多個領域

央視批:公益平臺應釐清慈善和生意的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