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鍋,中概股背嗎?

華爾街已經用腳表達了態度:瑞幸是瑞幸,中概股是中概股。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鄔靜娜

瑞幸咖啡事件正在中概股頭頂上持續炸雷。

4月14日,做空機構香櫞發佈報告,認為跟誰學(GSX:NYSE)虛增營收70%,稱其是2011年以來最大的中概股造假案。報告一經發布,跟誰學股價迅速大跌10%,市值也蒸發了近50億元。不過當天收盤,最終只收跌0.64%。

在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的10多天裡,這已經是第二起針對中概股的做空。此前的4月7日,愛奇藝也遭到做空。

更深層的擔憂是,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中概股是否將重蹈八九年前的覆轍?


瑞幸的鍋,中概股背嗎?


2011年,也是從個別公司造假曝光開始,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機,不僅已上市公司的股價、估值大幅縮水,還由此引發一波私有化和退市潮,也導致後面兩年只有少數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成功。

瑞幸咖啡事件這隻黑天鵝會否起飛,前提是華爾街會否將瑞幸咖啡與中國公司劃上等號。從《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目前採訪調研的情況看,答案是“還沒有”。之後,如果沒有批量中概股持續被證明造假,那瑞幸事件的影響很可能就是短期的、局部的。

中概股也大概率不會再次陷入“至暗時刻”。

鯊魚聞到了血腥

從目前情況看,瑞幸事件已經引發了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密集做空。

愛奇藝首當其衝。4月7日晚,做空機構狼群 (Wolfpack Research)發佈做空報告,質疑愛奇藝業績造假。儘管這份做空報告相對粗糙,市場存在很大爭議,但愛奇藝股價當天仍然跳水。

愛奇藝股價剛剛收復失地,空頭又咬上了跟誰學。會計師事務所麥楷博平合夥人、首席執行官尹懿認為,“這段時間,做空的成本更低、獲益可能性更高。”

在他看來,瑞幸作假被證實,市場對中概股的信心相對薄弱,即使做空基礎不夠堅實,這時候引發股價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也更大。而無論是股價下跌還是止跌反彈,都有賺錢的空間。

對於做空機構而言,這就像讓鯊魚聞到血腥味。再加上近期中概股正在密集發佈2019年財報,這本身就是個“敏感時期”,以往也是利好做空的時間段。

這其中,“市值超過5億美元、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交易量又比較大”的中概股,尤其容易受到攻擊。美國一家對沖基金人士說,市值5億美元以上的80多家中概股,他們都摸過一遍。

有意思的是,面對蠢蠢欲動的做空機構,中概股們集體選擇了“低調”,以避免引起做空機構的興趣。

本刊記者採訪了多家中概股公司,大多數公司負責人都表示,“不對瑞幸事件做任何評論”,或者對做空“不置可否”,認為只要做好主營業務、遵循信批政策,就不用理會做空,理由是“其中絕大多數都立不住腳”。

對市值管理不上心、和投資人缺乏有效溝通,中概股的這類毛病由來已久。“即使績優公司,被做空也會形成一個汙點。”尹懿說,後續可能會不斷被翻出來。比如目前率先被做空的愛奇藝、跟誰學,此前都有過被做空的經歷。

尹懿建議,中概股要學著主動防範做空。最簡單的舉措是直接模擬一次做空,“有可能看到公司外圍、公司的信息管理有多少漏洞”,才能最終防患於未然。

一個“極個別”事件

不過到目前為止,瑞幸事件還沒有影響中概股的整體走勢。即使在它自曝財務造假22億元的頭幾天,中概股前20家公司的股價也沒有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華爾街已經用腳表達了態度:瑞幸是瑞幸,中概股是中概股。市場展現了理性的一面。造假從來就與資本市場相生相伴。在美股市場,做空也只是一種平常的市場行為,並不只針對中概股。

更重要的是,與2011年不同,今天的中概股在結構上已經有了很大不同。這也決定了,除非後續批量出現“瑞幸”事件,否則中概股不太可能再次遭遇“至暗時刻”。

目前200多家中概股中,有阿里巴巴這樣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巨無霸,其後還有十幾家公司的市值超過百億美元,市值在10億~100億美元的數量更多。僅憑瑞幸,市場很難像2011年那樣翻轉。

“說到底瑞幸還不是個大公司。”一位市場人士說,即使股價在頂峰時,瑞幸的總市值也只是百億美元級別,這與它吸引的關注度並不相符。這家公司只是在短短兩年內塑造了一個商業和資本市場的傳奇故事,吸引人的還有這隻股票“驚人”的交易量,遠高於同等規模的中概股。

瑞幸造假也被認為是一個“極個別”事件。雪湖資本CEO馬自銘2004年開始就關注中概股,他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個別事件不能代表中概股現在的整體狀況。

“2013年以後,中概股已經基本清理乾淨,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造假現象。”馬自銘說,在這段時間裡,一些之前就已經上市的中概股表現優異,比如好未來、新東方、唯品會等,這三家2013年~2019年間的漲幅都在5倍以上,2019年的上漲幅度也都超過了100%。

此外,過去六七年,一大批優質中國公司在美上市,也提升了中概股在海外市場的口碑。這個名單中包括了阿里巴巴、百勝中國、愛奇藝、騰訊音樂、嗶哩嗶哩,等等。

如果認同這個判斷,那麼瑞幸事件影響很可能是短期的,不足以給中概股帶來“致命性”打擊。

華爾街仍然歡迎好資產

走在赴美上市路上的中國公司們,實際上也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

“(赴美上市)內部準備工作還在照常推進。”北京一家公司負責人說,中概股的整體估值並沒有被普遍性打壓,這是他們的首要信心來源。

華爾街是最現實的。

前述市場人士說,“如果有好的中國公司,他們不會不投資”。從2017年開始,這幾年赴美上市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截至2019年的三年中,總計有超過100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市掛牌交易。

美國當下的疫情狀況又加劇了歡迎中概股的必要性。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資產已經是很多人眼裡的避險資產。而在美國市場中,中概股還只佔了很小的一個比例,空間巨大。

即便有影響,美股大概率也不會一杆子打翻所有中國公司。瑞幸事件,很可能只是讓一種商業模式在美上市打上了“封號”。那種前期靠大量燒錢、大規模補貼創造業績的故事,美國市場上的投資人可能已經不感興趣了。

2019年,Uber、Line上市破發以及WeWork擱置IPO,這個信號已經透露出來了。瑞幸造假後的市場反饋,無疑明確了這一信號。

“我們在美國上市的同行,股價、交易量都沒有受到影響。”前述正在準備赴美上市的北京某公司人士說,受益於疫情期間線上業務的發展,這家同行公司的股價在2019年的基礎上甚至還有不少拉昇。

當然,這些準中概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們很可能要面對更為嚴格的上市審計,還有低於預期的定價和籌資規模。在瑞幸證實財務造假後,投資者很可能會通過更高的“風險折扣”來對沖潛在的投資風險。

此外,市場還有猜測,瑞幸事件之後,美國市場極可能會提高中概股上市的門檻,那些市值較小的公司,可能會被攔在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