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非訪”結緣 助“新房”夢圓——鄉鎮幹部與貧困戶的百姓情長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在陣陣鞭炮聲中,搬新家住新房,一派忙碌而熱鬧的景象,可新房的主人劉蓋文卻滿眼淚花。這是幸福的淚,喜極而泣,對於有5個殘疾人的6口之家來說,今天的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這是感恩的淚,這一切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還有恩人的幫助。說譚常青書記是他的恩人一點都不為過:常青書記主動結對幫扶,認下這門窮親戚;籌資15萬餘元幫助他的大兒子劉志楊實現復聰手術;為他申請了全家低保;幫助已輟學女兒劉思慧成功復學並獲得雨露計劃支持;幫助有殘疾的妻子找到了工作;為劉蓋文重建新房忙前忙後爭取政策支持……一樁樁一件件,是一名縣政協委員的履職日常,也是一名普通鄉幹部的使命擔當,更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百姓情長。

因“非訪”結緣 助“新房”夢圓——鄉鎮幹部與貧困戶的百姓情長

“窮”上訪變“窮親戚”

時間回到四年前,那時,頻頻上訪的劉蓋文對於今天的一切真是想都不敢想。

2016年4月12日晚上11點,寒風瑟瑟,衣著單薄的劉蓋文帶著8歲的殘疾兒子劉志楊露宿北京街頭,身上沒帶多少錢,也沒有落腳的地方,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當被譚常青及村幹部找到的時候,唯有對抗和倔強的脾氣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譚常青和劉蓋文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縣政協委員、時任牌樓鄉紀委書記的譚常青,根據鄉黨委內部分工,被派駐聯繫神洲村。當得知該村村民劉蓋文父子在去往北京非法上訪的路上後,駐村領導譚常青的第一反應是必須儘快找到人及時穩控,於是立即帶著村幹部驅車趕往北京。當找到劉蓋文時已是深夜,為避免他因不懂法在北京亂闖對首都當地造成治安壓力,譚常青把劉蓋文父子帶到一家旅館安頓好,從政策到法律對劉蓋文進行了嚴辭訓戒,嚴厲批評劉蓋文的魯莽行為,告誡他有訴求必須依法進行。同時也瞭解到,這已不是劉蓋文第一次赴京上訪。

要化解這一“非訪”難題,必須先找到問題的根源。譚常青開始了對劉蓋文的深入走訪瞭解:劉蓋文其本人和母親兩個人視力殘疾,妻子和兩個兒子(當時一個8歲、一個6歲)三個人均為先天性聾啞殘疾,唯有一健康女兒(當時14歲),一家人蝸居在年久失修的瓦坯房中,家裡缺少勞動力,貧困至極。面對家庭困頓及接連降生的殘疾孩子,劉蓋文萬念俱灰,他寄希望於社會和政府的救助。2014年,“國家搶救性復聰救助計劃”為其小兒子劉志含(5歲)成功實施復聰手術。其大兒子劉志揚因為超過年齡範圍,被告知復聰手術需要自費15萬餘元。可劉蓋文對於大兒子因超齡未被納入救助計劃,需要自費的政策始終不理解,開始了到縣裡、省裡甚至北京的上訪路,把“上訪”當成了挽救他家庭的救命稻草。

6口之家中有5人殘疾,15萬餘元復聰手術費缺口,每走訪一次這個特殊的困難家庭,譚常青的心都會被緊緊揪住。為此,譚常青主動向鄉黨委政府申請與貧困戶劉蓋文一家進行結對幫,穩控加幫扶,結下這門窮親戚。在諮詢了相關部門,得知劉志楊不符合復聰救助政策後,他另闢蹊徑,在輕鬆籌平臺上為劉志楊發起慈善募捐,同時,還利用同學等社會資源聯繫上長沙安仁同鄉會、東莞安仁同鄉會、佛山安仁同鄉會等發出募捐倡議,進行籌款。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長達一個月的努力奔波,最終為劉志楊籌得各方善款15萬餘元,復聰手術費用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當這筆善款交到劉蓋文手上之時,劉蓋文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手術順利實施,劉志楊終於植入上了人工耳蝸,成功復聰。就這樣,不但解決了劉蓋文的訴求,同時也為地方政府徹底化解了一宗非法上訪社會安全隱患。

因“非訪”結緣 助“新房”夢圓——鄉鎮幹部與貧困戶的百姓情長

拔“窮”根愛心延續

自2016年結對幫扶以來,譚常青始終沒忘當時結下這門窮親戚時的初心。平均一個月走訪“串門”兩次,他對劉蓋文家的問題如數家珍:如全家只有兩個殘疾兒子落實了低保;其年滿16週歲的女兒劉思慧從中專輟學打工以貼補家用;現居住的房屋一到冬春季節嚴重透風漏水,一家老小蝸居危房;3畝多責任田無人耕種,國家扶貧自主創業獎補政策失之交臂等等,譚常青急群眾所急,並鼓勵劉蓋文一家一起來想辦法,在他看來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6年10月,結合省、市民政部門關於低保大清理大識別行動,對照政策條件將劉蓋文的情況按要求進行了識別上報,解決了全家低保,為殘疾家庭基本生活給予了最為基本的保障。

同年12月,幫助劉志楊成功實施復聰手術,可看劉蓋文家的房子還漏水透風,作為幫扶責任人的譚常青急在心裡。經對接縣扶貧辦、縣危改辦瞭解相關政策後,又協調鄉村工作人員,聯繫第三方鑑定機構為其房屋進行安全鑑定,爭取到貧困戶危房改造幫扶資金10000元,並聯系施工人員安裝遮雨天棚,確保劉蓋文一家度過一個暖和的春節。

2017年10月,走訪得知:劉蓋文的女兒劉思慧所讀的中專學校是自費的,因看到家庭如此困難,劉思慧在暑假時就中途輟學跑去了廣東打工以貼補家用。當時所有學校都已經開學1個多月了,譚常青又聯繫朋友幫忙,將其女兒成功勸回並納入雨露計劃,安排到郴州市綜合職業技術學校繼續學習。扶貧先扶智,讓他女兒獲得教育資助,學會一門技術後,能有更好的就業選擇,家庭就多一份希望。譚常青如是說。

為了爭取國家扶貧自主創業獎補,劉蓋文在譚常青的建議下,將3畝多責任田請親戚幫忙種上,併購買了雞鴨苗各20羽在屋側圈養,既保證了良田不拋荒,又能得到扶貧資金獎補。雞鴨養殖除可賣得幾百元的收入,還可改善一下自家的生活。

2018年,譚常青再一次動用廣東同學資源,多方聯繫,東奔西跑,並最終為劉蓋文的妻子到廣東某企業謀得了一份工作,讓其家庭有了一份較為固定的務工收入。

隨著子女日漸長大,作為父親的劉蓋文開始為住房問題苦惱,一家人蝸居在瓦房中,時時想著要將現危房拆舊重建。譚常青得知劉蓋文這一心思後,和他一起打起了小算盤,通過測算這幾年扶貧以來政策幫扶以及其妻子打工的收入,基本確定了重建的思路。說幹就幹,譚常青幫忙物色施工隊伍,聯繫建房所需建材,動員劉蓋文的親朋好友共同幫襯。2019年12月,終於拉開了劉蓋文拆舊房建新房的序幕,前前後後共花了半年時間,克服重重困難,這一艱鉅任務終於得以完成。新房建成竣工那天,劉蓋文再一次流下了感激的淚水,並由衷說出了感激的話:“還是共產黨好,真的感謝共產黨的好乾部,感謝譚常青書記”。

因“非訪”結緣 助“新房”夢圓——鄉鎮幹部與貧困戶的百姓情長

功無“窮”重燃夢想

從2016到2020年一晃就是四年,每月2次,近100次走訪幫扶,這是譚常青和貧困戶的時間賬。從籌資復聰、解決低保、介紹務工、產業獎補、雨露計劃到住上新房,溫暖惠及到了劉蓋文家裡的每個人,關懷和幫扶讓劉蓋文放下“上訪”執念,進而感黨恩跟黨走,這是譚常青和貧困戶的感情賬。

就是這樣一名心繫貧困戶的鄉鎮幹部,出於一顆愛心,出於一份責任,為維護一方社會穩定,讓貧困戶早日高質量脫貧,而不辭辛勞把功夫用在平常,默默奉獻,點滴幫扶,實現了小人物的脫貧夢,給貧困家庭帶來了新的生機,燃起了全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