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籍華人餘茂春現象,引發對教育的深刻反思

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一項民生和國家的基礎工程,事關民族的未來和千家萬戶的幸福。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建國初逐漸消除了文盲,90年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高。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教育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家改革開放後的高速發展,教育功不可沒。但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斷顯現,引起公眾廣泛地討論,值得教育深刻反思。

據美媒報道:美籍華人餘茂春是特朗普智囊團隊的重要成員,是反華急先鋒蓬佩奧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餘茂春的辦公室離蓬佩奧的辦公地點只有幾步之遙,可見兩人關係之親密。美國很多反華、打壓、圍剿中國的強硬措施都是出自餘茂春,他被稱之為美國的國寶人物,對中國有百科全書般的認識。

由美籍華人餘茂春現象,引發對教育的深刻反思

餘茂春,1962年出生於重慶,參加1979年參加高考,考入南京大學,在歷史系就讀。1985年前往美國留學並定居。1994年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書,他的很多學生在五角大樓和國務院工作,都有很強的反華意識,餘茂春本人是反華爭先鋒。餘茂春作為美籍華人理應為中美溝通多做工作,架起中美溝通的橋樑,做中美和平的使者,但他貪求榮華富貴,極力破壞中美的合作關係,妄想把中美拖入新冷戰,實現中美完全脫鉤。他的所作所為極其卑劣,助紂為虐,數典忘祖,令人十分厭惡,失去了做人的起碼底線和良知,是對中國文明和歷史的褻瀆,公然與14億中國人為敵,為有這樣的美籍華裔而蒙羞。

由美籍華人餘茂春現象,引發對教育的深刻反思

餘茂春自以為十分懂中國歷史、文化和中國的現狀,其實他對中國認識可能還停留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根本不懂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不瞭解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凝聚力,不瞭解中國的國家意志,不可解中國的發展現狀。餘茂春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是世界和平的破壞者,是人類文明的敗類,歷史和時間會證明,他最終會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由美籍華人餘茂春現象,引發對教育的深刻反思

最近也有留美學生在畢業演講時稱美國的空氣就是甜,海外留學生許可馨、季子越在國外社交平臺發表“恨國”言論,所有這些無疑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失敗之處,值得教育深刻反思。

教育的神聖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育工作者要用立德樹人為現代中國教育鑄魂。一個人學識水平越高,能力越強,如品行低劣,沒有家國情懷,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提出:立德、立言、立功。在他的思想體系當中,提出“致良知”學說,十分重視德和家國情懷的培育。愛國自古就流淌在中華血脈的最深處,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人物,有很多美妙的愛國故事,留下了很多千古傳頌的愛國詩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憂而,後天下之樂而樂”。有國才有家,國家是人民幸福的港灣,強大的祖國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堅強後盾。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動力,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當中,愛國是一個人最真最深的情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做人之本。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爭奪成為國家戰略。如何培養國家認同感強的高科技人才,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重大任務,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是新時代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培養品德高尚、科技能力強的愛國人才是新時代教育義不容辭地責任。要堅決杜絕“美籍華人餘茂春現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重視知識傳授,輕視道德品質培養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以前甚至發生有學校個別班級慶祝洋節“聖誕節”現象,這是教育價值觀扭曲,造成學生思想混亂,與立德樹人背道而馳。這種現象要堅決制止,嚴肅處理。

新時代的中國教育要積極探索立德樹人教育的具體路徑,拓寬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把國家認同作為立德樹人的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