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導語:立夏過後,是釣鰱鱅的好季節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鰱鱅魚一年四季可以釣得到,但若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只是在晴好的天氣裡,溫度6度以上,才能夠有所嶄獲。而立夏過後,情況大為不同。它預示著釣鰱鱅魚的黃金季節即將來臨。


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為什麼這麼說呢?

驚蟄過後,進入立夏這一節氣,預示著春天已然基本結束了,夏天來了。這一段時間,氣溫大幅回升,與其它魚種不同的是,鰱鱅魚喜高溫,氣溫越高魚情越活躍,喜歡成群結隊在水中上層或淺表富氧層內活動。此時,只要你掌握了一些釣鰱鱅的技巧和方法是很容易釣到它的。

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問題來了:立夏過後釣鰱鱅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線組的搭配

由於鰱鱅體型較大,魚線的選擇上,主線一般選用主線2.0至~3.0之間,子線1.0~1.5即可。但若魚個體在五斤以上的鰱鱅,線號可以適當放大。魚在中鉤後,第一時間內迅速外竄,掙扎力度非常大,在釣竿的選擇上,我們一般要選擇調性較高的28調或以上釣竿,釣竿腰力強,回魚快。浮漂的選擇,我們儘量選擇吃鉛量在3.0~4.0之間,這樣的浮漂,在拋竿過程中,不易驚魚,出口且明顯,頓感十足。手竿鉤條個人喜好新關東3~5#,組鉤一般為9~12#。各地魚情不一樣,建議選用時,要根據當地釣點水城魚個體大小和水深情況來合理匹配。

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調釣方式

釣鰱鱅一般以釣浮為主。調漂方式有二種。一、為帶餌半水調漂,調目即釣目。二、空鉤半水調漂肚,漂尾全露。掛餌後,形成的狀態,即是調高目釣低目。子線長度宜50公分~80公分對摺,鉤距不得10釐米。

釣位選擇

釣手竿要選擇在湖庫有鏵尖的地方和其兩側的凹凸處,大壩下,閘口處和深淺結合部,河汊選在進出水口,洄水灣,儘量選在下風口處垂釣,這些地方,鰱鱅魚活動較為頻繁。黑坑或池塘要秉承長釣腰,方釣角的基本思路。釣位選擇要結合釣點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而用海杆掛組鉤和水怪(吊籃)時,釣點的選擇,我們要看水中央是否有鰱鱅活動的蹤跡,比如說,鰱鱅嬉戲時產生的拍打水面產生的聲音和水紋波動,將鉤餌拋投至該釣點即可。找準魚層是關鍵,找魚層,我們開始從距離水面一米左右開始找起,前期通過高頻率的拋杆看浮漂,是否有信號出現,如果無口往下拉,如果出現有重物表示魚層上面。哪裡口多,哪裡魚口瓷實,哪裡就是魚層


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餌料方面

我們通常所說的鰱鱅,其實是白鰱和花鰱的組合,白鰱我們這管叫鰱子皮,花鰱則是鱅魚,人們通常稱為胖頭魚或大頭魚

鰱魚對酸味餌尤為喜愛,比如說大蒜味,醋味類型的餌料。而鱅魚則是對腥臭味獨有情鍾,比如加了動物蛋白或是類似於臭雞蛋,臭乾子味道類型餌。但是富含水果香甜的味型餌也是它們所喜愛的食物。關鍵是餌料的霧化性要好,比重要輕,開餌時餌水比一定要到位,開至稀飯狀為最佳。餌料要具有溶散,剝離的同時,還要有著一定的附鉤性,不可入水即化,消失貽盡。

漂像把握

由於鰱鱅的覓食方式獨特,是靠魚腮呼吸,魚口張合將食物喝入,難免被吸入腮中或掛住了魚身體某部位,不是正口錨住的現象也很多。漂像有如下幾種,浮漂突然加速下沉,直至黑標,我們一般根據力度大小稱其為口小頓口和大頓口,浮標被托住停頓,而後發生位移,稱為橫漂。浮漂發生連續跳動,稱為點漂

。以上幾種漂訊信號真實,只要把握好揚竿時期,揚竿易中魚。


立夏過後,釣鰱鱅,掌握住這幾點,魚獲多得扛不動


最後,綜上所述,立夏過後的確是個釣鰱鱅魚的好季節。釣鰱鱅魚,根據我多年的實戰經驗,天氣越熱,溫度越高越好釣。但是,立夏過後,天氣高溫炎熱,酷暑難耐,給我們釣魚人造極大的安全隱患,比如說中暑而發生意外,因貪圖一時涼爽而下水游泳發生溺亡事故有發生。我們在立夏外出垂釣鰱鱅魚的同時,也要搞自身安全防護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