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

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

——龚贤

在中国美术史上,作为一位艺术家,龚贤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存在。

以“造化”为师的龚贤经历了乱世、亲人亡故等磨难。

同等遭遇的画家大都以归隐寡居、沉寂冲和的心态聊以度日,以书画遣兴明志。

而龚贤则与众不同,他在艺术上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居,自号“半千”,自诩五百年中没有像他自己这样的画家存在。又自名“岂贤”,自诩“哪里有我这样贤达之人”。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木叶丹黄图》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柴丈人、钟山野老,原籍江苏昆山,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度寓居扬州。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松亭远山图》

飘泊流离的人生

幼年家境的不幸往往能给一位艺术家带来思想上的刺激,并进而激发出创作上的潜能。

龚贤的幼年出生于明末江苏昆山的一个业己没落的官宦家庭,没多久便举家迁居南京。

不到十岁母亲就去世了,而续弦后的父亲和祖父去四川公干,这一去便没再有任何消息,尚是少年的龚贤就失去所有至亲,不得不说是非常不幸的。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 《春泉斜辉图》

从十三岁开始,龚贤开始学画,以师法董其昌作为初入绘画的门径。

明末时期正值社会政治局势动荡的时代,许多关切民族危机的爱国知识分子在南京秦淮河畔结社赋诗、讲学论艺。

满怀建功立业热忱的青年龚贤也参加了社团活动,诗文书画上的造诣和他正直的人品,使龚贤开始在南京士大夫中崭露头角,受到各方的关注。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柳林茅屋图》

尽管明末大批汉族士子积极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去,但历史的洪流终究不可逆转,明亡清兴的时局还是到来了。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在纷乱的战事中龚贤因为居住在南京城的北边郊区,没有被刀光剑影的战火荼毒。为了谋生和躲避战乱,龚贤远走他乡,去了山河萧索的北方,后来又回到已是满目疮夷的江南。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高山茅屋图》

南归后的龚贤再度面临了人生中的不幸,自己在早年娶的妻子和孩子都已经在贫病和动乱中死去,如今的龚贤已是孑然一身,茕茕独立。

此情此景,龚贤曾赋诗一首,“壮游虽我志,此去实悲辛。八口早辞世,一身犹傍人。”

尽管已经十分悲惨了,但人生总还得走下去。迫于生计,龚贤不得已来到扬州卖画,并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暂时安稳的龚贤此时再度娶妻生子,算是渡过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段快乐时光。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翠嶂中天图》

难掩对故乡的思念,龚贤最后又回到南京居住,几经搬迁最后定居当地的清凉山。

在屋前的半亩空地上自筑“半亩园”,从此幽居于此,赋诗作画,编选唐诗,过着坚守节操的贫苦生活。

“半亩园”的幽居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龚贤的继妻和其他亲人又相继去世了,三度受到打击的龚贤行将就木,日常生活几乎完全依赖自己妹妹打理,最终在遭到当地豪强索书画的野蛮行径后,龚贤一病不起,含恨长逝,年约七十岁。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溪山无尽图卷》

“积墨法”作黑白配

龚贤作画以秃笔和尖笔兼用,用老辣朴拙的笔触表现山石的苍劲,使得他的山水显得沉着而稳重。

在用笔上强调要“欲秀而老”的龚贤,主张用书法中的中锋用笔入画,提出画家四要是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在古、健、老、苍的特点上规避刻、结、板的毛病。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山水》

要在画家四要的基础上做到古、健、老、苍,就要用墨进行烘托。

龚贤用墨有自己的特色,与前人完全不同,以多层次的一遍又一遍积墨见长,反复皴擦积染,有时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挂壁飞泉图》

层层的积墨并未使龚贤的画显得一味深暗,在积墨的同时龚贤也加入了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

龚贤的山水画,用积墨法堆积山石的暗部,使画面深沉雄厚;而在亮面或轮廓边缘处则留出部分高光和坚实的轮廓,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高岗茅屋图》

在画风上龚贤极力追求苍润的境界,沉稳浓郁的积墨要表现出物象的厚与润。

强烈的明暗对比让龚贤的画有“墨龚”和“白龚”的不同特色,暗黑处浓密苍茫,亮白处简淡雅洁。

龚贤曾在他的《半千课徒画说》中形象地描绘他的黑白对比手法,“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万山云雾图》

“奇”而“安”的构图

龚贤的山水画强调山川丘壑的经营构思,提出山水景物的描绘应“奇”而“安”。

“安”是画面要真实合理,“奇”是要有变化、不一般。

“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龚贤认为能做到“愈奇愈安”的画才能算成功,才能真实动人。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紫苔静壁图》

用“奇”而“安”的旨趣安排画面的构图,龚贤的画显得视野格外开阔,气象万千。

中国国的山水历来讲究“三远”式构图,龚贤将这种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有所突破。

在画作中,龚贤常常提高视线的角度,大多采用俯视的视角,居高临下,一鉴山河美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视线中再逐步将视觉拉回到仰视,使画面在下揽深谷的开阔视野后,又有上突危峰的奇险之效。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山半楼台近夕阳》

龚贤以厚重明净的积墨法作山水画,笔触缜密给人以“满”的感觉,但龚贤常用云带和流水将画面分隔成几段,破开“满”给人带来的滞塞感,在充实中彰显雅致。

以积墨为影调,表现体积和层次,渲染空间距离,在笔墨的浑然一体中,龚贤做到气和韵的协调统一。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夏山过雨图》

龚贤悲惨的人生遭遇是历史动荡时期,身处社会底层的艺术家的缩影,特殊的经历和心理使他的审美风格更多地趋向沉厚明净,最终在他的笔墨图式和山水画意的形式中积淀出龚贤山水的美学价值。

龚贤:行走在黑暗世界中、寻求清凉之道的艺术大师

龚贤《山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