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群防群控做“最大社會公約數”:教2400萬上海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疫情防控,群防群控是最大社會公約數。整個四月正值愛國衛生月,全市750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60多萬市民走出家門、走上街頭,積極打掃衛生、清除衛生死角……2400萬上海人用踐行健康生活方式來為防疫築起最堅固的公共衛生“銅牆鐵壁”。

就在昨天,松江區泖港鎮健康主題公園、腰涇村、胡光村和朱定村等農村地區實行農村人居住環境清潔活動現場,以解決影響村民生產生活的環境衛生問題為重點,開展健康科普、病媒生物防制、控煙巡查、群眾性查螺報螺、鄉村環境整治、河道環境清理等一系列農村環境清潔活動,為愛國衛生月畫上一個完美句號。

防疫中復工復產,16區全面整治人居環境

群防群控是打贏疫情戰的“基本盤”,也是我國抗疫的獨有特色。自1989年開始,我國將每年四月定為愛國衛生月,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核心,廣泛宣傳強化大衛生觀念。今年正值新冠抗疫特殊時期,整個四月,上海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復市,16個區全面開展城鄉市容、集貿市場和老舊小區的環境衛生三大改善行動,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

在廣大郊區,市愛衛辦、市農業農村為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清潔”現場活動,促進村莊清潔行動,重點抓農村環境清髒治亂、抓村民健康觀念更新、實現了衛生管理常態長效。來自市愛衛辦的數據顯示:今年愛國衛生月期間,全市共清潔村宅3000餘個、清理垃圾4000餘噸,解決村民關心的主要環境衛生問題8700多個;設立農村宣傳陣地3200餘個、發放宣傳資料53萬餘份,得到近59萬村民群眾的響應和參與。此外,全市開展農村地區春季滅鼠和早春蚊蟲消殺工作,出動專業人員7500餘人次,巡查病媒防制設施10萬餘處,整改問題2300多個,這也為農村地區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防控奠定工作基礎。

圖片

專業帶動群眾,網格化深入普及健康理念

群防群控,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身體力行積極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松江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李正介紹:在松江,全區成立成立和加強環境衛生、控煙督導、病媒防制、查螺滅螺等4支群眾性志願巡查監測隊伍,作為專業隊伍補充,活躍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行動中。專業人才牽頭群眾,形成松江區群防群控的“三張網”

圖片

圖片

李正對“三張網”加以闡述,在松江,愛國衛生隊伍得到完善,構建了一張群眾“參與網”。此外,採取區域成片管理,形成綜合“治理網”。網格化管理,包片包乾,分區域分時段推進,共建群眾自治與專業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治理。開展文明健康倡議,形成社會“動員網”。圍繞個人防護、飲食習慣,摒棄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文明健康倡議活動。

松江只是上海群防群控的一個縮影。

市愛衛辦副主任王彤介紹:今年愛國衛生月,市愛衛會、市健促委會同11部門,聯合向全體市民發佈倡議書,倡導文明、革除陋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潔淨城鄉環境、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共有近30萬市民積極響應。12家知名企業聯合發出倡議書,呼籲廣大企業“健康至上”,助力創造健康環境。市機管局會同市級機關工作黨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務員局聯合向全市市級機關發佈倡議,市級機關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參與社會健康治理,用實際行動爭當健康使者。從社會倡議、頑症治理,到環境清潔、除害防病等,一波波全民參與的健康行動“熱潮”將健康習慣“觸角”深入到每個角落,2400萬市民身體力行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聯名倡議健康走廊,多元形式“走心”防疫

完善群防群控機制,廣泛發動市民群眾,是阻擊疫情的最堅固“銅牆鐵壁”。自1月20日本市發佈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信息後,愛國衛生工作全面部署的功效就逐漸凸顯。一根時間軸可見,群防群控與疫情防控形勢緊密貼合——

春節前夕,在全國率先開展農(集)貿市場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春節長假,持續加強冬春季愛國衛生工作,降低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

針對社會焦慮情緒,聞玉梅等12位院士聯名向上海市民發出倡議,呼籲科學認知、理性對待;抓住疫情防控有利時機,向全體市民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倡議,得到廣大市民支持和響應。

三月春季愛國衛生運動,以七類場所為重點,集中開展五大行動,進一步夯實抗疫基礎。

吳凡、張文宏等12位醫學專家聯名發佈《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專家共識》;推出六大舉措,讓健康科普成為《健康上海行動》的“第一行動”;編制發佈七類場所愛國衛生工作提示,營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環境。

淮海路商圈地鐵10號線長達30米的陝西南路文化長廊中,布展以“健康是最重要的祝福”為主題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宣傳長廊,創新展現愛國衛生月主題。

圖片

社會動員全民參與,上海市民健康意識高漲,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扎堆成為防疫“四大法寶”,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新食尚、餐飲風向標”。王彤表示,今後全市還將進一步通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充分發揚愛國衛生優良傳統,人人參與人人行動人人受益,為《健康上海行動》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打造最大社會公約數,夯實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健康之基。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