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导语

今天看到个视频。

一个小胖墩拖着大书包从校门口出来,把包往奶奶手里一塞,撒腿就往车站跑去。老人家在后面,颤巍巍地边追边念叨:“慢着点儿,看着车……”

旁边一姑娘不屑地嘀咕:“就惯着吧!你心疼他,他可不心疼你!”。说完,同伴一片附和,“以后我有孩子,可不养这毛病。” “就是,连个书包都背不动,长大还能指望他什么!”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1

曾经,我也十分“鄙视”代背书包的父母,直到自己孩子上了学……。

四十斤的娃,七八斤书包是常态。需要带体育、美术用具的时候,十斤左右也平常。为了保持平衡,小小的人儿前倾身体,头颈也跟着用力。怕书包滑下来,不时还要用力耸耸肩膀。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香港理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当书包重量超过体重的10%,负重超过20分钟,脊柱压缩达6-8毫米!

ACA( 美国整脊协会American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也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年平均有6000-7000个孩子因颈肩疼痛就医,而这一现象与孩子长期背负过重的书包有直接关系。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触目惊心的数字叠加在孩子背包的背影上,还顾什么路人鄙视,当然是孩子健康更重要啊!

培养独立性没错,但也要结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和个体差异综合考虑,不能教条到以牺牲孩子健康甚至安全为代价!


2

有一则新闻报道,晚9点多的南京火车站,一名13岁男孩独自在站前广场徘徊。

民警上前询问得知,孩子母亲在上海开会无法脱身,于是给孩子买了车票,让他独自一人从上海回盱眙。

中途经南京转车时,男孩不知该怎么办,迷茫中被民警及时发现。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联系到孩子父亲,其声称独自出行是为锻炼孩子。在民警再三劝说下,他才托朋友帮忙把孩子接走。

民警表示,“小孩独自乘车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父母要各个方面衔接好、关注到。” “以免小孩在人多事杂的地方出现意外。”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据公安部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团圆”系统(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三年,共接到儿童失踪案3978起。在知名平台“宝贝回家”上面,寻亲消息更是多达4万余条。

如此“强行” 锻炼,对孩子成长有多少益处尚不得而知,但“副作用” 可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眼前。

除了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父母“逼孩子独立”,还容易对孩子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邻居轩妈,发现轩轩脖子有抓痕。一问之下,才知道被小区的孩子欺负了好几次。

问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轩轩说:“每次你不是都让我自己解决吗?说了也没用。”

过分强迫独立,会将孩子推向无助。轩妈以为儿子没有问题,而实际上问题一直都在。

只是孩子想不出办法解决,求助又屡屡被拒,于是学会了逃避和隐忍。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父母常站在成年人角度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想当然地认为“这点小事他自己可以应付” 。然而孩子无论从行为、经验,还是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显然达不到成人的高度。

无视孩子内心需求和能力界限,盲目进行形式上的“独立训练”,无疑弊大于利。


3

有人说:“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他们就像老鹰不教小鹰飞翔,却在成年后不由分说把它推下悬崖。”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但教孩子独立,不等于逼孩子独立。


将教育融入生活,通过日常点滴积累,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助孩子获得独立能力。

1、从“小”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小”,既是“小时”也是“小事”。

主持人吴淡如的女儿,想穿新买的衣服出门,尽管当天的气温并不适合那件厚衣服。吴淡如明知不合适,还是忍住没有干涉。出去没多久,女儿就主动说,太热了还是换掉吧。

吴淡如感慨道:“孩子都有判断能力,选择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错误中学会识别和自我纠正。”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从日常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低龄幼儿可以给出具体选项:“今天你想穿这条红色长裤还是那件蓝色裙子?”;“晚饭后我们去广场玩滑梯还是去公园散步?”

在选择过程中,孩子自然可以学会权衡和取舍。

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试着用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周末妈妈加班,只能有半天陪你,咱们去哪里玩?”;“写完作业,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活动,你有什么安排?”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自主决策的同时,孩子也练习了自我规划和管理。

父母对孩子充满期待,总觉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商量,认为孩子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其实生活处处是学问,时时可修习。正是小积累才能有大成就。

2、了解孩子,适度提供帮助

我们都知道,过度宠溺、事事包办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

而以锻炼之名,刻意要求孩子完成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结果同样与“学会独立”背道而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即使是同龄孩子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

我们可以分辨孩子是“能做而不想做” ,还是“做不到而不敢做” ,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帮助。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爸爸去哪儿5》里,嗯哼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地道任务。他是唯一被吓哭的孩子,小山竹在一旁安慰都不管用。

杜江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嗯哼表现不如别的小朋友。而是想“有我在,让他心里有安全感” ,于是找时间陪着嗯哼重新走了一次, 让他看到地道并没有那么可怕。

顺利出来以后又不忘鼓励,希望他“将来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即使没有爸爸陪,也可以很勇敢地去面对。”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这样既没有破坏孩子独立性,又给了他陪伴和支持。

有了亲密的亲子关系做基础,孩子更容易面对困难并从获中得解决问题自信和勇气。在一次次尝试中积累经验,走向真正的独立。

3、有足够的耐心

同事小华,曾经分享她陪孩子练字的经历。

最初,她也像众多陪读父母一样。每天吼着“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记不住!”

直到有天小华听人抱怨驾校教练,“上班累了一礼拜,周末学个车还被他吼!我不学了!”。

小华忽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和这个暴躁教练一样!自以为要求严格,其实除了带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什么作用也没有!

之后几天,她坐下来耐心再看儿子的字。“嗯,定位更准了。” “宝贝,你都会顿笔啦!”。心态的改变,仿佛拨开了挡在母子之间的迷雾。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孩子一直在进步,只是没有赶上父母欲望膨胀的速度。

静下心来——

倾听孩子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

尊重孩子每一次努力的尝试;

允许他们前行缓慢,甚至偶尔退一小步。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父母的耐心,才是孩子的信心!


4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不作为”会耽误孩子。走着走着,就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凡事过犹不及。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要有心,但不过于用力。不执着于两极,守中而立。教育其实就这么简单。


“妈妈帮我” “不管,自己来” 你还在这样“教”孩子独立吗?

图片源自网络

- END -

文:衡十三 | 驰之以衡 衡而恒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