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出路”破局西安县域产业发展

前两天,探讨了西安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大力发展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是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但究竟怎样发展,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当时因为文章主题聚焦的原因,留了一个坑,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西安县域产业发展必须以当前的人文环境、物产资源、配套条件等为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吸引东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历史上,关中地区一直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2015年关中地区常住人口达2300多万(最新的数据没查到,应该更多),同时关中人普遍恋家,外出务工比例较其它人口大省相对较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这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郑州一个富士康就提供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当前,随着东部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是必然趋势,西安各县域应该抓住这个风口,加大招商引资和当地产业扶植的力度。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营商环境的打造,大家都知道“投资不过山海关”,千万不能再出现投资不过潼关的情况,西安各级政府部门的“店小二”精神必须持续深化、成为习惯。

“四点出路”破局西安县域产业发展


二、依托欧亚铁路的外向型产业

上两个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际经贸主要依靠海上贸易,并由此诞生了海权理论,美国也正是依托其横跨两洋的地缘优势,从而制霸全球。当前,随着陆路交通设施的不断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宗贸易可以选择陆路运输,从我国地缘特点来讲,发展陆路贸易,也有利于避开“第一岛链”的封锁,发挥我国领土深入欧亚大陆腹地的优势,这也是国家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9年,全国累计开行中欧班列8225列,其中从西安开行的长安号2133列,位列全国第一;成都1800列,运时最短、效率最高;重庆1500列,综合重箱率94%,货值全国第一。从数据上看,西安这个干线节点对比周边支线,优势并不明显,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从欧亚铁路途径的中亚、东欧各国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我们的生产能力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西安县域产业发展可以重点瞄准这些市场,深入考察了解他们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外向型产业,尽快去占领这些市场中的空白。

“四点出路”破局西安县域产业发展


三、优势产业的县域转化

曾几何时,西安的电子城、纺织城辉煌一时,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但却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技术工人和生产经验,这是西安的宝贵财富。虽然电子轻工、纺织服装这样的产业已经不再适合在主城区发展,可是同县域经济却有着非常好的契合度,县域产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福建福田,一个从仿制假冒伪劣做起的小县城,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产鞋基地,我们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样能够有所作为。当然,这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三秦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四点出路”破局西安县域产业发展

四、县域特产的深加工

西安各县物产丰富,户县葡萄、周至猕猴桃、蓝田樱桃、临潼石榴,还有茫茫秦岭的馈赠。之所以放到最后来讲,是因为依托特产发展深加工是最容易想到的产业发展方向,可现实情况却只能说差强人意。以户太八号酿造的“兰妃红”葡萄酒为例,作为一个小众品牌,我没有在网上查到它的具体产量,但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看,只能用销量了了来形容;周至猕猴桃更是上了拼多多的央视扶贫公益广告,当淳朴的老农发出“桃子熟了,不愁卖了”的感慨,我们却要反思为什么没有相关产业可以吸收这些巨大的农业产能。

“四点出路”破局西安县域产业发展

个人能力有限,不一定准确全面,欢迎批评指正、共同交流!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