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毛髮合成犀牛角

犀牛自從漸新世誕生之後,曾廣泛分佈於亞洲、非洲的叢林及草原中。但自從人類知道犀牛的角具有觀賞價值以及“虛無縹緲”的醫用價值之後,便對這種生物進行大量屠殺,致使犀牛數量急劇減少。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公佈的數據,目前世界範圍內共有約20000頭白犀牛、5000頭黑犀牛。而亞洲的蘇門答臘犀牛僅剩下80頭,爪哇犀牛更是隻有68頭,這兩種犀牛也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但儘管日次,僅2018年世界範圍內仍有892頭犀牛慘遭獵殺。

馬毛髮合成犀牛角

為了保護日益瀕危的犀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早在1977年就已禁止犀牛角國際貿易。各國也相繼出臺保護政策嚴令禁止獵殺犀牛及買賣犀牛角製品。據CNN消息,上週五發表在《科學報道》上的一項研究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犀牛被獵殺的命運。

馬毛髮合成犀牛角

牛津大學弗裡茨·沃爾拉特教授表示,“犀牛角實際上是犀牛鼻子上的一簇毛髮,經皮脂腺所滲出的物質堆積形成。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才意識到可否通過動物毛髮進行合成。而通過馬毛合成的製品通過顯微鏡觀察,不論物理結構還是化學成分構成都與真正的犀牛角極為相似,通過切割加工,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馬毛髮合成犀牛角

同時,沃爾拉特教授還透露,未來要讓這種人工合成犀牛角大量流入市場,以拉低真正犀牛角價格。同時他也希望大眾知道,犀牛角只是一種動物的毛髮而已,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