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描寫了新年時熱鬧歡樂、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元日即古代的春節,桃符則是門神的雛形,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將舊的取下,換上新的,以護佑新的一年平安祥瑞。到了現代,桃符漸漸被春聯取代了,然而最能傳承其神髓的,是一種叫做年畫的民間藝術品。

年畫在中國歷史悠久,產地遍佈全國,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四大民間木版年畫產地,其中以天津的楊柳青和蘇州的桃花塢最為著名,素有“南桃北柳”的美譽。從產量、流傳情況、影響和藝術特色來說,楊柳青木版年畫又堪稱中國年畫之首。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

楊柳青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當時有一名民間雕刻藝人到楊柳青鎮避難,逢年過節就刻些門神、灶王出賣,鎮上的人爭相模仿。到了明永樂年間,大運河重新疏通,使南方精緻的紙張、水彩得以運到楊柳青,加之當地盛產的杜梨木非常適合雕刻,為年畫作坊的興起提供了充分條件。

楊柳青年畫在清朝中期發展至鼎盛,當時,楊柳青全鎮連同附近的32個村子,“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畫店鱗次櫛比,店中畫樣高懸,各地商客絡繹不絕,成為名副其實的繪畫之鄉。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憑藉優越的水路運輸,楊柳青年畫傳播得越來越遠,遠銷至東北黑龍江、西北新疆和內蒙古,甚至俄羅斯。

『娃娃抱魚,連年有餘』

楊柳青年畫通過寓意、寫實等多種手法,反映時事民俗,表達人們的情感和願望,其取材相當廣泛,包括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文學典故、戲曲人物、世俗生活、時事趣聞、名勝風物、仕女娃娃、花鳥魚蟲等,雅俗共賞。

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就是娃娃畫了。在古人眼中,娃娃象徵著子嗣繁衍、生命的延續,寄予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把娃娃作為主要描繪形象,契合了大多數國人的心理。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楊柳青年畫中的娃娃大都是圓潤的——胖胖的身體、圓圓的臉、粉粉的臉蛋、嘟嘟的嘴,造型乖巧動人,可愛中又添幾分喜氣,深深俘獲了老百姓的“芳心”。

最經典的當屬《蓮年有餘》啦,畫上的娃娃懷抱鯉魚、手拿蓮花,“童顏佛身,戲姿武架”,名稱取其諧音,寓意著生活的富足,廣為流傳。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半印半繪,曲折傳承』

在藝術風格上,楊柳青年畫繼承宋、元繪畫傳統,吸收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既保持了遒勁工麗的木版韻味,又有手繪的絢麗感與個性化的裝飾韻味,展示了民間美術和宮廷美術、文人美術之間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借鑑的文化現象。

不同時期,楊柳青年畫的風格也有流變。康乾時期,風格嚴謹,背景簡潔,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畫。嘉慶道光年間,風格漸趨活潑,畫面熱鬧,色彩豐富,背景也各式各樣。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年畫,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反對個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這時期的年畫內容包括花鳥魚蟲、走獸風景,惟獨沒有人物。

隨著清朝式微和戰火蔓延,楊柳青年畫逐漸衰弱,當年鼎盛場面已然不再,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一大批老手藝人開始為搶救楊柳青年畫而努力。

1926年,霍派五世傳人霍玉棠創建了楊柳青鎮最大的“玉成號”畫莊,楊柳青年畫漸漸走向復甦。解放後,周恩來總理還曾親臨視察並給畫莊寄來急需的藤黃原料。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20世紀80年代起,霍派第六代傳人霍慶有(霍玉棠之子)繼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時間苦心鑽研,掌握了全套楊柳青年畫工藝,成為天津一帶唯一的勾、刻、刷、畫、裱“五項全能”,使得曾幾近絕跡的木版手工繪製楊柳青年畫得以重生。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楊柳青年畫的歷史和深厚內涵,霍慶友歷時30多年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大量古版、古畫和有關歷史資料。2016年,將自己的家進行了裝修,成立了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家家庭年畫博物館,免費對遊人開放。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此外,天津西青區石家大院西側也坐落著一家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館裡分主題展示著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歷代精品,自明代以來的年畫就有萬餘張,甚至還有珍貴古版。

踏入其間,如踏入一條時光隧道,彷彿回到了那個家家戶戶埋頭刻版描摹的年代,那笑靨如花的大胖娃娃,那嫵媚動人的古代仕女,那拱手相慶的財神壽星,無不讓人會心一笑。

『視覺系“百科全書”,絢麗“活化石”』

楊柳青年畫流傳至今已歷四百餘年,在沒有高科技成像的年代,年畫的題材真實記錄了各個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風俗時尚、時事新聞等,成為珍貴的歷史圖像資料,被譽為中國民間的“百科全書”。

時至今日,楊柳青年畫的創作依然緊隨時代,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文化連續性,讓它成為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活化石”。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楊柳青年畫的世代流傳離不開手藝人多年如一日的堅守,他們不忘初心,秉承匠心,用自己的巧手,創造著美好世界的模樣,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一民間藝術瑰寶的復甦與努力,是他們傳承了天津文化,弘揚了藝術之魂!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2006年5月20日,楊柳青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楊柳青年畫能在開拓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用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時尚,締造出永不過時的經典!

我們過去的幾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絢爛色彩裡!

*注:文中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