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写了新年时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元日即古代的春节,桃符则是门神的雏形,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将旧的取下,换上新的,以护佑新的一年平安祥瑞。到了现代,桃符渐渐被春联取代了,然而最能传承其神髓的,是一种叫做年画的民间艺术品。

年画在中国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全国,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其中以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的桃花坞最为著名,素有“南桃北柳”的美誉。从产量、流传情况、影响和艺术特色来说,杨柳青木版年画又堪称中国年画之首。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民间雕刻艺人到杨柳青镇避难,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使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得以运到杨柳青,加之当地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合雕刻,为年画作坊的兴起提供了充分条件。

杨柳青年画在清朝中期发展至鼎盛,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2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凭借优越的水路运输,杨柳青年画传播得越来越远,远销至东北黑龙江、西北新疆和内蒙古,甚至俄罗斯。

『娃娃抱鱼,连年有余』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反映时事民俗,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其取材相当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典故、戏曲人物、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仕女娃娃、花鸟鱼虫等,雅俗共赏。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娃娃画了。在古人眼中,娃娃象征着子嗣繁衍、生命的延续,寄予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把娃娃作为主要描绘形象,契合了大多数国人的心理。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大都是圆润的——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脸、粉粉的脸蛋、嘟嘟的嘴,造型乖巧动人,可爱中又添几分喜气,深深俘获了老百姓的“芳心”。

最经典的当属《莲年有余》啦,画上的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童颜佛身,戏姿武架”,名称取其谐音,寓意着生活的富足,广为流传。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半印半绘,曲折传承』

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保持了遒劲工丽的木版韵味,又有手绘的绚丽感与个性化的装饰韵味,展示了民间美术和宫廷美术、文人美术之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借鉴的文化现象。

不同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也有流变。康乾时期,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这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

随着清朝式微和战火蔓延,杨柳青年画逐渐衰弱,当年鼎盛场面已然不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老手艺人开始为抢救杨柳青年画而努力。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20世纪80年代起,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时间苦心钻研,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杨柳青年画得以重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深厚内涵,霍庆友历时30多年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大量古版、古画和有关历史资料。2016年,将自己的家进行了装修,成立了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家家庭年画博物馆,免费对游人开放。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此外,天津西青区石家大院西侧也坐落着一家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里分主题展示着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精品,自明代以来的年画就有万余张,甚至还有珍贵古版。

踏入其间,如踏入一条时光隧道,仿佛回到了那个家家户户埋头刻版描摹的年代,那笑靥如花的大胖娃娃,那妩媚动人的古代仕女,那拱手相庆的财神寿星,无不让人会心一笑。

『视觉系“百科全书”,绚丽“活化石”』

杨柳青年画流传至今已历四百余年,在没有高科技成像的年代,年画的题材真实记录了各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风俗时尚、时事新闻等,成为珍贵的历史图像资料,被誉为中国民间的“百科全书”。

时至今日,杨柳青年画的创作依然紧随时代,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连续性,让它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活化石”。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杨柳青年画的世代流传离不开手艺人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不忘初心,秉承匠心,用自己的巧手,创造着美好世界的模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复苏与努力,是他们传承了天津文化,弘扬了艺术之魂!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杨柳青年画能在开拓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用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时尚,缔造出永不过时的经典!

我们过去的几百年,都融在了它的绚烂色彩里!

*注:文中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