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吼叫的情感伤害,究竟有多严重呢?


罗娜·雷纳的朋友詹姆斯,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性格孤僻,经常打骂孩子,稍有差池,吼叫和惩罚会接踵而来。从小詹姆斯就发誓,以后绝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长大后的詹姆斯成了一名高中老师,深受学生喜爱。他和妻子克丽丝组建了家庭,也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詹姆斯沮丧地发现,只要孩子乱丢东西,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父亲吼他般对孩子大发脾气,连声音里都有父亲的声音。


看着孩子哭闹的神情,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父亲充满了害怕和怨恨,詹姆斯陷入了羞愧和难堪中。


吼叫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感觉,相反,孩子如果长期遭受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长期阴影。


孩子需要的不是吼叫,而是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宽慰、温柔的抚摸,以及成功的机会。


不吼不叫,孩子才会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2


但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让人无法保持淡定,吼叫总是突然发生,可以说没有吼过孩子的父母屈指可数,那如何减少吼叫呢?


首先,深刻剖析自己,找到原因。


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比如叫孩子起床,真正引发怒火的是自己糟糕的情绪。只有自己情绪稳定了,不吼不叫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接纳自我情绪,温柔待已。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所以生气本身不是错,它是情绪的表达,重要的是学会接纳情绪,把情绪处理好后,再对事情做出回应,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


例如,当遇到孩子挑战时,主动撤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冷静3分钟,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与孩子交流才不会失控。


接纳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充满善意,才会对孩子充满善意。


第三:理解尊重孩子,有同理心。


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和被爱,当得不到时,会做出保护自己不受损的行为,孩子更多的是表现出哭闹、捣乱、发脾气等行为。


比如孩子写作业每次忍不住吼他两句写作业不专心,结果越吼越恼火,作业越写越晚。


后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关切地问,“是不是作业太多,太难,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儿子不再生气而是高兴地说,“妈,你先签字,很快就写完了。”


因为理解尊重,因为同理心,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吼叫也越来越少。


总是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第四:关注孩子情感,拥抱鼓励。


当孩子哭闹,让人烦躁不安时,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他一个爱的拥抱;当他感到沮丧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因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爱和鼓励才能应对挑战,心中有爱,爱才会自然流动;而鼓励就像阳光,帮助孩子像花朵一样绽放。


第五:简洁表达想法,温柔坚定。


希望孩子停止他不该做的事,或者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时,温柔坚定的神情、简洁清晰的沟通最关键。


当孩子玩游戏太吵时,你温柔坚定地告诉他,“我头很痛,因为你玩得声音太大,请你到外面去玩。”这比不耐烦地吼“吵死了,到外面去玩。”效果好得多。


“我”和“你”沟通法既能阻止骂人和吼叫,也能教会孩子理解情感,学会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基础进行沟通。


3


什么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父母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将来就会是什么样。


又吼又叫不仅没有教育作用,还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刃,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父母的温言暖语却像春风化雨,给孩子爱和力量,让孩子即便在凄风苦雨中也有信心面对生活。


千万别让吼叫影响了孩子,也千万别让吼叫延续到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