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粤开建筑年报点评」中国建筑:房建、地产高增长带动收入快速增长,毛利率下行拖累利润增速

粤开证券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买入。

中国建筑(601668)

事项:

公司近期发布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198.3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母净利润418.81亿元同比增长9.5%基本每股收益0.97元/股同比增长11.5%,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2019年的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l.85元(合税),分红金额达到77.64亿元,占到归母净利润的18.53%。

评论:

2019年整体业绩稳定增长,符合预期

2019年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14,198.36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18.81亿元,同比增长9.5%。2019年三大业务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别实现收入8,723.66、3181.05、2169.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5%、15.0%、17.g%。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近年来新签合同额保持较高增速,在施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尤其是基建业务,全年收入增长41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增长总额的18.8%。

分季度来看,Q1-Q4公司收入分别为2975.77、3878.43、2881.80和446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5%、21.67%、14.55%和24.36%,增速在Q4达到峰值;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8、114.51、96.72和119.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6%、4.16%、18.50%和8.77%。

房建业务稳固市场领先地位,毛利率略微下降

2019年公司房建业务稳定增长,全年新签合同额19,506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营业收入8,724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显著高于前两年的数值(我们认为房建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房建业务在手订单充裕,另一方面是公司房建业务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房建业务占收入的比重为61.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实现毛利557亿元,毛利率为6.4%,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毛利率下跌原因主要系分包成本与原材料同比上涨了10.37%、18.28%。

公司房屋建筑新签合约是房建收入的2.2倍,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比例。同时报告期内,公司保障了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冬奥会国家游泳中心改造等大型复杂工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稳固公司在超高层、大型公建等高端房屋建筑领域的优势。

基建业务新签合同持续下滑主要受PPP项目、资产负债率严格管控影响(可删)

公司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营业收入3,181.05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到总营业收入的22.4%(-0.7pct),实现毛利271亿元,毛利率为8.5%,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基建业务全年新签合约额5,226亿元,同比下降17.8%。新签合同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为了推动基础设施业务高质量发展,有效防控PPP项目风险,保持企业合理资产负债率,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更为严格的事前管控。

房地产业务进入上行期

房地产业务方面,2019年实现合约销售额3,826亿元,同比增长28.1%,合约销售面积2,173万平米,同比增长5.9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6.5%,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1%)。同时,在报告期内中海地产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销售增速远高于同期TOPlOO房企平均7%的销售增长率。

公司全年新增土地储备2,259万方,累计拥有土地储备约12,166万平方米。公司地产存货超六成集中在一线和省会城市。竣工面积2,2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1%。报告期公司地产业务实现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17.g%,毛利率为31.101%-3.9pct)。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因杠杆率下降及会计准则变更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81%(-0.72pct),大幅下降。其中,公司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分别为0.31%、1.95%,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公司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财务费用率为0.56%,下降了0.7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

加强财务费用管控,同时根据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保理费用调整至投资收益列示所致。而研发费用率为1.22%,同比增加了0.5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公司优化创新环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降杠杆、减负债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3%,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合同资产增加所致,增加额占资产总额增加额比例82.2%。2018年末合同资产余额为90.78亿元。而2019年年末金额为1,510亿元,同比增长1,563%,主要为已完工未结算。总负债方面,报告期内总负债同比增加1,000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的2300亿,负债管理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本期应付票据减少64亿元,主要系下属子公司减少了票据支付。致力高质量发展,科技投入持续加大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在绿色建筑、BIM技术、施工机器人、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研发应用。牵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的“大型BIM设计施工软件”项目,致力于解决行业三维基础图形软件“卡脖子”问题;针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机场、地铁等各类工程集成了系列绿色建造技术体系;建成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绿色混凝土智能化生产线、混凝土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率先研发应用5G智能家居,建成国内首个5G智慧工地。

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864亿元、17481亿元、1891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1.7%、10.2%、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亿元、517亿元、57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1.0%、11.2%、11.O%。预计2020年-2022年EPS分别为1.11元/股、1.23元/股和01.37元/股,对应的PE分别为5/4/4x,建筑行业供给端逻辑才刚刚开始,公司作为房建和基建双龙头,市占率提升确定,未来增长确定,估值低廉,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

国际化经营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