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的得力干将之黄维(下)

1948年秋国民党第12兵团开始组建,然而兵团司令官一职始终没有人担任,正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兵团司令究竟会由谁来担当的时候,蒋介石的高级幕僚林蔚正悄悄赶往上海的一家医院。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战军攻克济南,这是解放军首次拿下国民党设防的省会大城市也为解放军的南下进军奠定了基础,在攻克济南三天之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希望乘胜追击发动淮海战役。面对解放军的南下蒋介石开始组建大规模的机械化兵团,于是12兵团应运而生,兵团总共12万人下辖4个正规军以18军为主力,全军清一色的美色装备号称“中原第一王牌”部队,然而这12万人司令官的人选蒋介石始终举棋不定。

1948年秋12兵团建成在即而兵团司令官一职仍属空缺,国民党各派系的大员们也都在各自盘算着,然而就在这时候蒋介石派林蔚悄悄赶赴上海去看望正在养病的陈诚,此时陈诚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时期。1947年蒋介石任命陈诚担任东北行辕主任,意图消灭解放军独占东北,但是陈诚上任后东北战局却急剧恶化,国民党军连连被歼,蒋介石一气之下免去陈诚职位,在国民党内一片“杀陈诚 谢天下”的呼号声中陈诚被迫淡出政坛隐退上海养病,但是蒋介石对陈诚的处罚只是表面文章,陈诚在军中的势力任然不能小觑。众所周知国民党中派系林立其中军队根据系统划分可以分为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以及新桂系等等。中央军以蒋介石为首,新桂军则唯李宗仁和白崇禧马首是瞻。

老蒋的得力干将之黄维(下)

李宗仁


1947年李宗仁出任中华民国副总统,而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官至国防部长,一度撼动过蒋介石的地位,因此蒋介石对新桂系是百般提防,12兵团在序列划分上属于白崇禧指挥的“华中剿总”系统白崇禧自然虎视眈眈,想借此渗入12兵团削弱陈诚的土木系,但是12兵团的主力又来自18军,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当然不愿拱手相让,与此同时陈诚的老对手何应钦也想横插一脚将12兵团收入囊中,于是12兵团司令官候选名单中出现了胡琏,罗广文等人的名字。

老蒋的得力干将之黄维(下)

胡琏


胡琏:国民党中将,黄埔军校四期学员,陈诚土木系爱将,曾任11师师长,18军军长抗战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保卫战中率部死守石牌要塞一战成名。

胡广文:国民党中将,黄埔军校四期学员,后留学日本,193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18军军长,14军军长,陈诚系重要成员之一。

权衡之下陈诚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在筹备新制军校的黄维,按资历黄维是黄埔一期,从北伐战争开始便一直追随蒋介石,同时他身为陈诚的嫡系将领,有屡立战功从这些来看,黄维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于是蒋介石立即下令任命黄维担任12兵团司令官,胡琏担任副司令,此时的黄维已经离开战场多年正带着妻儿在庐山上避暑。

蒋介石的这一安排虽然是维系了国民党派系的平衡,但是在军中引来了众多的不满,胡琏更是心有不服,10月底黄维奉命率12兵团开到河南确山驻马店一线待命,然而这其中85军却迟迟没有到来,因为白崇禧死死的按住原属于他调遣的85军不放,几番周折之下黄维才让白崇禧同意将85军“吐”出来,可是太慢黄维奔赴淮海战场之时85军还在湖北境内没有开动,这样被何应钦称为一介书生的黄维独自率领着残缺的12兵团投入了淮海战役。

老蒋的得力干将之黄维(下)

粟裕


1948年11月6日夜间,粟裕率领40万华东野战军迅速南下直逼驻守在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黄百韬见势不妙迅速西撤向徐州集结,但是华东野战军攻势如潮,5天后黄百韬12万大军被解放军围困在碾庄地区,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主力迅速攻占徐州以南的宿县,切断了津浦路徐蚌段,完成了孤立徐蚌的作战计划。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写到蒋介石此时还幻想南北夹攻 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于是蒋介石急电黄维救援徐州,不得已任何借口延迟行动,黄维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立即与胡琏东下路线进行讨论,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黄维一意孤行也为12兵团的前途埋下了忧患。

在《徐蚌战役见闻录》中提到惟黄氏则认为以该兵团以往的战绩,已足以令共军胆战,此次救援徐州,谅共军会闻风而逃。于是就在黄维轻率与固执之下,12兵团这支劲旅终于踏上了不归之路。

11月19日12兵团匆匆赶到淮北蒙城,恰逢连日阴雨再加上行军路线一路河网密集,至西向东依次有颍河、西淝河、涡河、北淝河等大小河流,沿河沟岔环绕非常不利于机械兵团作战和行军,士兵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时黄维接受部下14军军长熊绶春的建议,以蒙城为中心修筑工事稳步推进,然而这时候蒋介石再次发来电报,说黄百韬第七兵团已在碾庄陷入重围,情况危急命令黄维火速向宿县疾进,于是大部队又继续向东挺进,然而此时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已经覆灭,黄百韬本人也于22日自杀身亡,第18军强度浍河后黄维命令司令部进驻南坪集,此时杨伯涛深感情况不妙当即向黄维建议牺牲一部分兵力,马上突围向固镇转移,然而此时的黄维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直到下午4点多黄维才命令部队向固镇前行,然而刺激的中原野战军已经四面云集中野不仅迅速占领了蒙城,而且在浍河北岸修建了大规模阻击阵地,黄维这才意识到走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等待他的是30万大军交织的天罗地网。

在此稍前黄维的固执倔强已令胡琏感到不知黄之所为难与共事,早在10月底胡琏就以奔丧和牙病为由忍痛离开部队,然而黄维兵团被围蒋介石心急如焚,就在蒋介石的催促下。

12月1日胡琏乘飞机到达双堆集,离开南京之前蒋介石嘱咐他固守下去死斗必生,同时蒋介石也命令正在向永城撤退的杜聿明集团火速东进救援,并肃令到坐视黄兵团被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然而重围之下面临弹尽粮绝,黄维派胡琏再次返回南京向蒋介石求援。

12月15日晚黄维与两个副司令胡琏吴绍周分乘3辆坦克突围,临撤前黄维随身带了大量的安眠药,准备随时“以死殉国”以报校长知遇之恩,谁料因黄维突围受挫 因坦克故障最终被俘,事后蒋介石发电向杜聿明申诉道,黄维不听命令,擅自夜间突围是自找灭亡。

老蒋的得力干将之黄维(下)

蔡若曙


1948年末黄维妻子蔡若曙移居台湾可以享受国民党遗属优渥待遇,但是蔡若曙却一直不相信丈夫已经战死,几个月后她悄悄返回大陆打探,最终他得知黄维并未战死而是被俘虏关押在北京战犯管教所功德林监狱,于是她毅然决定放弃在台湾的生活,带着孩子和保姆经香港取道来到上海定居,然而这一等就是十年。

1959年中共中央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决定特赦一批国民党战犯,而蔡若曙已经被提前告知做好迎接黄维回来的准备,然而在这批特赦的名单中竟然没有黄维的名字。原来黄维在狱中拒不服从改造管教人员执意将黄维从特赦名单中划去,黄维刚一入狱就觉得愧对党国更愧对蒋介石,加上他性格孤僻桀骜不驯拒绝学习反对改造,每当管理所组织战犯学习宣传教育材料时黄维不是沉默不语就是大放厥词,同时他还在随身带的本子上写下来于谦的《石灰吟》和文天祥的《正气歌》“自勉”,当时监狱给每名战犯都规定了必读的书籍,并要求结合自己的罪行谈谈读书体会,同样被关押的杜聿明在读了《论持久战》后曾写下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并要求将他的读后感寄给台湾的蒋介石,还有战犯在谈学习体会时发言竟长达2小时,而黄维则顽固的表示自己无罪可认。

1975年3月19日已移往抚顺战犯管理所的黄维等近300名战犯共同收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这一天第四届全国人大作出决定,宣布特赦全部在押的战争罪犯,当这一消息从播音员口中一字一顿地吐出时整个大厅掌声雷动所有战犯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而这一年黄维已经71岁。

黄维特赦后出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但是预想之中的顺逐晚年并没有如期而至,经历了27年的煎熬等待妻子蔡若曙仅仅在和丈夫团聚一年之后便因精神分裂症加重以至投河自杀,黄维为此伤心欲绝大病一场,含泪在妻子的挽联写下来“难妻”二字。

改革开放后黄维担任了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这时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逐渐加强,他也想对一统大业有所贡献。1989年初台湾方面通过民间渠道邀请黄维去台湾访问,黄维随即列出要探访的黄埔同学以及好友名单,他准备祭扫校长蒋介石和老首长陈诚等人的墓,另外他还要面师母宋美龄以及陈诚的夫人谭详等人,然而就在准备赴台期间黄维心脏病发作离世,享年8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