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2019年9月10日,踏入55歲的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接任。而今天,正是阿里巴巴集團20週年年會。

初秋的杭州傍晚雖然天氣微涼,但是在容納了上萬人的大型體育場裡,來自阿里巴巴各個事業部的小二們,熱情全部被這個叫做馬雲的男人所點燃。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現場鏡頭閃過馬雲時,有網友注意到,他的眼中飽含淚水。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他說“過了今天晚上,我就要開啟新的生活,我不當這個董事長,我確實相信,世界那麼好,機會那麼多,我又那麼愛熱鬧,哪裡捨得這麼年輕就退休離場。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謝謝大家。”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9月10日馬雲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不過馬老師新名片上已經累計有12個身份:杭州佬、阿里001號員工、馬雲公益基金會創始人、聯合國顧問等。

此前阿里巴巴官方微博曬出了馬雲的新名片,馬雲名字後綴為“老師”,出走半生,歸來仍是“馬老師”。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但是網友說:馬雲還有一個身份,我債主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自從認識了馬雲這個人,我獲得了兩大成功:登陸成功,付款成功。還擁有了自己的車:購物車。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餘額不足。

去年,馬雲在公開信中說:我想回歸教育,當老師,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

沒錯,馬雲要回去當老師了,把阿里交給張勇,自己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推動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

知進退者,大智慧也。

馬雲可能是中國史上最紅首富。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最有錢。

而是,他最有意思,

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有意思。

長期以來,馬雲一直是未來教育、女性教育、互聯網教育的倡導者,

作為一個“失敗”的學生、成功的商人、未來的老師,他對中國教育現狀的剖析,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以下是馬雲關於中國教育現狀的8個思考 :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中國的“教”其實很成功,但“育”非常糟糕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中國的“教”其實很成功,但“育”,也就是德智體美的培養做得非常糟糕。

體育、音樂、美術……這些東西基本上中小學就沒有真正重視過。其實,老師讓學生們記住你的,正是從音樂、美術、體育裡面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

學習音樂、體育、美術這些東西,可以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優秀的老師,一定懂得用獨特的方法,打開孩子獨特的智慧之門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讀小學的孩子求知慾很強,小學老師最有機會用獨特的方法開啟他們心裡的智慧,而不是你不許這樣、不許那樣。

上小學的時候孩子會學習舞蹈、音樂、運動,還要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小學老師就是要教他們怎麼學會做人。還有一點,孩子們必須學會玩。

初中是孩子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該記就記。

高中的時候很容易迷茫,考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到底要幹嗎都是問題,所以,高中要培養興趣。

大學學的是知識結構,研究生要研究的是方向,博士學習哲學的思考,宗教和信仰的力量,這些都是整個教育體系貫穿的,也是不同階段的老師需要注意的。(當然,家長也要理解這樣的規律)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智商是讀書,情商是處事,未來孩子更需要高情商

成功者往往情商很高,智商是讓你不失敗,因為你的知識結構好,你就知道什麼是愚蠢的事。

淘氣的孩子,淘過頭了,就是情商太高了,不淘的孩子,情商一般不太好。這個世界很有意思,讀書很好的人,知識很好的人,往往情商不夠高,情商很高的人往往不肯讀書,這是一個普遍規律。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人要受人尊重,必須有“愛商”,愛商是以天下為己任

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智商高的人容易不敗,但人要受人尊重,必須有愛商,愛商是以天下為己任,替別人思考問題,可能有時要做一些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事情。

馬雲曾在一次公益活動中談到一個願景:“過去百年,我們教給學生的是知識、科學、產業,但未來,我們要教育孩子則是關乎創新、創意、建設性,你要怎麼做機器做不了的事情,或者機器不可能做得比人類好的事情。這是教育的關鍵。”

機器不可能做的事情,就是人類的情緒、感受和愛。

面對未來的孩子,除了智商、情商以外,更需要愛商的培養。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被機器取代,才不會在變革中被淘汰。

未來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養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養學習機器,更不是在流水線上培養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真正的人。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最好的學生是什麼樣的?排名第10名左右!

阿里巴巴招聘過幾萬名年輕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出息的年輕人,年輕的時候都特別會玩,特別調皮,調皮的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但是調皮的孩子不討老師喜歡,學習也不是最好的,而且,老師的一頓罵也許就活活把他的天性扼殺了。

有的孩子天性會讀書,能把人活活氣死,因為你怎麼努力都努力不過他。同樣一堂課,他們好像上輩子讀過書似的,但他們不會玩,就不是我們眼中最優秀的年輕人。

阿里巴巴不太喜歡招聘一個班裡面從小到大都是前3名的學生,因為這樣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後,失敗概率實在太大,他們一直覺得“我就是最好的”,一點挫折他就掉下去了,可社會上不吃這一套。

最好的學生是什麼樣的?排名第10名左右,讀書不是最用功的,但是他能花時間跟別人“玩”,他就有機會學到更多東西。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美育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智慧基石

如果重新設置中國的教育體系,幼兒園的孩子們,必須學會唱歌、懂得音樂,會欣賞音樂,音樂是可以開啟人的智慧的。

我曾經在加拿大碰上一對夫妻,他們有一個孩子,老爸在國內工作,媽媽留在加拿大的目的是為了讓女兒學花樣滑冰,我說花樣滑冰中國的技巧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不在國內學?她說你不知道嗎,音樂不同。

中國的花樣滑冰,音樂只是背景音樂,西方的花樣滑冰教學是沉入到音樂裡面的,這是有差異的。

朗朗鋼琴彈得那麼好,外行人可能只知道鋼琴很難彈,朗朗的琴技好在哪兒,似乎我們能感覺到裡面有激情,這也是差異的地方。

至於美術重要在哪兒?孩子要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老師和家長沒有想象力,孩子也沒法有想象力。

比如,我覺得現在孩子比較可悲,我們20、30年前的理想,和現在沒區別,你問孩子們長大想當什麼?當兵、當科學家,好像除了這些東西沒有其它可想象的。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如果孩子不會運動,這個民族不可能健康

中國的運動基本是單項運動非常好,乒乓球、羽毛球,一對一的我們特牛,特別是前面加一個網的,但我們缺乏衝突,運動很多是競爭性的衝突,孩子們可以在衝突中學習。

中國的孩子一打架,家長就一頓罵,因為打架是錯的。其實,我們應該讓孩子在運動中有衝撞,在衝撞中處理問題。你拉住他打架,他不一定一輩子都不打架。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父母冷靜觀察他們吵架,也是很有意思的,然後幫他們分析,碰到這些問題,你該怎麼辦,這才是一個好老師和家長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孩子不會運動,這個民族不可能健康,如果沒有運動,身體也不可能健康。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馬雲有四大鑽石般的品質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成不了馬雲,但是他身上那股奮鬥的精神和對孩子的教育觀點卻值得父母借鑑。

1、挫折後的堅持

馬雲曾三次參加高考,結果都落榜。10次申請哈佛,也都被拒絕。在應聘過的超過30個職業中,沒有一個公司願意錄取他,拒絕的理由很簡單,“你不夠優秀”。

但馬雲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動搖,他有一句格言,“失敗會讓人更強大”。

2、努力努力再努力

馬雲當初學英語的理由很簡單——喜歡。

為了練習英語,他主動到外國人住的賓館門口,問他們,“我可以幫你做免費導遊嗎?”,通過這種方式鍛鍊口語和聽力,馬雲的免費導遊一做就是9年。

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就是這個道理。

3、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兒子年滿18歲的時候,馬雲給他寫過一封信,對他的成績並無要求,但卻希望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個大數據的年代,數據越多、越精準,人被瞭解的程度就越深,也越容易被別人帶節奏,懂得獨立思考才更有競爭力。

4、保持樂觀

孩子可能是一枚學霸,但一兩次的挫折,可能就令他放棄。保持樂觀很重要,正如馬雲曾說過的一句話: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相信自己,永遠都不晚。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馬雲道盡了一個真理:“你是什麼年齡,就該去做什麼事。”

在20歲以前,做一個好學生

我大一那年,做了幾份兼職,忙得不得了,錢沒賺到,期末考試卻開紅燈。我姑姑,一名大學教授,她有一天非常嚴肅地對我說:“你這個年紀就應該好好讀書。你要記得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那時候,我完全聽不懂,也聽不進去。覺得讀書沒有用,專業不喜歡,同時擔心自己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也擔心與社會脫節。

畢業後很多年,一直後悔大學時沒有認真讀好專業,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後來還意識到,認真學習,除了提高專業知識以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養自己專注的態度,堅持的習慣,和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

這些習慣和能力,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我們現在看到的耳熟能詳的名人(如下圖),幾乎各個都是學霸。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2016年《國際金融報》對中國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過調查,其中年薪百萬級的董事長84%有高學歷,一半以上畢業於985高校。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在讀書期間好好學習,真的很重要。

25歲上下的年紀,不要害怕犯錯

“25歲,不要擔心。任何失誤,都是一次屬於你自己的收入。”

沒有人喜歡犯錯。我曾經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是,無數次實踐說明,正確面對失敗,恰恰是我們積累經驗最寶貴的方法。

25歲,剛步入職場不久,如何能夠快速地累積經驗?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學習和嘗試,敢於試錯。摔倒了,才能告訴自己下次不要這麼做。掉坑了,才會提醒自己下次要繞道走開。

馬雲在成功之前,失敗過無數次。他想去考警察學校,5個人通過了4個人,只有他沒有通過;他去肯德基面試,結果24個人通過了23個,也只有他一個人沒通過;甚至在阿里巴巴開始創業時,他見了超過30個投資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投給他。

他成立了海博翻譯社,為了生存下去,揹著大麻袋去義烏進貨,賣鮮花,賣禮品,甚至推銷醫藥給赤腳醫生。

而正是這些挫折,為他後來的成功累積了經驗,對貿易理解透徹,不怕被拒絕,不畏懼挫折。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避免失敗,而一直待在舒適區,這是阻止成長的最大的攔路虎。

想要確保安全,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所以《原則》一書的作者,橋水基金創始人Dalio,在他的經驗總結中,用了大篇幅來描述失敗的益處。他說:

“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 也都有缺點。區分人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看他們如何對待錯誤或缺點。

我認識到錯誤有著驚人魅力,因為每個錯誤既是謎語,也是寶石,一旦我能解開謎語就能得到寶石,這裡的寶石是指我可以用來減少未來犯錯的一個原則。

因此,一旦我找出我錯在哪裡,我就能學習如何變得更有效。

我認識到,與自身的問題、錯誤、 缺點進行鬥爭是一種讓我變得強大的訓練。”

如果你想更成功,就應該學會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錯誤和失敗。

你要知道,每一次失敗,對你而言,都是一種經驗累積,這些都是你寶貴的人生財富。

30歲以前,去跟隨某個人

馬雲在視頻裡說:“30歲以前,去跟隨某個人。去一家小公司,通常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很好的學習過程,你是一臺大機器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呆在一個小公司,你學習熱情,學習夢想,學習怎麼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很多事情。

因此,在30以前,不在於你去哪一家公司,而在於跟了那個老闆。這非常重要,一個好的老闆,會教你不一樣的東西。”

對於選擇小公司還是大公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大公司看起來福利更好,也相對穩定。可是弊端如馬雲所說,大公司組織配備齊全,每個人都只負責一小部分,也就是一個大機器上的螺絲釘。

很多人在看似舒適的環境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消磨著時間,年齡在增長,但經驗卻沒有積累,漸漸地就失去了競爭力。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前同事被通知裁員。她在知名外企工作了20年,可當她拿了10多個月的賠償金後,卻發現自己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不知道何去何從。

而小公司也並不完美。無論是從平臺視野,福利和薪資上來看,和大公司都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小公司不確定性更大。據統計,大多數創業公司都活不過5年,一旦公司倒閉,就面臨著失業的危機。

所以,對於每一個追求成長的人來說,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對一個老闆。這個老闆可以培養你,也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如果老闆成功,那你就能水漲船高;如果不能,他所教會你的能力,也能給你的一生帶來正面影響。

1999年3月,馬雲湊夠50萬元,開始了阿里巴巴創業生涯。那時的阿里巴巴絕對是小公司,模式不清晰,看不清前景。而當時就有18人跟隨馬雲。4月,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在和馬雲談了4天后,當即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這就是跟對人的力量。

所以,對於年輕人,不要在乎公司的大小,也不要在意一時的得失,關鍵是找到一個值得追隨的人,讓這個人賦能你,給你足夠大的舞臺共同起舞。

馬雲含淚卸任,幾句話點透教育:未來什麼孩子能成功?父母要深思

30-40歲,為自己工作

馬雲說:“30-40歲,你必須好好想想,你有沒有在為自己工作。”

30歲-40歲是事業打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經驗累積格外重要。

前不久和一位前同事吃飯。她對我說,這幾年都在混日子。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公司整體業績不好,再怎麼做也不會加多少工資。付出和所得不對等,與其努力不如讓自己舒服點。

混日子最對不起的人是誰?是公司嗎?不是。是自己。

時間轉瞬即逝,最應該打拼事業的年齡,卻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打工心態荒廢歲月,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為自己工作,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當你不再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是聚焦在如何提升自己能力上,你就會認真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你會想,如果這個業務是我自己的,我該怎麼做?如果我想再不出錯,我該如何優化流程?如果我未來想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我還會得罪這位客戶嗎?如果再不改變,我的業務將跟不上發展,我是否應該採取行動?

幾乎所有在職場走到金字塔尖位置,或者職場轉型創業成功的人,都擁有為自己工作的思維。

30-40歲,打工心態和為自己工作的心態,將決定了經驗、能力和人脈上的巨大差距。常年累積下來,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都將帶來截然不同的結局。

40歲之後,你必須做自己擅長的事

“40-50歲,你必須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再嘗試新的領域了,太遲了。你可能會成功,但是失敗的幾率太高,所以這個年齡段,請專注在你擅長的事上。”

我接觸了很多40歲以上的人,除了少部分成功人士以外,多數人活得都很迷茫。

人到中年,年齡和體力不再有優勢,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也正是在花錢的時候。如果事業和財富積累不到一個臺階,就會面臨所謂的中年危機。這種危機不但來自職場,也來自家庭。

所以,常會聽見對40歲+不利的新聞。比如intel裁員40歲以上的老員工;IBM採用各種方法裁減40歲以上的員工;中興42歲程序員因為被辭退而跳樓……年齡歧視成為全世界公開的秘密。

想避免中年危機,最重要的一步就在於這四個字:未雨綢繆。無論是財富還是能力,都需要提前準備,越早越好。

你不應該等到40歲再感嘆:工作了20年,做得都不是自己擅長的事,所以職場上不去,事業不進反退。很苦惱,我該怎麼辦?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興趣點?

現在才來找,未免有點為時過晚。這樣說,讓人喪氣,可這就是現實。

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多數都有長時間的積累。比如王薇薇,成為著名的婚紗設計師時,已經41歲。但是,在此之前,她在時尚雜誌《Vogue》工作了16年,是資深的時尚編輯。

再比如著名畫家摩西奶奶,她76歲才開始作畫,之後一舉成名。但是,對鄉村景色進行刺繡,是她一生的愛好。

40歲後做自己擅長的事,意味著你必須在之前,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長期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毫無目地的忙碌,往往會讓人誤以為充實。這絕對是一個陷阱。每個人正確的方式都應該:

1、為自己工作,不斷培養能力和人脈;

2、找到自己擅長的事,並趁早做積累。

你是什麼年齡,就應該去做什麼事。你有你的節奏,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

你最需要做的,不是焦慮,不是比較,而是對自己負責。認準方向,不慌不亂,堅定地往前走。

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請不要停下你努力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