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變厲害最重要的三個法則(三)——熵增定律

有人曾經問吳軍,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 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 1+1=2(代表了數學文明) E=mc²(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S=-∑ P ln P(熵的定義)

熵增定律這個詞,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在當代很多企業管理中也會多次提到,像華為的管理就嚴從此道,包括很多學者也都提及到,如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混沌大學的李善友教授等等。

包括薛定諤也曾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那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是熵增定律?它為什麼對我們如此重要,以及我們如何運用它,才能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加速呢?


什麼是熵(shang)增定律?


熵代表系統的混亂程度,熵越大系統越混亂,而熵增定律則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本質上就是說,孤立的系統最終會走向衰亡。

就像你如果一直不去整理房間的話,那這個房間就會越來越亂。

我們生命系統就是一個開放系統,從外部吸收能量和向外邊排出熵,這個過程就是對抗熵增的過程,打破了熵增的這種孤立系統,所以也就有薛定諤的那句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再說到管理上,當一個企業逐步做大時,員工就會慢慢懈怠下來,組織會變得臃腫,制度會腐舊脫節,這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個熵增的狀態,管理者如果沒有意識到,那這個企業就會慢慢走向衰亡。

最後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一個人停留在一個封閉,不向外界做功的環境下,也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有的人即便活著,也已經死了,或者說,二十歲活出了八十歲的樣子,即為此。


為什麼熵增定律對我們重要?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是熵增的一個過程。

比如工作、生活、學習、心情、成長、人際關係等等,如果我們不稍加干涉,任由其發展,就會慢慢變得無序,失控。

就拿心情來說,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難過、煩躁、焦慮,其實是因為情緒太過混亂,很多感情交織在一起造成的,如果不找地方去排解這些情緒,任由這些情緒發展壯大,那就會被情緒吞沒,進入負面情緒的循環系統裡,難以跳出來。(接上篇)

或者拿工作來說,如果工作環境和狀態逐步趨於穩定,沒有更多的進步空間,那你就需要警惕是否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尋找下家或者做出其他的改變,來跳出這種會不斷熵增的環境。

很多時候我們都強調斷舍離,那斷舍離其實本質上也是做熵減的過程。

生活上,針對不必要買的,就不買,買完無用的,或送或丟。那在精力管理上,也是如此,我們總是期望能做很多事,每天下來處理雜事一大堆,就會感覺一天精疲力盡,工作後的閒暇時間也無法保持專注。

生活就像一團亂麻,被無數的混亂的事情牽著走,喪失了生活的掌控權。

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那說到底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如何對抗熵增?


那看完上面你可能也會發現,熵增定律有三個詞非常重要: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混亂程度(熵)。

那對應的,如果我們要走出熵增的這個系統,也得做到以下三點:開放系統、向外做功、不斷進化。


開放系統


開放系統其實也很好理解,不就是要對外開放嘛,但如果真要做到並做好,其實並不簡單。

像華為的任正非,算是在管理上把熵增定律發揮的非常出色的一個人。

一個企業的發展宛如熵從低到高,逐漸走向混亂,並失去發展動力的過程,而管理的本質就是對抗熵增。

那在開放系統這個環節,他的表現之一就是,擴充人才,捨得花錢砸人,捨得花錢做研究,現在的華為,存在非常多世界級知名頂級科學家,5G這個技術,也是他在2020年看到艾利坎教授的一篇論文,大膽投數十億美元,才使得華為成為今天5G的引領者。

當然這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但其實想一想,大部分企業都是自主研發,管理逐漸機構化的,上面說的一些點,很多時候回過頭去想很容易,但是在當下能做出決策,才是真正考驗一個人的管理能力的。

那說回到我們個人上,如果我們要想對抗熵增,如何去構建一個開放的體系呢?


(1)開放性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先由他的信念驅動的,那你是否擁有積極開放,願意不斷向外吸收的心態則很關鍵。

像在眾人皆認為,“日心說”是瘋言瘋語時,開普勒堅信哥白尼的“日心說”,在研究了導師第谷在20餘年中堅持對天體進行系統觀測得到的大量精確資料後,提出了開普勒三定律。

那同樣,在面對一個社會都極端反對,或者周邊人都極度抗拒的東西面前,你是否能依舊保持開放呢?

或者往小了說,當有人駁斥你的觀點,你是否能容忍兩個小人在腦海裡掐架的感覺呢?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很多人只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接觸新的思想,或者從不交友接觸新的世界,那如此,他的認知也很難得到擴充了。

其實說到底,只有當你信念逐漸開放之後,才會做出下一步開放的行為,例如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嘗試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等等。


(2)打破平衡態


當你在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裡待久了之後,你就要警惕熵增的過程。

因為你每天做的都是你在行的事情,做起事來得心應手,無需多努力就可以達到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你學的東西很少,進步很慢,即便看起來平穩舒適,實際上只是假性繁華罷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都非常喜歡這種穩定的狀態,甚至察覺不到危機呢?

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大腦是追求確定性和穩定的,那這個過程可以減少大腦過度耗能,以維持我們繼續生存。而像學習呀,跳出平衡態這種模式,其實是反人性,反熵增的。

那要想打破平衡態,就得不斷的進行自我顛覆,跳出舒適圈。


對外做功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說過大腦中間存在一個“預知系統”,我們通過這個“預知系統”做出相應的行為,而這個行為再反過來調整我們大腦的“預知系統”。

那對外做功的這個過程,就像是作出行為的過程,它通過作出一系列的行為,來調整我們的認知,來打破孤立體系內不斷熵增的狀態。

經常有人會說很迷茫,不知道怎麼辦,那其實也可以怎麼解決呢?對外做功。

其實對外做功的本質呢,就是跳出即有框架,不斷引入新的東西進來。

那迷茫或者覺得當下痛苦,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處在了一個孤立且平衡的狀態,而你想要的並不在在這個孤立狀態之中,佛教說,求不得。

那想要打破這種狀態,首先就得跳出框架,不斷去探索方向。

不知道想要什麼,就去摸索,知道想要什麼,就不斷去試錯爭取,只有跳出這個既定的框架,才會有新的反饋。

有了新的反饋,人才會改變,才會慢慢調整自己新的方向。

像讀書就是跳出自己的認知,和前人取經的過程,培養一個興趣或者外出交友,即是擴展自己現在的圈子,不斷摸索更多可能性的過程,這些過程即為對外做功。

但在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就是,要有主動性

孤立系統內熵增的過程,是自發會去形成的,那要想熵減自然也得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裡,主動去掌控生活,而不是後知後覺,追悔莫及。


不斷進化


人從猿猴到智人再到現代人類,都是處在一種不斷進化的狀態。

那要想對抗熵增,也是需要不斷去精進的,這是一個不斷抗爭的過程,像終生學習即為如此。

終生學習者,每天的學習如同呼吸,形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習慣,而臨時學習者,雖然也有對抗熵增,但始終都如救急膏藥,無法永久對抗。

短期內,兩者之間好像並無差別,但是就如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複利一般,終生學習者的雪球會越滾越大。

對抗熵增的過程呢 ,也會更加省力。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一種體驗,現在的自己回過頭,再去看兩三年所遇到的事情,感覺那些都不是事,同樣的問題放到現在,你可能會給出更多的方法、看法。因為你現在閱歷多了,經驗多了,很多存量都變了。

那不斷進化也是如此,當你眼界和認知都發生巨大改變時,你對抗熵增的方式也會更加精進且省力。

所以,熵減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做的事。

那講到這,這個系列就暫時告一段落了,但後面可能還有相應補充。

這三個原則呢,它們都很基礎,很多方式方法以及更多的知識,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的衍生和擴展,可謂稱為“簡一律”。

筆者一直覺得,要想快速成長,首先得了解一些基礎的原則,其次再向上擴展到認知層、應用層。

那這三個系列即筆者認為比較底層的知識,它應用範圍廣,原理也相對抽象,但是如果真正能看懂,並在生活中應用時,則受益無窮。

當然生命不止,探索不斷,我們下期見。

讓你變厲害最重要的三個法則(三)——熵增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