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11月15日上午,第二届“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仪式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隆重举行。现场集结众多江苏电影人,侯勇、高英等表演的诗歌朗诵,把大家拉回令人心潮澎湃的“百年影梦新江苏”。而22.37亿元票房的《捉妖记2》荣获一等奖,90岁高龄的演员李传弟上台颁奖,并分享光影生涯,也成为现场最令人动容的部分。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9部影片获江苏电影最高奖

作为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相衔接的江苏专业性、权威性的电影最高奖项,“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旨在打造江苏电影艺术和学术品牌,引导广大电影艺术工作者牢记使命、守正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江苏电影创作生产的健康发展。

本次获奖的一共是9部影片,三等奖为《西游记女儿国》,《心理罪》,《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以及《妈妈咪鸭》。《邪不压正》,《神秘世界历险记4》,《暴雪将至》三部作品荣获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许诚毅导演的《捉妖记2》。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豆蔻年华》

你知道吗,这些电影背后的江苏电影人

展开中国电影鎏金毓秀的历史长卷,抹不去江苏电影人辛勤跋涉的足迹。《申屠氏》《空谷兰》《城南旧事》《小城之春》《风雪夜归人》《秦淮世家》《水火驾鸯》《阿Q正传》这些中国影坛的经典之作连接着一串闪光的名字,洪深、包天笑、伊明、李天济 、吴祖光 、范烟桥、周瘦鹃、陈白尘等江苏籍编剧的卓越成就,打造了引领时代的中国电影品牌。

从1934年的无声电影《神女》,到1980年的《巴山夜雨》,出生于江苏吴县的吴永刚随着早期的中国电影一起走来,执导了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从1963年的《早春二月》,到1989年的《红楼梦》,出生于江苏淮阴的谢铁骊成为荣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著名导演。江苏镇江的张骏祥导演拍摄了一代人共同记忆的《鸡毛信》《白求恩大夫》。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严寄洲导演用一部《野火春风斗古城》,让观众牢牢记住了共产党员金环和银环。

还有一批导演是古都南京的骄傲:水华导演的《白毛女》,成为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正典”之作;王苹导演的《柳堡的故事》留下了传唱至今的《九九艳阳天》;王家乙导演的《五朵金花》开中国音乐爱情电影先河;1949年 严恭执导的《三毛流浪记》,1983年,仍然斩获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广受褒赞。

祖籍江苏吴县的香港影人严浩,一部《滚滚红尘》囊括台湾电影金马奖八项大奖;原籍江苏武进的台湾影人李行执导《汪洋中的一条船》风靡两岸两岸四地,他们都是中国影坛成果丰硕的江苏籍导演。

此外,殷明、夏佩珍、赵 丹、周 璇、夏 梦、吴 茵 陶金、上官云珠、陶玉玲、王馥荔、李保田、萧芳芳 刘嘉玲、洪金宝、秦祥林、 胡慧中、陶泽如 、沈丹萍这些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都是中国影坛值得骄傲的江苏籍演员。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还有一大批在江苏大地上长期生活、工作的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的崛起与腾飞竭力贡献,比如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编剧张弦;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电影《风雨下钟山》的编剧艾煊;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电影《鸦片战争》的编剧朱苏进;史诗巨片《大转折》的编剧姚远;第1届世界和平电影节故事片奖电影《屠城血证》的导演罗冠群,著名表演艺术家张辉的《家》和《风从东方来》,还有军旅艺术家们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东进序曲》、《渡江侦察记》、《第二个春天》、《战上海》奉献了一大批电影作品的经典。

今天“中国式大片”多维度实现突破电影产业深度变革,向高质量迈进发展。国内疫情相对平稳后,江苏积极投入复工复产工作,助力提速恢复演出秩序和市场活力。江苏电影正不断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江苏文艺大奖·电影奖”颁奖,90岁“霓虹灯下的哨兵”演员分享最珍贵的“遗产”

《霓虹灯下的哨兵》“最难忘的握手”

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和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一部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影片《豆蔻年华》,堪称80年代青春的集体记忆。蔡向亮在其中饰演的夏雨老师,至今留在观众的记忆里。他前来颁奖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1962年,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一经公演,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而创作并演绎它的那一批老艺术家们——陶玉玲、马学士、袁兵、姜曼璞、刘鸿声等,也被深深铭刻在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之中,成为了难忘的精神偶像。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崇洋媚外的上海青年罗克文的扮演者,今年90岁高龄的李传弟在女儿的搀扶下,身着军装,拄着拐杖上台,为一等奖作品颁奖。李传弟是原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副团长、著名编剧、演员、军旅作家。17岁参军,到过淮海战役前线,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军队文艺工作。

在颁奖仪式上,李传弟分享了自己出演《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经历。该片在上海首次演出时便受到周总理的青睐,总理提倡剧团去北京各个剧场演出。多场演出结束后,剧团再次被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在这次演出休息十分钟的间隙时,李传弟和剧团的同志们才被告知“毛主席正在台下看演出”。整个剧团在短暂的激动之后迅速镇静下来,最终顺利地完成表演。表演结束后,毛主席上台一一和演员们握手。

当时,大家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时隔50多年再回忆这段珍贵往事,李传弟的心情依然兴奋不己。据李传弟的女儿回忆,这次握手令父亲终身难忘,视为一辈子最高的荣誉和幸运,同时也是留给女儿最好的“遗产”。

实习生 丁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 任雨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