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大舌頭”發音並不好笑

最近,有一位寶媽網上留言,跟我們說起她的困擾:“兒子到了上幼兒園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因為去了人家不收,3歲半了,他仍然吐字不清晰,發音也不標準。老師聽不懂他的話,不明白她的需求該怎麼辦呀?”如他把“車”讀成“特”,把“飛”讀成“灰”,給他糾正了還是改不了,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大舌頭”發音也不萌萌噠

一看到這位媽媽的留言,很多網友都紛紛發表意見,說這就是“大舌頭”,大舌頭的發音有很多不準的現象,比如動物園裡有:大西幾、小兇許、小腦斧、梅發怒、小福泥、小海疼、發福蝶、大雞居、大飛囊、強勁怒、大蟒鞋、小白去、大帶許、大你魚、大窮貓…… ……,有的網友還解釋,凡是以上動物名字叫錯的孩子,說話時,舌頭幾乎不抬起來,如果自家寶寶也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寶寶的舌繫帶過短?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看來這位網友對語言障礙稍有了解,至少知道是哪方面的原因,其實大舌頭只是我們對一種錯誤發音現象的比喻,大舌頭並不是真的舌頭大,而是舌部作為發音器官出了問題,舌繫帶只是其中一個可能出現的原因,另外還可能舌肌或會厭等出現異常導致的。

有一種孩子出現“大舌頭”的幾率很大,那就是從小斷奶晚,輔食添加晚,而且只吃精細糯軟食物的孩子。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舌頭為什麼這麼重要?

口腔有很多重要的發音器官,如舌、會厭、軟硬顎、牙齒、唇,有人說口腔是語音的“麥克風”,是發聲的“揚聲器”,很多聲音,之所以出現細微的差別,都是口腔的各種發音器官精細調節完成的。

這些器官的運動發育是否健康,都需要鍛鍊,而幼兒時期的進食習慣,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鍛鍊。天天給寶寶喝稀的,吃軟的,那麼牙齒就缺少咀嚼,舌頭就缺少攪拌,漸漸的就會導致肌肉力量不足,靈活度差。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為什麼會造成發音不準呢?

我們每個發音都需要氣流通過口腔,然後由肌肉控制微調,比如舌根音“K”“G”“H”,需要舌根發力控制氣流,力量不到位,這三個音就會混淆不清,“哥哥”說成“嘚嘚”,“瓜瓜”說成“哇哇”,“看看”說成“暗暗”,gk音是舌根與軟顎共同作用於氣流,對氣流產生阻礙發出的音,這兩個音的區別在於一個送氣一個不送氣,完成這個動作一定需要舌根和軟顎部位的肌肉參與。

說話“大舌頭”的寶寶,可能是吃出來的毛病


​所以當孩子出現類似“大舌頭”的發音現象後,不僅要找舌繫帶的原因,還要看看是不是生活中父母撫養時,過於精細,給寶寶的發音器官造成“用進廢退”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