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经营!堐西村千亩水稻田没了各家田埂

“育的秧苗已经出芽了,再过20多天就能插秧了。”4月20日,利津县陈庄镇堐西村党支部书记赵忠华正在查看黄河滩上1000亩水稻田的管道铺设情况。

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经营!堐西村千亩水稻田没了各家田埂

这1000亩水稻田是堐西村的全部耕地,现在由村里成立的合作社统一耕种。“好田家家分,孬地户户摊,堐西的土地一度严重细碎化。”赵忠华介绍说,原来的时候,堐西村每家平均2.7亩地,分布在三四个地方。土地零散造成大中型机械收种难,村民也陷入矛盾之中:“守着耕地不赚钱,弃田抛荒心不忍,在外打工心挂两头”。

2014年6月,麦收过后,堐西村“两委”和村民们商量:能否破除各家田埂,把土地集中起来,让大农机在田间“撒腿跑”?这样,村民们“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最重要的,可以安心外出赚钱。

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经营!堐西村千亩水稻田没了各家田埂

村“两委”的设想,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全村296户的农田,打桩确定界址后去除田埂、界沟,“一户多田”变成了“一田多户”,可耕地面积从原来的800亩一下子增加到了1000亩,耕种模式也由“人工种田”变成了“机械种田”。

因为“联”,化肥、农药等农资由合作社统一购进,大农机将秸秆全量还田做肥料,此两项,每亩耕地比分散种植节约成本逾200元;水稻产量比分散种植增加了300多斤,户均增收2000元。更重要的,因为“联”,解放了村内大量劳动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务工。目前,全村800口人中,有300余名中青年劳动力“洗脚进厂”。

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经营!堐西村千亩水稻田没了各家田埂

地“联”了,各种规模化生产要素也开始悄然组合。虹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不到6年,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10多台。从邻村聘请来的农机操作手孙东军说:“农忙时雇个短工,平时农活就由我一个人开着这些机器干。”

2019年10月,村里建起了一座大米加工厂。“之前收的水稻都是送到垦利县去加工,费时花钱不说,还非常不方便。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一小时能加工1000多斤大米,算下来一亩地的大米能节省下50元的开支。”赵忠华说。今年3月底,村里又盖了座养猪场,大米加工厂的下脚料立刻由废料变成了饲料,而猪粪、猪尿、污水等收集发酵后可肥田。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在堐西村初步成型。

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经营!堐西村千亩水稻田没了各家田埂

“今年秋天村里准备种100亩小麦,同时建个面粉厂,对小麦进行深加工,既能延长产业链,又能进一步增加收益。”赵忠华说。

增面积、降成本;促还田、添肥力;提单产、升效益……这种被命名为“联耕联种”的家庭合作经营新模式,让堐西村不流转也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

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吴根林 黄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