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孩子懒,这可能正中他们的下怀

别再说孩子懒,这可能正中他们的下怀


1

这学期除了教一年级的语文兼班主任,我还兼六年级一班的英语老师。

刚接手这个班,上了几次课,便发现了一个现象——班上的男孩子们大多都不写作业,无论课代表如何催促,抑或是我这个老师搬出师者尊严,也没什么作用。

问了问之前的英语老师,又问了问他们的班主任,都告诉我:“不用管他们,他们就是这样——太懒!”

懒?这个字似乎经常出现在学校和家庭中。

家庭中,不少父母总是呵斥孩子的懒:“你看看你,怎么这么懒,但凡你勤快一点,学习也不会这样差!”

学校中,老师找学生谈心,也会在后面加上一句这样的鼓励:“你其实挺聪明,就是太懒,假如你能好好听讲,好好写作业,你一定不比别人差!”

殊不知,家长和老师责备孩子懒,非但不会让他们有所启发,有所改进,反而会让他们沾沾自喜,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

别再说孩子懒,这可能正中他们的下怀


自从孩子出生起,他就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所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需要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追求更优越的自己,来改善自己的处境,从而消除自己心里的自卑,寻得一种安全感。

但现实往往并不那么如人意,很多孩子在生活在学习上接二连三地受挫,无论自己怎么努力,自己的学习还是比不上别人,这时,比起承认自己的天赋太差,承认自己的懒惰,似乎要容易得多。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某项工作搞砸了的话,安慰自己“如果不是因为我太懒,我肯定可以做好“是不是比”我就是比别人差,我就是没那个能力“好受得多?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指出:许多儿童之所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

缺乏自信的孩子,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不相信自己还能做成什么事情,但家长和老师又对他们有过高的期待,他们十分害怕暴露自己的能力,让家长和老师失望。

这时他们干脆什么也不做,总表现出一副闲散和懒惰的样子,用“懒惰”做幌子,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懒惰带来的好处——他不是不聪明,他只是太懒惰!

如果他不懒惰,他就什么都能干。

所以一旦这个孩子真做成了点儿什么事,就能得到别人的大力赞扬——他之前可是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干不成呢!

相反,那些一直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孩子,就算取得了更大的成绩,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谁让他们这么努力呢?

懒惰的孩子就像走钢丝者,下面总是张着保护网,这样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受伤!

3

别再说孩子懒,这可能正中他们的下怀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懒惰的孩子究其原因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所以首先要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天赋。

在学校,不要只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让孩子在分数之外找到自己的自信

,无论是体育还是美术还是其他,孩子总有异于别人的可嘉奖的地方。

在家庭,父母不要替孩子大包大揽,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让孩子在尝试中突破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的长处。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面对懒惰的孩子,都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去使他们最终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感到自信,要让孩子相信——

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和勇气去获得他们向往但至今尚未实现的一切。

所以,别再说孩子懒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