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所有宋词按情感文风等分成两类?

吴越


文学史上早有定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多取材于重大的社会生活主题,大气磅礴,积极向上,视野开拓,旁征博引。语言新奇,情感横溢。其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等。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取材多于儿女风情,结构缜密深细,音律和谐婉转,语言圆润清丽。其代表作如柳永的《雨铃霖》,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当然,豪放词人也有婉约的一面,如苏轼的那首著名的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而婉约词人李清照却能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陈词,则又当别论了。


伟人蛇


宋词是古典文库为今人奉献的瑰宝。它既能合约而唱,又具有燕乐,民歌,近体诗三要素。还有高度的音乐性,醉魂的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婉约派代表,以苏轼和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两者之间的艺术性也有明显区别,前者婉约而低靡,后者豪放而积极。

但任何事务都不是千篇一律,有些词作也会阳刚而阴柔,宏壮而优美,两者概念也具有相关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不论哪种风格,都有相关联的美。

说到宋词,还有个重要人物柳永不得不提。其人出身官宦之家,流连于烟花柳巷,词作极富盛名,深受烟花女子喜爱。皇帝也极喜其才,特赐:奉旨填词柳三变。相传,柳永死后万人空巷,全宋烟花女子不约而问为他送别,这境遇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因为他经历复杂,有人把他另列花间派,但更多的人还是认归他为婉约派另一代表。当然,这已不重要,由此可见他在宋词里的重要性。

唐诗,宋词,元曲,明戏,中华文明之经典盛世也!!!





红尘有情痴


宋词的情感文风分为两大流派: 婉约派和豪放派。

我们不妨从词的兴起,发展,到辉煌的过程看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形成。

清朝光绪25年(公元1899年),在甘肃敦煌藏经洞中,发现了一些唐,五代曲子词抄本,作于公元8世纪~10世纪之间,除少数有作者的文人词外,大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形式上有小令,长调;内容上有男女风月,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状语等;风格上有婉约词之风貌,也有豪放词之雏形。

词,又称长短句,可以配乐演唱。兴起于唐,经五代,至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唐朝时诗歌大行其道,写词一般是在私人娱乐的时候写。传说大诗人李白写过词《忆秦娥.箫声咽》属豪放派。晚唐主要词人有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韦庄《女冠子》等皆属婉约派。五代主要词人有李煜《虞美人》,《相见欢》,冯延巳《鹊踏枝》等皆属婉约派。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

两宋时期是词盛行的黄金时期。豪放词特点是题材广阔,军国重大题材,社会民生,怀古伤今,个人抱负等;表达上直抒胸臆,开门见山,气势恢宏,豪迈自由。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着眼于神韵气象,不拘音律。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但在具体形象及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上稍逊于婉约派。主要意象有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名胜古迹等。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象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贺铸《行路难》,《六州歌头》,李清照《渔家傲》,其它词人,更多诗作不一一列举。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两宋时期,婉约派特点是题材多儿女情长,欢爱别离,花前月下,都市繁华,娱乐歌舞等媚俗主题。表达上含蓄委婉,缠绵细腻,朦胧阴柔。 主要意象有自然景物,庭院楼阁,女子妆容等。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似一位小资情调的柔美女子。代表作有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苏轼《蝶恋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篇幅关系不一一列举。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朝的很多词人既有婉约派的词,也有豪放派的词,而且不是一篇而是很多篇。根据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上述特点把所有的宋词划分为豪放派,婉约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